戶口制度VS高考權利:死守教條還是靈活變通
2008-01-09 09:41:36長江商報
考生持戶口報名是一種秩序的需要,沒有這種制度高考就要亂套。問題在于,在面對一個因種種原因無戶口的優(yōu)秀考生時,這個制度應有所變通,而不致因此使她喪失參加高考的權利。
在高考網(wǎng)上報名第一天,北京高三女生玲玲因沒有戶口無法報名而選擇服毒自殺;由于搶救及時,悲劇幸而止步。(1月7日《長江商報》)
玲玲無戶口是父母造成的,因為非正;橐龆鴽]能及時辦理戶籍。雖說現(xiàn)在戶口意識淡漠多了,沒有戶口一般生活也不受多大影響,但有些時候有些事情,戶口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種憑據(jù)、一種資格。比如高考,就得按考生戶口所在地報名,此時此刻,戶口就成了玲玲實現(xiàn)夢想的障礙。
應該說,考生持戶口報名是一種秩序的需要,沒有這種制度高考就要亂套。問題在于,在面對一個因種種原因無戶口的優(yōu)秀考生時,這個制度應有所變通,而不致因此使她喪失參加高考的權利。
沒有戶口辦一個戶口不就行了嗎?似乎也不那么簡單。父母生下玲玲以后就分手了,當初沒為女兒及時辦戶口,當然不是嚴謹?shù)纳顟B(tài)度。可父親想為她補辦時,派出所一直說需要孩子母親出面,(要父親)“找到孩子母親先結婚再離婚,之后請法院判決孩子給父親,然后才可以辦戶口”。我相信,這也是制度的規(guī)定,也是一種秩序的需要。但如果這個制度竟然可以無視一個大活人的存在,就讓人想不通了。
玲玲是個大活人,是事實;玲玲隨父親生活了17年,也是不難證實的事實(其父1999年就被北京市環(huán)保局聘為高級顧問,與女兒一直固定生活在北京);還可以用DNA鑒定父女關系。為什么一定要那么繁瑣、那么不易達到的要求,才能為一個活人辦戶口呢?
高考報名遇到這樣一個無戶口而且也來不及補辦的優(yōu)秀女生,難道就一定要鐵面無私碾碎她的夢想,讓她十余年的寒窗苦讀付諸東流嗎?從小學到中學到高中,這種學籍證明應該不能辦到;從嬰兒成長為大姑娘,能出證明的地方也應該是有的,只要我們有對人的尊重,而不是僅僅只有死守制度的教條。
當年發(fā)生在廣州的孫志剛事件,曾將源于戶口的身份歧視推向極致。一個正在從事正當職業(yè)的大學畢業(yè)生,就因為不能隨時隨地掏出暫住證接受檢查,竟然輕而易舉地被剝奪了人身自由,進而被殘忍地剝奪生命。事件中的“執(zhí)法者”,未必就真的懷疑孫是來路不明的非法移民或對社會構成威脅的疑犯,但他們可以肯定這是個沒有當?shù)貞艨诘耐鈦砣丝凇U窃谶@種對外來人口實施管制甚至是專政的過程中,他們獲得了自視高人一等的滿足與快感。
應該承認,戶籍制度在一定時期有其積極作用。隨著社會的進步,即便這種以管制人為目的的戶籍制度立馬取消的條件還不成熟,但對其進行以人為本的改革勢在必行。以人為本,就是肯定人的主體性,人是第一位的,戶口是第二位的;戶口是因人而設的,人不是因戶口而存在的。一個自然人與生俱來的種種權利,應該是依附于具體的人身而非戶口。
所以,戶籍制度不論進行何種模式的改革,都應該堅持讓戶口為人服務、而不是以戶口束縛人的方向;應該更有助于推動社會進步、更有利于維護人的尊嚴、更有效地保障人的各項權益,而不是相反。果真如此,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就能越過戶口這道坎,種種以戶口為憑的人格歧視就沒有市場,就不會發(fā)生活人被戶口憋死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