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中頻道 > 各地新聞動態(tài) > 2008年高考作文復習:兩點并重掌握高效方法

2008年高考作文復習:兩點并重掌握高效方法

2008-03-20 10:14:36每日新報


高考

  南開大學附屬中學 張媛

  新材料作文

  所謂“新材料作文”,即提供一則材料或圖畫并略作提示,但不提供話題,要求考生閱讀材料或圖畫,根據自己對材料或圖畫的感悟、理解,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進行作文。就其本質來說,新材料作文介于材料作文與話題作文之間,其命題特點、寫作要求與話題作文有相同之處。比較而言,新材料作文比話題作文更具開放性,更有利于考生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華。但有時隱性材料也增加了同學們的審題難度。審題正確審讀材料,是立意的關鍵。那么,如何審題呢?下面結合具體例子加以說明。

  第一,從分析原因入手。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fā)展,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因此,閱讀材料并認真分析材料的因果聯系,從原因切入,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如:2006年全國卷(乙卷)的作文材料是一則寓言:

  烏鴉因羨慕老鷹能從山上俯沖下來抓走小羊的本領,于是模仿老鷹的俯沖姿勢拼命練習。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沖下來,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又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當牧羊人的孩子問這是什么鳥時,牧羊人說:“這是一只忘記自己叫什么的鳥!焙⒆用鵀貘f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呀!”

  解析:面對這則材料,考生看到后,較為簡單讀懂材料的辦法就是找出烏鴉抓山羊失敗的原因。通過思考,學生可以想到因為它不顧自身條件,盲目模仿老鷹。從原因入手,可立意為:盲目模仿別人,就如東施效顰,難免遭到失敗。

  第二、從抓住材料的關鍵入手。有的材料為突出中心,有時會在材料中設置關鍵句,抓住這些關鍵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準確理解材料。

  如有這樣一則材料:巴西足球名將貝利在足壇上初露鋒芒時,一個記者問他:“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回答說:“下一個!”而當他已成為世界著名球王,并踢進一千多個球后,記者又問道:“你哪一個球踢得最好?”他仍然回答:“下一個!”

  解析:讀這則材料,就要注意貝利先后兩次回答“下一個”時所處的情境,要抓住最關鍵的句子“下一個!”思考,初露鋒芒說“下一個”,表現了他的不滿現狀;而第二次是在踢進了一千多個球、成為舉世聞名的球王之后說的,這就更表現了他的永遠進取、奮斗拼搏的精神。抓住這一點立意即可。

  第三、從辨明關系入手。閱讀材料時,如果善于分析材料中諸事物的關系,即可找到立意的依據。事物的關系主要有依存關系、主次關系、取舍關系和條件關系。辨明這些關系,有利于立意構思作文。

  再看這則材料:美國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護區(qū)內,曾發(fā)生過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們?yōu)榱吮Wo鹿而把當地的狼消滅了,于是,鹿沒有了天敵,終日無憂無慮地飽食于林中。十幾年后,鹿群由四百只發(fā)展到四萬只。然而鹿的體態(tài)愚笨,失去了昔日的靈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踐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動所帶來的體質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們再次把狼請進來,鹿又奮力奔跑了,保護區(qū)恢復了昔日的勃勃生機。

  解析:從材料中看,鹿和狼的關系,鹿和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只有狼和鹿共處,相克相生,才能保證它們不失本性,維持自然界的生態(tài)平衡。據此可立意為:生態(tài)平衡是自然界的規(guī)律,人類亦如此,自然規(guī)律不可違。從鹿和周圍自然生活環(huán)境的關系看,鹿沒有了狼這樣的天敵,生活太安逸、舒適,于是體態(tài)愚笨;后來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奮力奔跑,終于又恢復了生機?梢娚趹n患,死于安樂。

  第四、從現實生活入手。現實生活的某些思想、觀點、行為往往通過一些數據、比喻、寓言、漫畫等形式反映出來,這就需要我們善于從中聯系現實生活,挖掘其中的含義。思路往往是由物及人(社會)。

  如這則材料:哲學家在草地上給弟子上最后一課,問:“如何除掉這些雜草?”弟子甲說:“用鏟子鏟!币艺f:“用火燒。”丙說:“撒上石灰!倍≌f:“連根拔去!闭軐W家說:“都試一下。如果沒有除掉,一年后再來此相會。”一年后,都來了,哲學家未來。但他的弟子看到滿地茂盛的莊稼而無一根雜草,終于悟到了一個真理:欲無雜草,必須種上莊稼。

  解析:這個故事讓人明白:欲無必有,欲有必無。提示“無”與“有”是兩個抽象的概念,材料中要“無草”,則要“有莊稼”,這是含義深刻的比喻,草喻生活中的假惡丑,莊稼喻真善美,此類題目審題時要注意思路開闊。如要使一個人沒有貪心,就必須用良心占據他的心靈;要使一個人沒有虛榮,就必須以真誠占據他的心靈;要使一個人沒有怨恨,就必須以寬容占據他的心靈;要使一個人不再麻木,就必須以清醒占據他的頭腦;要使一個人不再冷漠,就必須以愛心充斥自己的心靈等。關鍵要把握生活的大網,以小見大。

  立意我們知道,新材料作文所給的材料形式是靈活多樣的,或名人軼事,或寓言故事,或名言俗語,或幽默漫畫,而針對同一種材料,考生卻能寫出觀點不一、各具色彩的文章。這就要求我們多角度地去思考,這樣才能做到全面地認識問題,避免視角的片面性。新材料作文主要可從四個角度思考立意。為了說明這個問題,現以下面的材料為例來進行分析:

  有個魯國人,擅長織麻鞋,他的妻子擅長織白絹。他們想到越國去居住,于是有人對他們說:“你們將會貧窮不堪了!边@個魯國人問他是何道理,那人說:“麻鞋是穿在腳上的,而越人是赤腳走路的,白絹是做帽子的,而越人是披發(fā)的,你們夫妻的特長,在越國是無用武之地的,怎么不窮呢?”

  第一、橫向立意。就是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思維順著原材料所告訴讀者的指向去考慮。據此,我們順著原材料分析就會發(fā)現,由于越人赤腳走路、不戴帽子,那么魯人到越國去必然會窮。這就告訴我們無論做什么事,都不能脫離實際。這種立意的好處是能緊扣材料的基本傾向、主要觀點,因而不會出現偏題、走題的現象。

  第二、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問題倒過來想想,從相反的角度對原材料提出質疑。那么,我們對上述材料就會提出疑問,魯人到越國去一定會窮嗎?我們會認為正因為越人赤腳、披發(fā),鞋帽就大有市場,就會得出魯人未必會窮的結論。這就要求魯人敢于嘗試、敢于冒險、敢于改革。這種立意是一種發(fā)散性思維,能開拓學生的思維能力,寫出新意,是尋求新思想、提出新見解、闡發(fā)新理論的一種思維角度。

  第三、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內容的基礎上,對原材料作合理的聯想,進行恰當的推理、延伸。我們就會設想:魯人聽了勸告之后,會有什么反應呢?去還是不去呢?去與不去各將產生什么樣的結果呢?這就需要每個人作恰當的想象,從而得出“虧本生意做不得”,“無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觀點。這種立意是順向立意的更深一層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想象思維的進一步發(fā)揮,使學生能夠進行恰當合理的邏輯推論,寫出立意新穎、主題深刻的文章來。

  第四、類比立意。就是通過聯想,把材料的已知內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內容由此及彼地聯系起來考慮,找出其中的相似點。這樣,就可把材料內容與當前實際聯系起來,進行類比,這樣從材料中我們也可以得出這樣的立意:辦企業(yè)、做生意,要根據當地的生產、消費、風土人情等情況,也要根據需要與可能,那么就要求我們既要考慮動機與效益,又要揚長避短,才能生財有道。這種立意便于聯系實際,提煉深刻、高遠的主題,使作品富有濃郁的時代色彩和生活氣息。

  總之,新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不能偏離材料自行確定立意,而要全面仔細地閱讀材料,從材料出發(fā)選擇立意的角度。上面的幾種方法不是孤立運用,而是相互聯系、綜合使用的。每則材料都可從多個角度分析立意,然后再選擇構思。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蔽覀冎挥胁粩嗑毩暡拍軐徍妙},立好意。

[標簽:作文 高考 復習]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微信
    ID:gaokao_com

  • 高考


高考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