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反對文理分科 自曝高中理化知識為零
2009-02-10 14:33:24中新浙江網
白巖松
白巖松反對文理分科 自曝高中理化知識為零
2月6日《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工作小組辦公室發(fā)布公告,就四個方面、20個重大教育問題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其中,高中文理分科是否取消的問題最為引人關注。截至今天下午18點,在教育部官方網站上已經收到了超過600條留言,支持取消和反對取消的人數不相上下。專家叫好,學生叫累,現行高考制度下,取消文理分科是否只是看上去很美?江蘇高考先行一步,考察學生綜合素質,推進考試內容改革,各種組合卻均不成功。
昨日,央視新聞評論員白巖松在《新聞1+1》開講時表示對文理分科的不贊同,他在節(jié)目中還自爆“在高中階段我的物理化學知識的補給幾乎是零”。
白巖松稱:“這事還不能干” ,以季羨林楊振寧舉例
白巖松在《新聞1+1》對“高中文理是否應該分科”的話題進行解析時表示:“在新聞當我剛一聽到這個消息,高中要取消文理分科的時候,我覺得好啊,仔細的一想,覺得懸哪,再理智地一想,這事現在還不能干。因為毫無疑問,你首先從全世界去看,在高中階段實行文理分科的國家不多,中國可能是很少見的一個。另外從大家的理由來說,文理科分了之后,拿我自己做舉例,我還是80年代,其實我從上了高一之后,因為就已經決定要學文科了。我還好,不是因為說是理科學的不好要學文科,而是因為自己家里都是搞文科的,我就決定要學文科了。于是物理、化學我基本沒認真學過,因為高一一結束我就知道就要分文科班了,我就專心致志學,所以在高中階段我的物理化學知識的補給幾乎是零,那么現在其實就更加嚴重,我講兩個很細小的故事,很有意思。
季羨林,大家都知道是人文學科的一個大師,他有一個同學是理工方面的一個大師,那么他們很久之后相遇之后說了這樣一句話,他的那個同學,說如果我們早互相交流,你的水準會比現在高,我的水準也會比現在高,就是說文理之間是互相促進的,就像我采訪楊振寧說過這樣一句話,他說,我研究物理研究到極限就是哲學。你看原來這兩個人是相通的,可是我們已經人為的把它割裂開,所以毫無疑問一聽說要取消文理科,好啊,大家可以變成全才。
自曝高中物理化學知識幾乎為零
白巖松在節(jié)目中說:“其實在高中階段我的物理、化學知識的補給幾乎為零,另外有一點我剛才加了一句話,我說像我這樣以興趣來選擇文科的還不是多數,首先我們現在來看,這個具體的比例我沒有算過,現在你到高三班的時候,我們上高三的時候是五個理科班,一個文科班,而且在這個文科班里面有相當多的人是因為理科學得不好,而被迫選擇文科,所以我說因為興趣選擇文科的又占極少數。那么你看,我們整個這樣一個國家的大學生的素質,從高中就已經開始了,對文科是嚴重地偏低的,就是是抑制的,或者說是不受重視的,那么更重要的是理工科,理工科要占到70%甚至80%這樣的人才的輸送的,那么這本身就是一個不合理的現象,大家會去急功近利,然后大學里面也越來越是理工科招的生多。那么一個國家要是進入到一個更穩(wěn)定的發(fā)展階段的時候,人們說需要是人文學科的人有相關的素質的人去進行管理,治理等等很多方面,但是我們現在做不到,顯然理工科是更受寵的。”
白巖松呼吁切勿“站著說話不腰疼”
白巖松在節(jié)目中稱:“我們離了很遠之后都可以站著說話不腰疼,但是換到具體的高中的學生和老師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事情沒那么簡單,如果取消了文理分科在高中階段,而高考依然按文理來這樣考的話,那么就意味著現在主要高中的兩年,高一之后分文理,有的更狠,從上了高中就分文理科,是學六門課程,比如說理科就是語文、數學、外語、加上物理、化學、生物,那么文科同樣,現在就要學九門課程,還要加進來。
那么好了,我們不分科之后導致的現狀不僅沒有減負,還加負了,學生不得累死。前幾天《南方周末》上有一篇學生的文章叫《我快被逼瘋了》,就是一個高三的學生寫的,看完之后我心里非常非常難受,好多人會有這樣的共鳴,那么六科就已經把孩子逼成這樣了,現在變成九科,那不更得逼死他,所以表面上喊說文理分科,好,是容易的,但是在操作的時候會非常懸,要么就是高考你得改,如果高考你不改,是,取消了文理分科,但是實質上各個學校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他還會用他的方式繼續(xù)文理分科,否則孩子受不了。
我們現在必須要真的找很多的人靜下心來,要以減負同時素質教育這兩者同時結合的情況下,請高人們趕緊去解決這個問題,我們的高考如果不進行改革的話,單純的進行文理分科,取消了,表面上看著很好,其實最后把學生累死,而且不起關鍵的作用,所以現在的核心問題已經集中到我們的高考制度該進行什么樣的改革。但是我這兒要加一個括號,在現行過去這30多年的時間里面,高考雖然有各種各樣的缺點,但是它還是現在我們能夠接受的最公平、最公正的一種選擇方式,因為中國的國情很難跟其他的國家相比較,但是我覺得到了一個要改革的階段了。所以江蘇試過,江蘇2002年的時候就3+1,就是打算文理分科,最后試了一年就不敢玩了,接下來3+1+1,就是三門功課,然后你在這六門歷史、地理、化學選兩門,可是后來發(fā)現學校不知道該怎么教,然后招生的不知道該怎么招,然后干了五年又不干不下去停了,然后現在實行學分制,高考和高中階段相結合,試行了一年,絕大多數人都沒搞懂,到底怎么弄,而且我非常擔心,如果要是這個制度不進行非常嚴格的監(jiān)控的話,我們可能人情的因素和不公平的因素就要在里面起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