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爵士時代的比喻之星(高一)
2009-08-25 13:54:28網(wǎng)絡資源
讀后感:爵士時代的比喻之星(高一)
錢鐘書先生曾說過:“比喻正是文學語言的根本。”在文章中巧用比喻可使文章達到錦上添花、耐人尋味的藝術(shù)效果,F(xiàn)就《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比喻藝術(shù)稍作論述。
一、對現(xiàn)實入木三分的批判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美國出現(xiàn)了一個經(jīng)濟繁榮時期,到處呈現(xiàn)一派輕松歡快的氣氛,人們認為再也用不著打仗,該縱情享樂了。年輕一代更是覺得進入了一個歡樂絢麗的新時代,他們丟開了傳統(tǒng)的道德標準、價值觀念,信奉享樂主義,沉湎于聲色犬馬、紙醉金迷和新奇的爵士樂之中。
為了宴會的奢華,主人公蓋茨比邀請了一位鋼琴師助興。“鋼琴師的眼淚順著她的臉頰流淌,但并非暢通無阻,因為淚水接觸到濃黑的睫毛油變成了墨水,下面的河道便成了黑黢黢的污水河。”這位鋼琴師為何在這令人激動的、歡歌笑舞的宴會上黯然落淚?她為什么要涂上如此濃黑的睫毛油,以致使淚水流過都成了墨水呢?為什么在舞臺上會有一條河道,而且這條河道也成了一條黑黢黢的污水河呢?是為了引人注目還是博得他人同情?答案是否定的。她之所以涂上如此濃黑的睫毛油是那個虛偽的社會強迫她去那樣做的。與其說她在流淚,不如說她的心在滴血!就算是晶瑩剔透的淚珠,只要流過這個抹上睫毛油的虛偽社會就會變成污水河。
這個看似繁榮的社會竟是一個充滿十惡不赦的地獄。
作者不著一字,卻勝萬言。
二、抽象情感的具體化演繹
當蓋茨比猛然發(fā)現(xiàn),他一直追求的“伊甸園”原來是一個在糖衣炮彈包圍下的虛幻地獄時,他內(nèi)心極度痛苦:“他準是透過驚恐的樹葉望著頭頂陌生的天空而不禁渾身發(fā)抖,因為他發(fā)現(xiàn)玫瑰是如此的丑陋,陽光炙烤著剛剛出土的嫩草是那樣的毒烈。一個新的世界,物質(zhì)的卻不真實,可憐的鬼魂在這里四處飄蕩,呼吸著空氣般的夢幻……就像那個灰蒙蒙的古怪人影,于形狀不定的樹木間悄悄地向他潛來。”
作者運用了比喻手法將主人翁內(nèi)心的苦痛和對未來的渺茫描繪得惟妙惟肖,讓讀者拍案叫絕。輕描淡寫,卻深刻地勾勒出當時丑惡的現(xiàn)實生活,實為神來之筆!
三、意象化的空白升華
意象成了小說的另一種常用手法。作者將意象手法表現(xiàn)在動物的描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最終在新奇獨創(chuàng)的比喻上得到回聲。“風兒經(jīng)住了,在明亮的夜色中留下嘈雜的聲音,有鳥兒在樹上拍打翅膀的聲音,還有持續(xù)不斷的風琴演奏聲,那是大地的風箱鼓滿了風,吹得滿地青蛙使勁歡唱。”
滿地青蛙使勁地唱,作者用深刻洞察力和捕捉意象的藝術(shù)細胞刻畫出當時爵士時代的價值觀念,將當時社會揭露無遺,有意圖地為我們展示了虛偽的社會現(xiàn)實。
四、幽默感的營造
主人公和作者第一次到戴西家時,一幅迷人的畫面深深地吸引了他們。“遮陽篷把這間屋子遮得相當蔭涼。戴西和喬丹斜倚在一個巨大的沙發(fā)上,像兩尊銀色的圣像,壓住自己身上的白裙。”我們聯(lián)想:在蔭涼的屋子中,為什么還要打開電風扇呢?為什么要壓住白裙?為什么那么的端莊呢?原來是因為吸引蓋茨比和作者的目光,將自己塑造成一個完美的女性形象。這突出了作者的語言的幽默性:“一個真有幽默的人別有用心,欣然獨笑、冷然微笑,替沉悶的人生透一口氣。”此妙趣橫生的幽默讓讀者會心一笑。文中的幽默帶有一種機智而含蓄,俏皮而深刻的藝術(shù)效果。
作者精妙地將奇特的想像和具體的比喻、詼諧的幽默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不斷添枝加葉,用飄來的每一根絢麗的羽毛加以綴飾,將一切夢幻都牢牢地建立在仙女的翅膀上,達到可喜的藝術(shù)效果。
了不起的蓋茨比,了不起的比喻藝術(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