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福要有好心態(tài)
2009-08-27 11:08:37網絡資源
要學會享福,當事人要糾正錯誤的認知,要調整心態(tài),必要時可請心理醫(yī)師上門做心理疏導! ∮H朋好友、鄰里街坊,都說李老先生福氣好:子女孝順,吃用不愁,小輩隔三差五探望、電話問候……美中不足的是李老先生身體欠佳,但九旬老人,哪個不是疾病纏身呢?
93歲的李老先生有5個孩子,有的是公司老總,整日忙得團團轉;有的下崗、退休;有的月薪“五位數”,有的收入捉襟見肘。不管怎樣,對待老父,子女都盡了孝心,不僅保健品不斷,為老人請了保姆,子女還每天輪換上門問寒噓暖,陪父親聊家常,逛公園,外出散心……李老先生對此也深有體會。但同時內心又深感不安。他自己年事已高,又患有多種疾病。許多事情自己想干卻干不了,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兒子、女兒都已成家,都有他們的事業(yè)和家庭,他們都要忙單位里的事,忙自己家庭的事,還得抽空來照顧、關心自己。雖然雇了保姆,可他們還總是不放心。李老先生總感到自己是小輩的“累贅”,拖累了他們。假如沒有自己,小輩豈是省心不少?于是整日生活在自責、內疚心態(tài)中,無論小輩怎樣勸慰,都無濟于事。對李老先生的這種心態(tài),小輩和親友感到難以理解。
其實,李老先生有心理障礙,這是一種表現為“自責內疚”的情緒障礙。這種心理障礙見于“奉獻型”的老人。天底下,所有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無私的,但這僅僅局限于子女成家之前。子女一旦成家立業(yè)了,許多家長都感到自己“任務完成了”。子女工作了,家長便要子女付飯金,索取回報。但“奉獻型”父母卻仍然一如既往無私奉獻。一旦他們年老做不動,心想奉獻卻無能力時,便會認為自己是小輩的“累贅”,甚至希望自己早離人世,以便為子女解脫。這是由認知錯誤造成的。所以,當事人要糾正錯誤的認知,要調整心態(tài),必要時可請心理醫(yī)師上門做心理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