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第七講 實用類文本閱讀
2009-08-31 13:02:25網(wǎng)絡資源
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人教版)
第七講 實用類文本閱讀
【命題趨向】
《考試大綱》中實用類文本包括傳記、新聞、調(diào)查報告、科普文章等。包括"理解B"和"分析綜合 C"兩個能力層級。具體就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義""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以及"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 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等。結合全國各地近幾年的高考試卷,尤其新課標卷,句子含義、篩選信息和歸納內(nèi)容要點往往是必考內(nèi)容,其他各項都會交替出現(xiàn)。
高考題型依舊以主觀題為主,客觀題為輔的形式,綜合分值一般在15至18分,所占比重比較大。
實用類文本閱讀一般采用問答題的形式,要求學生既能對文中重點詞語、重點句子能夠理解透徹,更能夠從整體上去把握整篇文章的結構、表達的主題思想、運用的寫作手法等。
信息篩選和概括評價主要考查分析綜合能力,方式有下面幾種:信息的篩選和要點的歸納是否正確,多采用主題詞的形式;歸納內(nèi)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和評價作者觀點相結合,必須注意關鍵字詞句的理解;表現(xiàn)形式為邊敘述邊評價,篩選辨別一定要結合內(nèi)容仔細分析理解,不能斷章取義,更不能無中生有。
【考點透視】
文本一:傳記
一般選取較為典型人物的傳記。傳主的事跡能給讀者思考和認識,具有較高的人生價值和精神高度的,能供考生欣賞、探究的文章。如《晚清學人楊守敬》(2008江蘇高考卷)等這類體現(xiàn)奮斗與機遇,養(yǎng)性與修身,挫折與成功的作品。
一段或一篇傳記的重要內(nèi)容包括:①傳主及其作品陳述的事實;②最能表達作者寫作意圖即文章主旨的語句等。
考點1、 重要信息的篩選和整合,需要正確地理解并擇取、概括、組合、轉換、延伸等能力。
應試閱讀又要求依據(jù)試題的指向,找到相關的詞語、句子、段落。在總體把握了解文意時,還要弄清作者是怎樣把思想材料組合起來的,文中的關鍵性句子表達了什么意思。準確地篩選和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需要具備對書面語言敏銳的感知能力,有了較強的語感,閱讀時就能迅速發(fā)現(xiàn)關鍵所在,進行有效的提取、剪輯、重組,這樣組織起來的答案,一般都和標準答案較切近。
考點 2、"結構"指文章內(nèi)部構造,是作者從表達中心思想的目的出發(fā),對作品的材料的精心安排。
分析文章的結構層次和思路是現(xiàn)代文閱讀的重要內(nèi)容。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思想是有一條路的,一句一句、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好文章的作者是決不亂走的。"結構就是這種思路的具體展現(xiàn),我們閱讀時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結構,理清文章的層次,包括段與段之間的以及一段內(nèi)部的層次,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章。
給文章劃分層次,是把握文章思路的手段,也是分析文章的手段。文章的結構是受內(nèi)容制約的,要想分清文章的結構,首先必須對文章整體感知,對全文、全段有個大體的了解;其次就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試題往往不大從全篇出題,而是就一段或幾段出題,或劃分層次,或闡述層意,這就要找準題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區(qū)域,確定對應的語句,再仔細分析這一段里每一句話的意思,理清段落之間的關系,了解行文思路。傳記,無論自傳,還是他傳,都離不開敘事。事情的發(fā)展,又離不開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轉移,所以按時間的推移和空間的轉換來組織材料是傳記常用的結構方法。依據(jù)傳記的文體特征,深思傳記的"形""神"關系,有助于我們準確的理解傳記,理清傳記的行文思路,弄清所寫事物、事情之間的關系,從而迅速的找到問題的答案
歸納閱讀材料的中心意思,必須是在理解語句、把握文意的基礎上才能進行。有時試題還會有些附加的要求,如字數(shù)要求等,這在答題時也是必須注意的。在對具體材料進行分析歸納的過程中,可運用這樣一些方法:①提取精要法,即要緊扣材料中的關鍵文句,重點理解關鍵詞、中心句、重點段,由點帶面。②綜合句意法,即對于那些沒有明顯中心句、重點句(段)的文段,我們就必須對每個獨立句句意或對幾個相對重要句子的句意進行綜合歸納。③整體透視法,即對于有些寫景抒情類的散文,若單獨分析某一兩個句子會割裂甚至曲解文意,其內(nèi)涵往往通過整體來顯示,甚至借助"弦外之音",用"潛臺詞"曲折含蓄地表達。
考點3、分析作品的表達技巧,主要表現(xiàn)為對修辭手法(比喻、比擬、排比、夸張、反復等)的分析。
分析作品運用修辭手法首先要辨明其修辭格,其次根據(jù)不同修辭格表達上的特點并結合作品具體內(nèi)容,恰如其分地理解其含義作用。另外還表現(xiàn)為對記敘、描寫、議論、抒情等表達手段在具體語境中的含義、作用;表現(xiàn)為對象征、對比、襯托、先抑后揚、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表現(xiàn)手法的作用的分析,這要在了解這些表現(xiàn)手法的基本特征和作用的基礎上結合作品具體情況進行分析。
考點4、鑒賞評價能力是閱讀能力的較高層級,屬于創(chuàng)造思維。
對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進行評價鑒賞,就是要求閱讀文章后,能夠判斷文章觀點是否正確,認識是否全面,論述是否透徹,感情是否健康,對讀者有什么有益的啟示,在今天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要正確評價鑒賞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關鍵在于要有較高的思想理論水平,有正確地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特別是要用唯物辯證的發(fā)展的觀點、聯(lián)系的觀點、一分為二的觀點去看問題,不能片面、孤立、靜止地看問題。
鑒賞評價傳記的思想內(nèi)容和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必須做到這幾點:①在文"內(nèi)"充分挖潛。要對作品本身內(nèi)容有準確的把握,不僅要把握作品直觀顯現(xiàn)的內(nèi)容,而且要弄清作品隱含的內(nèi)容,這是鑒賞評價的首要工作,其實就是弄清對象。②在文"外"大膽引聯(lián)。就是圍繞作品作相關、相似的引申或聯(lián)想。有些寓意相對豐富深刻的作品,要聯(lián)系時代背景、作者情況及其它相關資料,將其置于特定的氛圍中才能對其正確認識評價;有些作品只有通過多方引申聯(lián)想,才能在動態(tài)中,在縱橫比較中評價它。
考點5、探討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能對作者所持的觀點和藝術處理提出自己的看法。
探究要掌握正確的賞評標準和思維方法。一定的思想理論水平、正確的審美觀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是我們鑒賞評價文學作品的準繩,沒有客觀正確的標準就難免人云亦云。同時要運用正確的思維方法,要辯證地、歷史地、全面地、聯(lián)系地、發(fā)展地分析,不可以偏概全、求全責備、主觀臆斷。
文本二:新聞
新聞,一般選取一些具有時效性就、實用性、生活性的新聞特寫、消息通訊或訪談。如水均益的《我與東方時空》等富有時代特征和時代表現(xiàn)力,著重新聞人物、新聞價值和反映精神價值的文章。
考點1、把新聞體裁的文章作為一般的閱讀材料對待,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其中包括、提煉、歸納、總結,也包括分析、理解和應用能力。這類考查因為并不直接結合新聞文體的特點,因而與一般閱讀文章沒有更多差別。
考點2、結合新聞作品的特點和要求,考查考生對新聞理論知識的掌握和運用能力及新聞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