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自己管自己 老師樂的合不攏嘴
2009-09-08 14:40:58網絡
“‘小班主任制度’能讓值班的學生班主任在工作結束后總結一天的工作,有利于班級管理和班級團結。”這是近日記者在北京市三十五中學班級管理自評、學生自管會評價匯報會上初一(1)班班長的發(fā)言。隨后初一9個年級的學生干部紛紛給出了評價,初一(4)班班干部艾琳在評價表上這樣評價(1)班,“(1)班‘小班主任制度’值得我們學習,我們要總結不足。”
什么是自管會?讓學生自己管理自己,能否行得通?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采訪了三十五中的師生們。
學生自己管自己
上面的疑問,記者在負責學生自管會工作的孫雪梅老師那里找到了答案。自管會的全稱為學生自主教育管理委員會,自管會成員由班級推薦產生,負責校園日常生活的管理和檢查評比,督促班委會工作,檢查值周班長到位情況,選出常規(guī)管理先進班和學風楷模班等工作。
自管會定期研討校園中出現(xiàn)的問題,與學校相關部門進行協(xié)商。李亞明副校長舉了個例子,自管會成員開展學生食堂營養(yǎng)餐環(huán)境的檢查,認為午餐應該加一個湯,炊管人員接受了自管會的合理化建議。“我們中午都能喝到湯了。”同學們興奮地說。
據介紹,自管會成員每周以組為單位開展工作,組長負責召集匯總檢查結果,自管會執(zhí)行主席總結全校一周工作,每學期組織一次班級管理自評和學生自管會評價報告會,肯定成績,提出希望。
“參加自管會工作后,我最大的變化是對集體的工作從漠然到主動關心,把集體的事當成自己的事。”自管會成員之一的李小未同學說。
學生管起大社區(qū)
“把教育引入社區(qū),讓教育服務于社區(qū),使學生在社區(qū)的環(huán)境中得到知識上增長和其他方面的素質提高。”潘書江老師說,這一理念已經得到學校師生和社區(qū)居民們的共識。深入開展社區(qū)見習小主任工作,是學生自我教育的另一途徑。
已經當了將近一年小主任的初二(2)班劉耀澤同學告訴記者,小主任的工作是每周到社區(qū)參加掛職實踐活動,參加一次居委會會議,走訪一位居民,為社區(qū)辦一件實事。
據了解,自2007年9月19日“服務社區(qū)、和諧共贏”暨社區(qū)見習小主任啟動儀式后,社區(qū)小主任們在垃圾分類、養(yǎng)寵物、小區(qū)停車位的規(guī)劃、奧運宣傳等方面進行了調查,并將任務分解,由各團支部進行實施。
“見習社區(qū)小主任工作鍛煉了我在管理、協(xié)調、溝通等方面的能力,對以后的管理工作信心更足了。”初二(6)班團支部書記童雨晨說。
學生小實踐能做大文章
據了解,早在20世紀80年代北京三十五中就提出“道德自尊,學習自強,生活自管、是非自辨”的四自教育。2006年學校參加了中國教育學會教育管理分會的“中小學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實驗研究”課題組。“未來的學校必須把教育的對象變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受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李亞明副校長說。
自管會給學生提供了自我管理的平臺,社區(qū)給社區(qū)小主任提供出宣傳板報、為老干部慰問演出、讓學生參加社區(qū)的卡通畫比賽等融入社會的機會。“原來以為自己是個學生,是社會的負擔,沒想到我們也能為社會做點事了。”初二(3)班張夢旸同學道出了自己的真心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