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間圣旨民間現(xiàn)身
2009-09-09 17:27:02網(wǎng)絡資源
曾祥交和曾祥慶兄弟倆,是平和縣長樂鄉(xiāng)農家村農桑寮自然村的兩位普通農民。但是,兩人家中卻分別收藏著祖上遺留下來的乾隆年間的誥封圣旨各一道。昨日,兩兄弟頗為平靜地說,有位廣東商人愿意出價35萬購買,被他們婉言謝絕了。
引以為榮不賣祖寶
平和縣的農桑寮是一個偏遠的小村落,位于廣東梅州、福建龍巖和漳州三市的交匯點。據(jù)曾祥交和曾祥慶介紹,他們的先祖叫曾萼,“乾隆年間,是廣東肇慶府恩平縣的知縣,因為做官清廉公正,被稱為‘廉正公’。”
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十一月二十日,皇帝下詔頒發(fā)兩道誥封圣旨,褒獎曾萼的祖父曾宗正、祖母吳氏及其父曾士敏、母游氏育子之勤,教子之功,為國為君培養(yǎng)了一位“古循良吏,今孝友人”的廉正官員,特地誥封曾宗正、曾士敏為文林郎,吳氏、游氏為孺人。
曾祥交和曾祥慶表示,前段時間,有位廣東饒平的商人找上門來,開價35萬元,想買下圣旨。“傳家寶賣給生意人,以后就沒法再看到了。盡管我們家境一般,但是圣旨是我們曾氏子孫后代引以為榮的東西,不能賣。”兩兄弟說。
皇帝誥封用漢滿文字書寫
在他們家中,記者看到兩道圣旨呈淡黃色。長度為180厘米,寬度為30厘米,裝在一個高為36厘米、直徑6厘米的黑棕色圓形錫罐內。錫罐外表雕有栩栩如生的騰龍圖案,中間刻著“敕封”兩字。
在距圣旨右端23厘米處,用工藝精細的刺繡凸繡出“奉天敕令”4個篆體漢字,每個字高為4.5厘米,寬為2厘米,左右各刺有一條高18厘米、寬4厘米的金龍,彰顯皇帝金口玉言之威;與之相對稱的圣旨左端,也刺有相同的圖案,但是文字采用滿文。
圣旨用漢滿文字書寫,漢字為行楷字體,字跡盈滿雋秀,蒼勁有力;滿文整潔如清,灑脫飄逸。誥封曾萼祖父母的有224字,誥封其父母的有230字。圣旨落款日期的漢、滿文字上,分別蓋有11厘米見方的玉璽大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