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城市----維也納
2009-09-23 21:51:05網(wǎng)絡資源
音樂城市----維也納
摘要:奧地利首都、著名音樂城市、國際旅游勝地維也納,位于國境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座落在維也納盆地中,藍色的多瑙河從市區(qū)靜靜流過,水秀山青,風景幽雅。著名的維也納森林從西、北、南三面環(huán)繞著城市,遼闊的東歐平原從東面與其相對,到處郁郁蔥蔥,生機勃勃。登上阿爾卑斯山麓,維也納森林波浪起伏,盡收眼底。從多瑙河盆地可以遠眺喀爾巴阡山閃耀的綠色峰尖,遼闊的平原猶如一幅特大的綠毯,碧波粼粼的多瑙河穿流其間。維也納環(huán)境優(yōu)美,景色誘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稱。
奧地利首都、著名音樂城市、國際旅游勝地維也納,位于國境東北部阿爾卑斯山北麓多瑙河畔,座落在維也納盆地中,藍色的多瑙河從市區(qū)靜靜流過,水秀山青,風景幽雅。著名的維也納森林從西、北、南三面環(huán)繞著城市,遼闊的東歐平原從東面與其相對,到處郁郁蔥蔥,生機勃勃。登上阿爾卑斯山麓,維也納森林波浪起伏,盡收眼底。從多瑙河盆地可以遠眺喀爾巴阡山閃耀的綠色峰尖,遼闊的平原猶如一幅特大的綠毯,碧波粼粼的多瑙河穿流其間。維也納環(huán)境優(yōu)美,景色誘人,素有“多瑙河的女神”之稱。
維也納是一座擁有1800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公元1世紀羅馬人曾在這里建立城堡,到1137年成為奧地利公園的首邑。13世紀末期,城內出現(xiàn)大批宏偉的哥特式建筑,15世紀以后成為羅馬帝國的首都和歐洲的經(jīng)濟中心。18世紀,隨著藝術的繁榮,維也納作為“音樂城市”聞名遐邇。
維也納城區(qū)占地面積415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50萬,房屋順山勢而建,布局層次分明,各種風格的教堂錯落其間,使這座山青水碧的城市保持著濃厚的古老莊重色彩。維也納從內城向外城依次展開,分為3層。內城即老城,這里街道狹窄,卵石鋪路,縱橫交錯,兩旁多為巴羅克式、哥特式和羅馬式建筑,中世紀的圣斯特凡大教堂和雙塔教堂的尖塔聳立藍天,在高層建筑不多的城區(qū)顯得格外醒目。圍繞內城的內環(huán)城線,寬達50米,路邊生長著各種樹木,兩旁有博物館、市政廳、國會、大學和國家歌劇院等重要建筑。內環(huán)城線與外環(huán)城線之間是城市的中間層,這兒是密集的商業(yè)區(qū)和住宅區(qū),其間也有教堂、宮殿等建筑。外環(huán)城路的南面和東面是工業(yè)區(qū),西面是別墅區(qū)、公園區(qū)、宮殿等,一直延伸到森林的邊緣。城市北面,多瑙河緊貼內城而流,在多瑙河與多瑙河運河之間,有一片島狀地帶,這里有公園、游藝場、體育場、碼頭、車站等。座落在城市北面的多瑙公園,也是游人云集的地方。多瑙公園內有一座聳入云天的多瑙塔,塔高252米,塔內裝有兩部快速電梯,游客只須用45秒鐘便可從塔底到達塔頂。塔頂設有室內咖啡館和室外咖啡座,從塔頂四周眺望,遠方的阿爾卑斯山的英姿和多瑙河兩岸的美景盡收眼底,隨著塔頂?shù)淖詣有D,40分鐘內可將維也納全城景色一覽無余。這里既有繁華都市景色,又有山林田園風光,游人常常會情不自禁地贊嘆道:“美!維也納。”
只要提起維也納,人們自然會聯(lián)想到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海頓、約翰·施特勞斯等這些音樂大師的名字,因為這里是著名圓舞曲華爾茲的故鄉(xiāng),也是歐洲許多著名古典音樂作品的誕生地,一直享有世界音樂名城的盛譽。18世紀這里是歐洲古典音樂“維也納樂派”的中心,19世紀是舞蹈音樂的主要發(fā)祥地,世界各地許多著名音樂家曾來這里居住,從事創(chuàng)作和演出活動。漫步維也納市區(qū),幾乎到處可以看見一座座造型逼真的音樂家雕像,城市許多街道、公園、劇院、會議廳等都是用世界著名音樂家的名字命名的。
維也納內環(huán)城路是音樂大師們的雕塑像最集中的地方。
在這條環(huán)城路的城市公園里,豎立著奧地利音樂家約翰·施特勞斯的雕像。施特勞斯以創(chuàng)作三節(jié)拍的圓舞曲華爾茲而聞名于世,被譽為“華爾茲之王”。在施特勞斯一生中,還以優(yōu)美的音樂語言創(chuàng)作了大量描繪維也納人情風貌的著名樂曲,如《藍色的多瑙河》、《維也納森林的故事》等。莫扎特的雕像座落在內環(huán)城路皇宮公園的中心,他是奧地利一位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在短暫的36年生涯中,有1/3時間是在維也納度過的,他的許多著名歌劇,如《魔笛》、《費加羅的婚禮》、《后宮的誘逃》等都是在維也納期間寫成的。貝多芬的雕像聳立在內環(huán)城路上的一個廣場中央,他是德國人,青年時代來到維也納,度過了自己大半生,創(chuàng)作了《英雄交響曲》等許許多多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