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登泰山記1
來源:網絡資源 2009-10-22 22:03:52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積累“陰、陽、乘、燭、以、及”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欣賞精彩的寫景片段。
3.體會本文簡明生動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及難點
1.積累相應實詞、虛詞。
2.背誦全文。
課時分配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版圖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為有名,被稱為“五岳”,它們分別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譽為“五岳”之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記》,領悟泰山的高峻雄偉。
二、作家作品
。▍⒁娬n文注釋及教師教學用書)
三、整體把握
1.朗讀課文,正音。
2.默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
補充注釋: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古時稱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當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風雪:趁,冒著。
余始循以入:相當于“而”,表順承。
及既上:到。
蒼山負雪:背負。
明燭天南:名→動,照。
戊申晦:農歷每月最后一天。
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依稀看見。
絳皓駁色:或紅或白,顏色相雜。
盡漫失:模糊缺失。
極天云一線經:盡。
僻不當道者:偏僻。
3.理清思路:
問:全文共5段,每段要點是什么?
學生默讀,討論,明確:
第1段:總寫地理環(huán)境,點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觀峰的位置。
第2段:登臨泰山,重點記敘登山的艱難及到達山頂后所見景象。
第3段:重點描寫泰山日出的美麗壯觀。
第4段:人文景觀。
第5段:補記自然景觀。
四、布置作業(yè):
1.課后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大體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作者如何詳寫登山過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討論的內容。
二、登山過程和路線。
問:作者如何詳寫登山路線和經過呢?
默讀課文,分析討論
明確:作者先從北京到泰安,歷經齊河,長清,泰山西北谷,長城。
作者登山的路線是:南麓、中谷、中嶺、天門、西谷、山巔。
最后見到了山頂的美景:“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半山居霧若帶然。”
學生用原文復述課文。
三、泰山日出
問:文章是怎樣描寫泰山日出的?
明確:文章通過景物變化寫泰山日出,以時間為序,依次寫出了日出前后景物的變化,展現了一幅泰山日出的美景。
例如寫云,日出前是“足下皆云漫,”稍后是“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然后又有“紅光動搖承之”。
寫山,日出前是“白若摴蒱數十立”后是“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四、文中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
1.“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這是初登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作者不說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背負白雪,賦予靜態(tài)的青山以動態(tài),用語新穎、傳神。然后說泰山上的雪像蠟燭一樣照著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這是在山頂上遠望和俯視所得到的畫面,作者縱目遠晀,夕陽照耀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畫,而山腰間停留的云霧好似飄帶,使人感到那種特有的寧靜氣息,而且設喻新奇,給人以美的享受。
3.“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這一比喻寫出了日觀以西諸峰的特點,更顯日觀峰的雄偉,且形象生動。
五、總結
本文充分體現了姚鼐的散文風格,尤以泰山日出一段最為精彩,極受人們推崇。通過對其它景物的描寫,來烘托所要描寫的景物,這種寫作手法也很值得我們借鑒。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選取一觀察點,描寫日出。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積累“陰、陽、乘、燭、以、及”等虛詞的意義和用法,并疏通文意。
2.指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欣賞精彩的寫景片段。
3.體會本文簡明生動的語言風格。
教學重點及難點
1.積累相應實詞、虛詞。
2.背誦全文。
課時分配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中國版圖上自古有五座大山最為有名,被稱為“五岳”,它們分別是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而其中的泰山又被譽為“五岳”之尊。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清代姚鼐的《登泰山記》,領悟泰山的高峻雄偉。
二、作家作品
。▍⒁娬n文注釋及教師教學用書)
三、整體把握
1.朗讀課文,正音。
2.默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釋疏通文意。
補充注釋: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古時稱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
當其南北分者:在,正。
乘風雪:趁,冒著。
余始循以入:相當于“而”,表順承。
及既上:到。
蒼山負雪:背負。
明燭天南:名→動,照。
戊申晦:農歷每月最后一天。
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依稀看見。
絳皓駁色:或紅或白,顏色相雜。
盡漫失:模糊缺失。
極天云一線經:盡。
僻不當道者:偏僻。
3.理清思路:
問:全文共5段,每段要點是什么?
學生默讀,討論,明確:
第1段:總寫地理環(huán)境,點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觀峰的位置。
第2段:登臨泰山,重點記敘登山的艱難及到達山頂后所見景象。
第3段:重點描寫泰山日出的美麗壯觀。
第4段:人文景觀。
第5段:補記自然景觀。
四、布置作業(yè):
1.課后練習一、二。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已經大體了解了文意,把握了作者的思路。作者如何詳寫登山過程以及泰山日出的美景呢?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討論的內容。
二、登山過程和路線。
問:作者如何詳寫登山路線和經過呢?
默讀課文,分析討論
明確:作者先從北京到泰安,歷經齊河,長清,泰山西北谷,長城。
作者登山的路線是:南麓、中谷、中嶺、天門、西谷、山巔。
最后見到了山頂的美景:“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半山居霧若帶然。”
學生用原文復述課文。
三、泰山日出
問:文章是怎樣描寫泰山日出的?
明確:文章通過景物變化寫泰山日出,以時間為序,依次寫出了日出前后景物的變化,展現了一幅泰山日出的美景。
例如寫云,日出前是“足下皆云漫,”稍后是“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彩”,然后又有“紅光動搖承之”。
寫山,日出前是“白若摴蒱數十立”后是“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四、文中比喻,擬人手法的運用。
1.“蒼山負雪,明燭天南。”
這是初登山頂時剎那間的感受,作者不說冰雪覆蓋青山,卻說青山背負白雪,賦予靜態(tài)的青山以動態(tài),用語新穎、傳神。然后說泰山上的雪像蠟燭一樣照著天南,形象生動地繪出了積雪的光彩。
2.“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這是在山頂上遠望和俯視所得到的畫面,作者縱目遠晀,夕陽照耀著泰安城,汶水、徂徠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畫,而山腰間停留的云霧好似飄帶,使人感到那種特有的寧靜氣息,而且設喻新奇,給人以美的享受。
3.“回視日觀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這一比喻寫出了日觀以西諸峰的特點,更顯日觀峰的雄偉,且形象生動。
五、總結
本文充分體現了姚鼐的散文風格,尤以泰山日出一段最為精彩,極受人們推崇。通過對其它景物的描寫,來烘托所要描寫的景物,這種寫作手法也很值得我們借鑒。
六、布置作業(yè)
1.背誦全文
2.選取一觀察點,描寫日出。
教學目標:
1.鑒賞本文簡練的語言。
2.在反復誦讀中了解泰山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
教學過程和步驟:
一、試讀全文
1.提示以下句子的音節(jié)組合:
當其/南北分者
與知府/朱孝純/子穎/由南麓/登
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
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大風/揚積雪/擊面
稍見/云中/白若摴蒱/數十立者
極天/云/一線異色
是日/觀/道中石刻
其遠石刻/盡漫失
至/日觀/數里內/無樹
2.以下幾處凡須連讀以明確語意的,用底線標示:
余始循以入
磴幾不可登
望晚日照城郭
極天云一線異色
視日觀以兩峰或得日或否
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
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二、第一段導讀
1.汶水,濟水怎樣分流?誦讀原文語句。
“泰山之陽,……陽谷皆入濟”。首先介紹泰山突兀于汶、濟二水之間,山南有汶水潺潺西流,山北有濟水淙淙東去,“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點出了萬壑爭流的壯美景觀,名山傍水,分外壯觀。
2.古長城橫亙于哪里?誦讀原文語句。
“當其南北分者古長城也”,這句既點出古長城在泰山南北山谷的分界處,成為兩水分界線,又寫出泰山形勢之險,依山筑城。
3.怎樣介紹日觀峰?誦讀原文語句?
“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以古長城作為參照物,寫日觀峰,既點明泰山最高點,也為這次泰山之行樹起了一塊指路牌。
4.小結:這幅泰山地理概貌圖,猶如電影的遠景鏡頭,又如繪畫中的鳥瞰圖面。作者系用由“面”(兩水)到線(古長城)再到點(日觀峰)的寫法,為后文的敘述設下伏筆。
5.誦讀。要求層次分明,字音清晰。前兩句重音在“陽”“陰”“陽谷”“陰谷”上;后兩句,前句輕讀,后句重讀。
三、第二段導讀
1.由三人分讀第二段,并全段由幾幅畫組成?
2.為第一層內容擬標題:旅游路線圖?/p>
3.劃出自京師至泰安的有關動詞,品味其作用。
“乘”,好像風雪隨作者駕馭,比“冒”“頂”多一份生動。“乘風雪”乃全文點睛之筆,作者悄悄埋下一條貫穿全文的伏線,為登山之難,覽之豪興創(chuàng)造了條件。
“歷”“穿”“越”“至”,一氣讀來感到作者不辭漫長的旅途和行程的艱辛,正頂著風雪由遠而近,快速行進,以歸返自然,縱情登山攬勝。其游興之豪,向往之切溢于言表。
4.為第二層內容擬標題:登臨泰山圖。
5.劃出自山麓至山頂的途徑,品讀登山之險。
作者從南麓出發(fā),取道泰安城下的中谷,半道經由中嶺,復循西谷,到達山頂,重點表現一個“登”字。作者好像一個導游,引導我們一道攀登,突出“險”字。“成如容易卻艱辛”,山高達四十五里,石級竟七千有余,從中嶺到山巔,有不少山崖像門戶一樣擋著山路,人們稱之為“天門”,峰巒險峻,霧重冰堅,攀行何其艱難,正如作者在《歲除與子穎登日峰觀日出作歌》一詩中所寫:“堅冰登滑澄如脂”“攀空險才到頂”,登山充滿苦趣,但樂趣亦在其中。
6.為第三層內容擬出標題:晚清文照圖
7.登山固然艱難,但登上極頂,那陡然呈現的泰山氣象萬千的景色,又激動著姚鼐的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