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級歷史上學期期中考試2
來源:網(wǎng)絡 2009-10-29 11:31:48
高一年級歷史上學期期中考試2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
。保福矗----1860年間,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fā)動了兩次侵華戰(zhàn)爭,給中國社會帶來嚴重影響,據(jù)此回答1----4題。
1.下列各項最能說明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必然性的是 ( )
A工業(yè)革命后英國加緊殖民擴張 B.清政府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
C.中國落后于英國 D.中國禁煙運動激化了中英矛盾
2."設將來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準英人一體均沾 ",為英國取得的權利不包括 ( )
。粒畢f(xié)定關稅 B.軍艦自由出入通商口岸
。茫谕ㄉ炭诎蹲杂蓚鹘 D.在通商口岸設立工廠
3.閱讀表格,說明造成該表所反映趨勢的根本原因是 ( )
年代 1844 1846 1848 1850
英國輸華商品貨物總值(萬英磅) 230.5 197.1 144.6 157.4
A.中國開放的口岸太少 B.中國自給自足自然經(jīng)濟的抵制
C.中國關稅對本國經(jīng)濟的保護 D.閉關鎖國政策的作用
4.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他所說的"長技"在當時不可能包括
A蒸汽機 B 火車 C 汽車 D 輪船 ( )
5.18世紀后期,在正當?shù)闹杏①Q易中,中國始終處于出超地位的根本原因是 ( )
A,英國工業(yè)品很難找到市場 B.中國自然經(jīng)濟占主導地位
C.中國手工業(yè)品的質量優(yōu)于英國產(chǎn)品 D.清政府實行閉關政策
6《南京條約》及其附件使中國喪失了保護本國工農業(yè)生產(chǎn)能力的規(guī)定是 ( )
A.五口通商 B.片面最惠國待遇
C. 領事裁判權 D.英商進出口貨物交納的關稅,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7.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是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繼續(xù),主要是因為 ( )
A.都迫使清政府簽定了不平等條約 B.中國都戰(zhàn)敗
C. 戰(zhàn)爭目的和性質都相同 D.戰(zhàn)爭都由英國發(fā)動
8.清朝時,某商人從上海運一批貨物到漢口,受到各地官員的百般刁難,他氣憤的說:"清政府條約規(guī)定,外國商船和軍艦都可以在長江自由航行,我們中國人為什么不行?難道非要插上外國旗幟才行嗎?"請問這件事至少發(fā)生在哪一年之后? ( )
A.1842年 B. 1844年 C.1850年 D.1858年
9、"上海輪船招商局創(chuàng)辦三年內,外輪就損失了1300萬(白銀),湖北官辦織布局開辦后,江南海關每年洋布進口減少十萬匹。"這說明了洋務派"民用工業(yè)的興辦"( )
A、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經(jīng)濟勢力的擴張
C、使中國產(chǎn)生了一批無產(chǎn)階級 D、使中國走上了富強道路
19世紀60、70年代,伴隨著民族資本主義工業(yè)產(chǎn)生,中國出現(xiàn)了民族資產(chǎn)階級和無產(chǎn)階級。據(jù)此回答第10~17題。
10.設想你是一位19世紀60年代投資經(jīng)濟的商人,你的投資領域最可能是( )
A.重工業(yè) B.輕工業(yè) C.高科技產(chǎn)業(yè) D.農業(yè)
11.此時,作為一位投資者,你的選擇主要是受到 ( )
A.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的影響 B.國外企業(yè)投資者的援助
C.外商企業(yè)投資賺錢的刺激 D.清政府官僚的大力支持
12.這時,你的行為代表著進步的歷史潮流,這說明你 ( )
A.為中國近代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B.登上了中國近代的政治舞臺
C.將成為領導潮流的民族英雄 D.清政府封建官僚的代言人
13.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chǎn)生后,大都集中于東南沿海一帶,其原因有 ( )
、佟〗(jīng)濟重心南移,商品經(jīng)濟發(fā)達 ② 地理條件優(yōu)越,便于海外貿易
、 最早開埠通商,自然經(jīng)濟瓦解迅速④ 清朝政府重視,貿易政策優(yōu)惠
A、佗冖邸 、冖邰堋 、佗邰堋 、佗冖邰
14.決定中國民族資產(chǎn)階級具有兩面性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
A 誕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 經(jīng)濟基礎比較薄弱
C 其前身是封建官僚地主和商人 D 在工業(yè)革命后產(chǎn)生
15.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jīng)濟"先天不足 ",主要是指( )
A缺乏資本原始積累 B與封建勢力關系密切
C 企業(yè)規(guī)模小,技術力量薄弱 D沒有政權的支持
16.在下列各項中選出一個性質不同于其他項的企業(yè)來 ( 。
。粒l(fā)昌機器廠 B.繼昌隆繅絲廠C.貽來牟機器磨坊 D.天津機器制造局17.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fā)展,其原因不包括( 。
。粒袕姷馁Y本輸出使中國的自然經(jīng)進一步解體
。拢逭艑捔藢γ耖g設廠的限制
C. 愛國人士痛感危機深重和國力貧弱,提出"設廠自救 "的主張
。. 以康.梁為首的維新變法運動的刺激
.19世紀八九十年代,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發(fā)動了侵略戰(zhàn)爭,戰(zhàn)后簽訂不平等條約。據(jù)此回答18-----23題
18.下列哪項不是戊戌變法中頒布的措施 ( )
A準許官民上書言事 B實行征兵制
C廢除八股,改試策論 D 實行君主立憲
19."萬壽無疆,普天同慶;三軍敗績,割地求和 "這幅對聯(lián)所諷喻的事件是: ( 。
A.中法戰(zhàn)爭 B.甲午中日戰(zhàn)爭
。茫龂缮孢遼 D、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20.外國列強在中國取得的下列特權,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匍_設工廠 ②軍艦、商船可以在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鄹鲊杀Wo東郊民巷使館 ④"領事裁判權"和片面"最惠國待遇"
A、②④①③ B、④②③① C、④②①③ D、①②④③
21、最能反映出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的條約是:( 。
A、《北京條約》。、《南京條約》 C、《中法新約》。摹ⅰ恶R關條約》
22、19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外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與19世紀四五十年代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 )
A、列強獲得在華投資的特權 。、割取中國的領土面積更大
。谩㈤_放的通商口岸更多 D、產(chǎn)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23、"三國干涉還遼"事件反映了 。ā 。
。痢⑼鈬蹏髁x國家爭奪中國的矛盾 。、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矛盾
。谩⑼鈬致哉吲c中華民族的矛盾 D、外國侵略者與清政府的矛盾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國家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據(jù)此回答24---25題
24、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統(tǒng)治秩序完全確立的標志是 ( )
A、甲午中是戰(zhàn)爭中國失敗 B、八國聯(lián)軍攻占北京
C、《辛丑條約》的簽訂 D、義和團運動失敗
25、19世紀末列強瓜分中國高峰的標志是 ( )
A、爭當債主 B、搶奪路礦和辦廠權
C、強占租借地和劃分勢力范圍 D、認同并推行"門戶開放"政策
1898年,中國民族資產(chǎn)階級掀起了維新變法運動。據(jù)此回答26---28題。
26、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變者天下之公理"的思想家是 ( )
A、 鄭觀應 B、梁啟超 C、康有為 D、譚嗣同
27、反映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施政綱領的著作是 ( )
A、《新學偽經(jīng)考》 B、《孔子改制考》 C、《應詔統(tǒng)籌全局折》 D、《變法通議》
28、梁啟超在《變法通議》中寫道,同治初年,德國首相俾斯麥對人說:"三十年后,日本其興,中國其弱乎?日人之旅歐洲者,討論學業(yè),講官制,歸而行之;中國之旅歐洲者,詢某廠船炮之利,其價值之廉,購而用之,強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啟超引用這段話的根本意圖是 ( )
A、甲午中日戰(zhàn)爭是中國弱于日本的原因 B、批評洋務派的活動
C、比較中日近代化的異同 D、證明中國進行社會政治變革的必要性
29、對"扶清滅洋"口號的正確分析是 ( )
、俜从沉说蹏髁x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已成為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隗w現(xiàn)了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已經(jīng)有了科學認識
、"扶清"有利于爭取官軍,卻容易讓群眾放松對清政府的警惕
④"滅洋"能夠動員廣大群眾參加反帝斗爭,卻帶有籠統(tǒng)排外的性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八國聯(lián)軍統(tǒng)帥瓦德西說:"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tǒng)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這表明列強 ( )
、俟戏种袊挠媱澠飘a(chǎn) ②放棄了侵占中國的企圖
、廴孕璺鲋睬逭"以華治華" ④中國人民的不屈斗志教訓了侵略者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高一年級歷史答題卡
班級 姓名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 材料解析題(共40分)
31(12分)閱讀下列材料:計開天朝之誤有十
一誤國之首,東王令李開芳、林鳳祥掃北敗亡之大誤
二誤李開芳、林鳳祥掃北兵敗后,調丞相曾立昌、許十八去救,到青州之敗
三誤因曾立昌等由青州之敗回,未能救李開芳、林鳳祥,封燕王秦日昌復帶兵去救,兵到舒城楊家店敗回。
四誤不應發(fā)林紹漳去湘潭,此時林紹漳在湘潭全軍敗盡。
五誤不應東王、北王兩家相殺,此是大誤。
六誤翼王與主不和,君臣相忌,翼起猜心,將合朝文武將兵帶去,不能保國而誤
七誤主不問政事
八誤封王太多,此之大誤
九誤國不用賢才
十誤立政無章
回答:1李秀成所列太平天國"十誤",概括起來主要有哪三個方面?(3分)
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2分)
2你認為造成太平天國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客觀原因又是什么?(3分)
32(14分) 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于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欲學習外國利器,則莫如覓制器之器,師其法,而不必盡用其人。
。撸撸撸撸冀K巡撫李鴻章致總理衙門原函>
材料二: 西人立國、、、、育才于學堂,論證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同心,務實戒虛,謀定而后動,此其體也。輪船,火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此其用也。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無論竭蹶,常不相及;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果以足恃歟?
。撸撸哙嵱^應<盛世危言> 自請回答:1李鴻章和鄭觀應在探索中國富強之路的問題上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2鄭觀應對洋務運動提出了怎樣的批評?你認為他的批評是否有道理?為什么?
33(14分) 戊戌變法和義和團運動的愛國救亡主張不盡相同。
例如:維新派大力宣傳"優(yōu)勝劣汰"的社會進步理論,說:吾既自居于弱昧,安能禁人之兼攻?吾既日即于亂亡,安能怨人之取侮?
義和團的一份揭貼則說:"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升黃表,請來各等眾神仙。……挑鐵路把線砍,旋再毀壞大輪船。……一概鬼子都殺盡,大清一統(tǒng)慶升平。"
請回答:
1對于當時中國出現(xiàn)民族危機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的途徑,維新派和義和團各持何種觀點?
2兩種觀點各具有什么積極意義和局限性?
高一年級歷史試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B C B D C D B B C A A A A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D B C D A A C C B C D C C
二 材料解析題(共40分)
31(12分)(1---4條)戰(zhàn)略上失誤(1分) (5-6)領導集團內訌(1分)
。7-10)執(zhí)政不力(1分) 領導集團內部分裂或內訌(2分)
2農民階級局限性(4分) 中外反動勢力勾結起來,聯(lián)合絞殺天平天國,敵強我弱(3分)
32(14分) (1)相同點:都主張向西方學習(2分)
不同點:李鴻章認為中國文武制度比西方好,不必改革,只要學習西方制造利器即可。(3分)
鄭觀應認為不僅要學習西方的技術,更要學習西方,改革中國政治制度。(3分)
2) 鄭觀應批評洋務運動是中體西用(2分)。
他的觀點是正確的,(1分)
因為只有改變封建制度,才能使國家富強(3分)
33(14分)
維新派認為造成中國民族危機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國社會制度的落后,以及由此帶來的國家貧弱。只有通過變法維新,發(fā)展資本主義,求的國家富強,才能挽救民族危亡。(3分)
義和團認為當時的民族危機是由與帝國主義侵略造成的,必須通過武力反抗將他們趕出中國。(3分)
維新派的積極意義在于中國只有通過自身的社會改革,才能從根本上求得富強和獨立;(2分)但不主張正面抵抗帝國主義的侵略,體現(xiàn)了資產(chǎn)階級局限性;(2分)
義和團觀點的積極意義在于它反抗帝國主義的侵略;(2分)局限性在于它帶有蒙昧迷信和籠統(tǒng)排外的傾向。(2分)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