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元旦的資料:元旦的發(fā)展史
2009-12-23 16:05:00高考網(wǎng)
元旦,也被稱為“新年”,是指公歷的1月1日。但在古代,“元旦”即是今天的“春節(jié)”,也就是農(nóng)歷新年。
元旦是很多國家的法定假日;在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和澳門,元旦均為法定假日;中國大陸及臺灣均作為法定假日休假一天。習(xí)俗方面,“元旦”主要以各種方式互相祝福,賀年卡是其中主要形式。
漢語“元旦”含義:“元”是開始、第一的意思;“旦”即早晨天明的時間,也通常包含一天之意。因此“元旦”就是一年的開始、一年的第一天。民國以前,元旦即現(xiàn)在的春節(jié)。
歷史上,中國各個朝代對“元旦”說法不一致
夏代為正月初一(夏歷1月1日)
商代為十二月初一(12月1日)
周代為十一月初一(11月1日)
秦王朝時期為十月初一(10月1日)
(參見農(nóng)歷、夏歷、殷歷和周歷的分別的記載)
漢朝漢武帝太初元年時,鄧平等人創(chuàng)立了“太初歷”,定正月初一為元旦,此后一直沿用至辛亥革命,
中華民國成立后,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nóng)時;從公歷,所以便統(tǒng)計(jì)”,定農(nóng)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而以公歷1月1日為新年。
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jì)年法”,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名為“元旦”,自此我國的每年1月1日就成我們家喻戶曉的新年“元旦”節(ji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