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與愚--沈從文
2010-02-26 11:46:54E度教育社區(qū)文章作者:沈從文
窮與愚
作者:沈從文
一到雙十節(jié),使人總忘不了孫中山先生。中華民國由之產生,是一件事。我記起的卻是,因為他在三十年前即明白,中國問題在“窮”和“愚”。社會的腐敗與退化,無不由之而生,因此言建國,即針對此兩大病根下手。必去“窮”與“愚”,方能把那個外來壓力所形成的“弱”去掉,否則無可望。中山先生不幸于二十二年前即作了古人,國人失去一思想深刻、眼光遠大、性情寬厚的領導者。然而一切國家重造的理想,還保存他的學說中,待后來者熟讀深思,并理會其用心所在,克服一切困難與挫折,矛盾與分歧,慢慢實現的。
治窮自然為開發(fā)地利,征服自然,好好認識地面所生長、地下所蘊藏,加以運用處理。在分配上復有個制度使之比較平均,或有種政策使之漸趨于平均,國民生活有個轉機,整個國家也方有個轉機。治愚則為開發(fā)頭腦,推行個廣泛而長久的教育政策,使多數人知識加多,加深,使人人對于新的時代新的世界,能有個新的態(tài)度新的習慣去適應,普通人民既感覺自己是個主人,同時也就是個公民,對國家關系,權利義務分明,因之知自愛也能愛國。政治家既有政治家豐富廣博的知識,且有兼容并包的氣度,知道珍重國力,不作無意義浪費,而又尊重制度,能用戰(zhàn)爭以外方式調整一切社會的矛盾取得平衡。換言之,也可說他得藝術、他懂藝術!——像這么一個國家一群人民,把這個國家傳統長處好好保持,或想法發(fā)揚光大,弱點則努力去掉,如治毒瘤惡瘡,國家還會不進步?
然而窮和愚至今似乎尚成為絆住中國進步的兩個活結。這活結且若出于一條繩索,彼此牽纏。不論你在上在下,在朝在野,不論是“中國的主人”或“公仆”,凡欲向上掙扎,總不免讓這個來自四面八方看不見摸不著的有歷史性的活結套住,越縛越緊。這個抽象阻力,不僅來自敵人,自己的普遍而長期的怠工,萎靡不振,且更加強作用。儼若任何高尚理想與合理事實,都無從著手,無從生根。我們對日本算是打了個勝仗,把這個很自大的國家,用我們的長處也用我們弱點緊緊拖住,從而崩毀了。但對我們自己這個有歷史性的弱點掙扎時,直到如今,卻真是一個慘!
我們責誰恨誰都無意義。我們只應當承認這弱點是一種有年分的老病,與全體民族體質多少有點關系,遠之與所謂哲學的人生態(tài)度有關,近之又與所謂現代政治思想和教育方法有關,我們得弄明白,想辦法。這悲劇是中華民族全體的,這責任也就不是少數人可負的!
這挫折慘敗的主要原因,從遠一點說,我們的歷史太久了。帝國新舊交替大一統局面,就延長了二十來朝,還有個偏霸分崩割據的較短時期不算。改朝換代照例是用武力,支持偏安更需武力。在這個歷史背景中,讀書人就有個“從龍”“附驥”的心理狀態(tài),延續(xù)了二千五百年。這個心理狀態(tài),一直影響到現在,我們得承認那有個歷史的鬼在起作用!至于教育呢?從近一點說,恐為由張香濤起始,即只知道救窮,枝枝節(jié)節(jié)來動手。僅記住管子所說的一句話,“衣食足而后知榮辱”,其他的全不在意。革命輕輕松松推翻了一個帝國。舊的毀去,新的未能建立,屬于歷史上另一弱點,自然在另一群人生命中又得到的抬頭機會,即“中原逐鹿捷者先得”的英雄意識。因之有帝制,有復辟,有軍閥割地而治的督軍團。直到大小書呆子將國家重造觀念注入多數年青人頭腦中,經過八年,與少數武力情緒相結合,革命成功了。然而又分裂,又內戰(zhàn),……在這么一個不安定局勢下,支持到九一八,東北完了。也幸而東北熱河的完事,真正敵人勢力一直侵入平律,我們才有二十二年到二十六年的警懼與覺悟。福建的人民政府的結束,兩廣的暗礁和平,以及西安事變的良好解決,都可見出有兵者亦未嘗必需用兵。大智若愚,其實不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