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文化程度越高 孩子往往逆反心理更嚴重
2011-08-05 14:02:14中國青年報文章作者:肖舒楠 劉雅琴
對孩子的傷害80%是來自家庭而不是社會?這一論斷令不少網(wǎng)友感到意外。據(jù)《海峽都市報》報道,這個結論出自福建師范大學近日發(fā)布的一項調(diào)查。調(diào)查樣本涉及福建省9個地市762名幼兒、2033名在校小學生、1815名在校初中生和1481名在校高中生。這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四成中學生有輕度心理問題、兩成學齡前兒童有違紀傾向等,也引發(fā)社會各界熱議:我們的教育到底缺了什么?
近日,調(diào)查負責人、福建師范大學心理學系主任葉一舵教授,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澄清:“對孩子的傷害80%來自家庭而不是社會”的結論并非出自本次調(diào)查,而是其他相關調(diào)查的一個結論。但他同時表示,大多數(shù)存在心理問題的孩子,確實是因家庭教育不當所致,這個影響有時起著決定性作用。
中國青年報:對于孩子的教育,現(xiàn)在不少家長覺得學校肩負著更大責任,學校教育的作用大于家庭教育。您覺得呢?
葉一舵:這個想法是錯誤的。我們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孩子的小學、初中和高中階段,學校教育的影響是很大,但這不是說孩子上學后家庭教育就沒用了。如果沒有健康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成果很容易被抵消,甚至被瓦解。
比如學校教育孩子“要合作,要良性競爭”,但孩子回到家,很多家長會說:這個世界是殘酷的、自私的,有好處就要爭,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知識告訴別人。這樣一來,學校教的東西對學生還有什么用?
中國青年報:但一些家長會抱著“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覺得只要孩子成績好,暫時性的家庭教育不當沒關系。
葉一舵:一項針對北京680個中小學生家庭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家庭教育水平比較高的家庭里,95%的孩子成了優(yōu)等生,基本沒有后進生(即“差生”——編者注);家庭教育不當?shù)募彝ダ,孩子成為后進生的比例高達85%,幾乎沒有優(yōu)等生;教育水平一般的家庭里,2/3的孩子是中等生?梢姡鄶(shù)情況下,家庭教育水平與孩子的成績是成正比的。
另外,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分工不同,前者更多是教孩子如何做人,后者更多是教孩子如何成才。如果家庭教育不當,連基本的做人都不會,如何成才?家庭教育對一個人形成什么樣的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好的習慣、性格的形成,也都是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實現(xiàn)的,想要之后再去矯正,往往來不及了。
現(xiàn)在家長總說一句話:“只要你把學習搞好了,其他什么都不用管。”這是中國家庭教育中相當普遍的問題。我們接觸的很多家長,對孩子成績的排名非常清楚,但孩子的心理狀況怎么樣,同學關系如何,完全不知道也不關心。如今,我們經(jīng)常遇到學習非常優(yōu)秀的孩子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很多家長到那時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后悔,說:“只要孩子平安,別的什么都不重要了。”
中國青年報:報告中指出,在家庭教養(yǎng)方式方面,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由低到高的排序依次為忽視型、專制型、溺愛型、民主型,民主型的家庭教養(yǎng)方式最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發(fā)展。但有網(wǎng)友指出,現(xiàn)在的孩子比較任性,太民主其實就是溺愛。您覺得呢?
葉一舵:一方面,民主不等于放任,不能有求必應、毫無約束;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已經(jīng)很任性了,家長該專制時還得專制。只是通常來說,我們需要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這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民主型”強調(diào)家長在觀念上把孩子當做平等的人,要能設身處地地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最重要的是做到“三不要”:
首先,家長不要讓孩子成為實現(xiàn)自己夢想的替身,就像英國哲學家羅素講的一句話,“父親們最根本的缺點在于想要孩子為自己爭光。”我一個遠房親戚家的孩子,為了他父親學醫(yī)的夢想,考上了醫(yī)科大學。但因為他自己對醫(yī)科不感興趣,進大學后學習沒干勁,整天沉迷于網(wǎng)絡,最后弄得退學。
其次,家長不要按照老一輩人培養(yǎng)自己的模式來培養(yǎng)孩子。現(xiàn)在孩子的思維方式跟老一輩完全不同,很多老一輩的理念他們根本無法理解和接受。現(xiàn)在“90后”孩子的思維方式是:“你不開心啊,那你說出來讓我開心一下。”
第三,就是不要把孩子當做開玩笑和出氣的對象,F(xiàn)在很多家長沒意識到這個問題,孩子大多數(shù)時候是開不起玩笑的,他們經(jīng)常分不清玩笑是真是假。比如孩子表現(xiàn)不好了,家長有時會開玩笑說“你很傻”、“你以后只能去掃大街”。如果你老說“你很傻”,說不定他真的越來越傻,這種暗示的影響很大,F(xiàn)在有些家長喜歡拿孩子出氣,這也非常要命。我見過一對夫妻吵架,當時母親正在給孩子洗澡,母親就拿孩子出氣,孩子從盆里跳起來哭著說:“關我什么事,為什么打我?”很多父母都把攻擊矛頭轉(zhuǎn)向孩子,可孩子又能轉(zhuǎn)向誰呢?他以后可能會繼承這種行為。
中國青年報:網(wǎng)上流傳著一句話——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天敵,那就是“別人家的孩子”。有網(wǎng)友說,父母的攀比心理才是孩子最大的敵人。您有同感嗎?
葉一舵:是的。我們在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過程中,歸納出了孩子最不喜歡父母的幾個點:
一個是父母的嘮叨。心理學上有個概念叫“超限效應”,是說任何事情太強烈、太持久,都會引起反感。家長、老師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評嘮叨,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再一個,就是父母拿自己跟別的孩子比較,F(xiàn)在的孩子個性和獨立性都非常強,他會覺得這是最不尊重自己的表現(xiàn)。
此外,父母的盤問也是孩子非常反感的。如今很多父母喜歡從孩子回家開始,就沒完沒了地問問題,從學習成績問到今天跟誰在一起。跟孩子溝通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則,就是關心的話要簡約說。家長可以在孩子上學時問:“孩子,上學要注意什么?”孩子就會驕傲地說“注意安全”,就可以了。這要比每天不厭其煩地重復一長串“安全清單”效果好得多。
父母還要注意,不要隨便否定孩子的負面情緒。比如孩子說討厭某個老師,一些父母往往會跳起來:“你怎么可以討厭老師呢?”所謂民主型家庭教育,就是家長首先學會“同理”,要知道孩子有這樣的想法,一定有原因。家長可以問:“你能告訴我今天在學校發(fā)生了什么嗎?”
中國青年報:感覺您理想中的家庭教育,對家長的文化素質(zhì)要求很高。這次調(diào)查也印證了這一點——初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隨著父母文化程度的提高而顯著提高。那一些孩子不是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上了?
葉一舵:對于這個結論,我們不能做絕對化的解讀。父母文化程度高,在某種意義上,確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但不是所有情況都是這樣。
我們經(jīng)常跟中小學校長和家長討論一些問題。我們發(fā)現(xiàn),如今不少青春期的孩子很逆反。其中,很多家庭背景好、父母文化程度高的孩子,往往逆反心理更嚴重;而在一些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的家庭,孩子往往沒有一點逆反心理。這可能是因為在前一種家庭里,孩子往往沒有話語權,父母地位高、見多識廣,覺得自己說什么都是對的,很難做到民主。而在后一種家庭里,父母因為沒什么文化,讀過一些書的孩子有時就成了父母的“老師”,父母遇事都會請教孩子。如果孩子念了當?shù)乇容^好的學校,或者上了大學,他還會變成家里的主心骨,有很多話語權。這樣一來,孩子怎么會逆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