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大學選材何必“門當戶對”
2011-11-14 09:36:40e度論壇
朱永新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
近日,清華大學公布了2012年自主選拔“新百年計劃”中面向指定中學實施的“領軍計劃”,敲定一批中學名單?匆幌逻@些名單,都是全國各地的名校。如清華在山東確定的10所中學中,有7所與日前北大公布的“校長實名推薦制”學校太多重合,媒體說,這也意味著兩校針對優(yōu)質生源的競爭進一步升級。
其實,不僅清華北大的眼睛盯著這些名校,幾乎所有的重點大學,都把主要的自主招生名額投向了這些學校。
難道大學選材范圍該如此狹窄?難道中學優(yōu)秀人才就一定出在名校?我認為,大學把自己的選拔人才限定在名牌中學,這也是一種歧視,對于絕大多數的中學是不公平的競爭。這種“門當戶對”的做法,其實也失去了選拔人才的更大空間。雖然從一般的規(guī)律來說,經過層層選拔,成績比較優(yōu)異的學生已經集中到那些所謂的名校了,但漏網的“大魚”總是有的,寒門也可出優(yōu)生,普通的學校往往蘊藏著一些怪才,他們是傳統(tǒng)教育的犧牲品,但是這些人往往能夠成大器。
更為重要的是,從教育公平的角度來說,我也不贊成把自主招生的特權僅僅給所謂的名牌大學,大學與大學應該平等競爭,我們大學的競爭是不平等的,被貼上了“211”、“985”標簽的學校,就高人一等,連畢業(yè)生也享受了特別的待遇。名牌大學利用自己享有的“自主招生”特權,更加擴大了這樣的不平等。所以,我建議,大學應該敞開大門,敞開胸懷,允許所有的學校校長、教師和學生自己推薦人才。
有人說,這樣做工作量多大?如果我們知道國外大學如何選拔人才,如何在全世界的范圍內尋找優(yōu)秀學生,就可以理解了。中國的任何一位高中畢業(yè)生,都可以向牛津、劍橋、哈佛、耶魯等名校投寄檔案,而且一般都不會石沉大海,人家為什么能夠做到呢?
人對了,什么都對了。我們的大學缺乏對人才的研究,只知道按照分數,按照成績,表面上看是“公平”了,其實是一種平庸,一種逃避。一所優(yōu)秀的大學,不僅要有一流的教師,也要有一流的學生。名師出高徒的另外一個方面,其實是高徒出名師。
大學是如此,其他行業(yè)的選材,也是如此。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