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高考優(yōu)秀作文:驀然回首,莫要放手
2013-07-15 14:11:25蟬噪林俞靜,鳥鳴山更幽新浪博客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里把治學的最高境界比作“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愛因斯坦也說過:“百分之一的靈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重要。”東西方學者的共識告訴我們,靈感這一人們心靈中閃過的微光是多么珍貴和重要。(引用中西方學者對微光進行界定)
然而,當今社會,人們總是在抱怨靈感的缺失,尤其是所謂“搞文藝”的,精品著實不多。真是這樣嗎?靈感這一微光,真的只在天才心中閃過嗎?我以為不然。誰沒有悲苦孤獨地走在寂寂的荷塘,看那出水很高的荷葉下奶白色的水?誰沒有在英雄的事跡中沉浸陶醉,大張雙臂感受偉大的“停頓”?誰沒有見過向日葵那金黃的色調(diào)?凡此種種一閃即逝的共鳴,休說專業(yè)者,我輩凡人皆有?蔀楹沃挥刑觳诺拇蠹也艦槲覀兞粝铝艘黄逗商猎律、一首《英雄》、一幅《向日葵》?(所讀的書,為我所用。積累頗豐。)
對自己心靈中閃過的微光,人們往往會將它輕易舍棄,只因為這是自己的東西,而從天才的作品中,人們又認出了曾被自己舍棄的微光。(巧妙地插入題目,又是為我所用)如今這種情況更多見,究其根本,原因有三:一是“標準化”時代里,不允許有“異端”,“權(quán)威”、“專家”、“大師”層出不窮,他們把持了話語權(quán),制訂出條條框框的“標準”壓抑了靈感,阻斷了普通人成才的途徑;二是“全球化”時代里人們的從眾心理被無限放大,當個人被置于全球這一更大的“集合”下,洶涌澎湃的“群眾心理”和“集體無意識”將靈感撲滅,將平庸之作炒作成“精品”;三是商業(yè)化大潮將一切文化產(chǎn)品搞得像批量生產(chǎn)的肉雞、奶粉一樣。(這才叫分析。
不錯,標準的普及有助于界定,但真正的靈感、天才決不限于標準。盧梭的觀點不為當時主流社會所接受,他在痛苦徘徊后醒悟:“我憑什么懷疑自己全部由思考與理智得出的結(jié)論呢?”百年后他的靈柩進入先賢祠,棺木上寫“此處安息著自然和真理之人”。全球化的大潮確實有助于文化普及、大眾進步,但真正的靈感卻絕不能由渾渾噩噩的大眾所能發(fā)揚的,須有雄心有堅持?仿≡诔蔀閷(dǎo)演之前只是個卡車司機,他說“當看完《星球大戰(zhàn)》后我出了一身汗,我意識到再不動手拍一部電影,好電影就要被拍完了。”當《泰坦尼克號》在奧斯卡封王的那一刻,他喊出了“我是世界之王”。(珍惜自己的思考,珍惜自己的追求,緊接上一段,具體化,形象化,語言極好。
我們勿需羨慕盧梭、卡梅隆,事實上,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會帶來心中悸動的光芒,抓住它、呵護它,無論它多么渺小,最終都能結(jié)出甘美的果實,也許這果實是微小的,但它帶來的滿足遠勝于你從天才的大樹上摘來同樣味道的那一枚。(比喻貼切,再起波瀾!)
當然,靈感也誠然來自積累和努力的鋪墊,“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只是人生之河航行中那“驀然回首”見到的一尾魚兒,莫要放手,使它溜入別人的漁網(wǎng)。如此方能使行程更加美妙而鮮活。(說得全面,又多么俏皮。
【簡評】文章先是舉出大量例子來證明“微光”對于成功的重要;接著從“標準化”、“全球化”、“商業(yè)大潮”三個方面分析舍棄的原因;最后,強調(diào)并不是有了靈感、有了微光就能成功,還需要積累和努力。文章如行云流水,持論平正,說理親切,內(nèi)容豐富,語言老練、活潑、俏皮,思想也較為深刻?梢钥闯鲞@位考生讀過很多課外書,有著大量的積累,且關(guān)心社會現(xiàn)實。光做習題,只想套題應(yīng)付的學生,是寫不出這樣的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