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上海高考優(yōu)秀作文:破繭·重生
2013-07-15 14:16:15蟬噪林俞靜,鳥鳴山更幽新浪博客
美國斯坦福大學曾做過一個實驗,讓剛入校的學生進行智商測試,然后隨機分班。一階段之后,事情的發(fā)展令人大跌眼鏡,被編入普通班的一些天資佼佼者落入了平庸,而編入天才班的一些中等資質者卻卓有成就。這是為什么?(典型的例子引發(fā)深思)
原來很多天才學生理所當然地以為分班是根據(jù)測試的結果,從而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了質疑,下意識地走進了自己編織的貼有標簽的繭中。“我不行”三個字如同唐僧的緊箍咒,磨滅了他們心頭曾經閃過的微光,束縛了所有可能。(分析原因,為后面的論述鋪墊蓄勢。)
而在世界另一端,有那么個笨拙的男子優(yōu)雅地掙脫了枷鎖毅然開啟未知的旅程。他是保羅·塞尚,是現(xiàn)代繪畫之父,是曾經被巴黎高等美術學院以“濫用色彩”而拒之門外的二流畫家。
勤奮嗜畫如他卻天資平平,汲汲營營的父親千方百計讓他投身金融業(yè),他堅決不從;印象派席卷天下,他卻不愿意放棄心頭的微光,想探索一條新道路,哪怕這換來的是無休無止的嘲笑。(舉出有力的例證)
然而幾百年后,誰都不能再忘記,藝術史上有這樣一座豐碑。是他,保羅·塞尚,在掙脫了世上唯一的束縛后開創(chuàng)的時代。其實,讓我們迷途的,從來不是千仞之峰、百折之谷,而是隱匿在心底的自卑與怯懦,邁過了它,人生便是億萬種可能。要知道,天賜的奇才向來只是少數(shù),而生活中如今風舉云搖的,大都是曾經的我們,區(qū)別在于,他們有著對自我的信仰和鍥而不舍的追求。(分析很中肯)
沒有一個人生來注定是要平庸的,只有甘于平庸的人。(警句。
“如果你非常想成為一個作家,每天認真寫作,但同學不想看,放在網絡上也沒人看,出版社也沒人想出版你的作品。這時,你心里就要想,我要堅持下去,總有一天掌聲會響起來。”憑著《那些年》一炮而紅的作家九把刀望著自己曾經走過的路,豪邁一笑。難以想象這樣陽光的表情出現(xiàn)在一個曾創(chuàng)作了六十多本書卻一直寂寂無名的男子臉上,仿佛是在無聲傾訴。(此例鮮活,且有說服力。語言極佳。)
屬于自己的微光,倘若連自己都不曾去珍惜,那么拿什么去期許一個璀璨的世界?屬于自己的人生,倘若連自己都不敢邁開步伐,那又拿什么去期許廣闊無垠的天空?(兩句反問,問得有力,問得實在!)
有時候,一個人必須破繭而出,然后在墜落的過程中長出翅膀;有時候,一個人必須打開心門,為自己開辟一個嶄新世界。(曲徑通幽,到這里才點題。)
要知道,一生很短,所以別用他人的目光證明自己的存在;一生很長,足夠你抒寫獨屬于你的傳奇。(詩的語言,充滿哲理。)
【簡評】本文圍繞如何對待自己的人生展開生動的論述。題目本身造成一個懸念,然后甩開標題,娓娓道來。先講一個著名的心理學案例,再講一個西方畫家的故事,三講一個現(xiàn)代作家的鮮活故事,故事之間穿插警句。最后水到渠成,三言兩語的論述,收以少勝多之效?荚囄恼聦懙眠@樣輕松有趣,恐怕是鳳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