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作文 > 高考滿分作文 > 2003年 > 湖北省2003高考滿分作文:感時花濺淚

湖北省2003高考滿分作文:感時花濺淚

2013-07-30 16:04:17作文網(wǎng)

  我國詩人有云:“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其實,這句詩正說明了景隨情遷的道理。對事物的認識和一個人感情有很大關系。

  對于常人來說,一粒沙子就是沙子,而在詩人的眼里,一粒沙子可以彌漫整個世界。一粒水珠在詩人的眼里便可折射出整個世界。因為詩人富于感情,對事物的認識便不同于一般人。“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可能是由于人們對事物感情的親疏不同造成的。

  在“人比黃花瘦”的女詞人李清照眼里,她的生活安定,幸福且少受戰(zhàn)亂之苦,因此她才會“興盡晚回舟,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然而世事滄桑,后期的她飽受戰(zhàn)爭流離之苦、喪夫之恨,對于她來說,這時的舟已是“載不動許多愁”。前一舟是幸福愉快的載體,后一舟卻成為了愁緒與痛苦的寄托。難道是舟變了么?不,是她的感情變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她對事物的認識抑或對,抑或錯?其實本無定論,答案是豐富多彩的。

  有人說,中國人締造了月。這話其實并未夸大。在科學上,月只是一塊毫無生命和感情的礦石,但由于中國無數(shù)詩人無數(shù)美麗的詩篇卻賦予了月亮以不朽的生命。在王維的詩中有云:“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張繼詩云:“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李白的詩:“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蘇軾的詞:“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些優(yōu)美的詩句,至今細細體味,仍給人口有余香,不絕于耳的感覺。但我們同時也會發(fā)現(xiàn)詩人的感情卻不盡相同:王維的安適,張繼的失意,李白的狂放不羈,蘇軾的人世曠遠。也正是如此,對于同一事物月的認識也不盡相同。同樣,對于其它事物,詩人們也同樣有不同的認識,有人喜春,有人悲春;有人傷時,更有人感時。感情卻是對事物認識的一個基點,一個發(fā)散源。

  千百年后,我國偉大領袖毛澤東的“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則抒發(fā)了一代偉人豁達的胸襟和壯志豪情。他對于“天”這一事物的認識也正是與他的宏大的志向和博大胸懷聯(lián)系在一起的。

  因此,人的感情親疏不同,對事物的認識便也不同。所謂“情人眼里出西施”,感情親,則對事物愛好,感情疏則對事物厭倦。其實,這本是見仁見智的。

[標簽:滿分作文]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wǎng)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