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黎小童:說說新聞與傳播
2013-11-14 15:00:22本站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e個小丸子
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黎小童
黎小童,2012級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生。
與小童見面時,她剛剛結束“愛心社”納新活動的面試,采訪結束她又匆匆前往學院的讀書會。也許這些只是小童大學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卻足以證明她大學生活的豐富多彩。2012年小童考入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從此新聞從幼時的興趣變成了她的專業(yè)。
新聞與傳播學院的特點
“學術中偏實踐,實踐中偏學術”
在還沒有進入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前,小童心中的新聞與傳播學院是類似于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等專業(yè)類院校的,會設有導演、編導、記者等多種專業(yè)細分,而進入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小童發(fā)現(xiàn)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課程似乎與自己想象的有所不同。
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課程既有技術實踐方面的,也有偏理論基礎的。小童說他們的課程是“學術中偏實踐,實踐中偏學術”,大學一年級多為基礎理論課學習,會涉及各種概論性課程,例如傳播學概論、廣告學概論、新聞學概論、社會學概論等,同時學院也會安排很多文學類的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F(xiàn)在小童剛剛進入大二,專業(yè)課程開始增多,但是她認為學院的專業(yè)課程壓力并不太大,這就給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通選課和社會實踐。
傳播學之父施拉姆曾經(jīng)說過“傳播學院要學四分之三的其他知識加上四分之一的專業(yè)知識。”小童認為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的課程設置很符合他所說的話。
“開始學會以新聞人的眼光看問題”
也許有人會認為新聞與傳播學院沒有什么可學的,但是小童說進入了新聞與傳播學院后,她開始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以新聞人的眼光去看社會問題,看到新聞她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判斷新聞的真實性,然后去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參與到社會討論中。“以前看電視劇是被劇情牽引著走,現(xiàn)在會不自覺的去研究那些情節(jié)的拍攝手法,去研究它的剪輯,有了不同于普通觀眾的更多樂趣。”小童笑著說。
北大新聞與傳播學院實行按大類招生,會為學生提供兩年的時間進行大類學習,使學生可以對新聞與傳播學院每個專業(yè)的課程都進行一個初步了解,然后在大三開始時,學生根據(jù)興趣在新聞學、廣告學、編輯出版學和廣播電視新聞四個專業(yè)中選擇自己要學習的專業(yè)方向。“如果對新聞學感興趣,并且樂于并善于與人交流的話,可能你更適合新聞與傳播學院。”
大學生活
“從學生過渡到社會人的一個過程。”
在來北大前,小童說她也想過要在大學中當一個“學霸”,但是最后她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方向。北大為學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學習氛圍,自由的思想,濃厚的文化底蘊,身處其中小童收獲頗多。在北大,通過讀書她的個人素養(yǎng)有了很大的提高,知識面變得更廣了;通過參加社團、學生活動,她提高了公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同時也收獲了珍貴的友誼。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去干一件有意義的事兒,小童說這種感覺特別不錯。她喜歡用“豐富多彩”、“充實”來形容她的大學生活,但是她又同樣懷念在高中的日子,因為到了大學離開家有很多問題、很多選擇都要獨自去面對,而這些問題、選擇往往也會帶來迷茫與困惑。小童說大學生活更像是讓她“從學生過度到社會人的一個過程。”
對學弟學妹說的話
“選擇多了會帶來迷茫,但選擇多了同樣也會帶來更多的機會。”
“上一所好的大學,你將見識不一樣的生活。不管高三有多累,為了自己的未來,沒有什么可抱怨的。”
“正確看待考試,不要患得患失,如果你在一次考試中發(fā)現(xiàn)很多題都是不會做的,不要難過,你應該慶幸這張試卷考出了你所有的知識漏洞。”
“在大學不要管別人在做什么,要學會過自己的生活,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如果你選擇當一個學霸,那就靜下心來學習,不要羨慕別人的社團活動有多么的豐富多彩,如果你想在大學培養(yǎng)自己的各種能力,那就不要嫉妒別人有那么多的時間可以去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