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刺階段備考四大陷阱
2016-05-09 11:26:49新浪教育
“黑云壓城城欲摧”,高考的時間已經(jīng)板著指頭就能數(shù)出來了,對于這個節(jié)點上的高三學生來說,高考就像空氣,在生活里無處不在,想逃避,但卻做不到。家長說:“快高考了,還有什么需要補的要抓緊了”,老師說:“最后的時刻了,咬咬牙沖過去。”
考生說:“我也知道呀,不是每天都忙得要死嘛!”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面對高考,俗話說得好要隨機應變。于是,一些考生就開始轉(zhuǎn)變了學習策略,拿出了特殊時期的“戰(zhàn)時政策”,以應對最后的時間。不過,零點高三想問,這些“招兒”,你真的確定有用嗎?什么招?下面幾個,快來看看你“中槍”了沒?
1、為了省時間,我得“借鑒”一下
眼看著高考已經(jīng)“兵臨城下”了,不少同學發(fā)現(xiàn)老師不但沒有留給自己更多的自主復習時間讓自己好好查缺補漏,臨時“抱抱佛腳”,反而還加大了日常學習任務的力度,說是要“保持常態(tài)”。因此,情況就變成了學生不但從早到晚有上不完的課,晚上還有做不完的作業(yè),哪兒還有時間復習自己想復習的內(nèi)容啊?于是,一部分學生(包括一些成績好的學生)就開始了一項能相對減輕負擔的“計劃”——抄作業(yè)!晚上作業(yè)做不完怎么辦?我不是還要復習呢嘛,于是就堂而皇之丟下作業(yè)本,等著別人做完后抄一抄。
抄作業(yè)是為了省時間復習,這個邏輯還真的行不通?為啥?首先,老師在最后階段布置的作業(yè)其實不會是沒有針對性的,相反,這些作業(yè)的“含金量”還會比平時更高!其次,做作業(yè)其實才是最好的復習手段,為什么?在做作業(yè)的過程中能發(fā)現(xiàn)不少薄弱的知識點不說,作業(yè)是由老師批改的,其效果和自己做練習題自己批改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快別再認為抄作業(yè)是在給自己“省時間”了,小心省的不是時間而是分數(shù)!
2、生命不息,“刷題”不止
快高考了,不管是平時就“日理萬機”的學霸,還是平時常常“打懶條”的學渣都進入了一種狀態(tài),那就是——做題!同學們一會兒翻翻這本參考書,一會兒看看那本習題集,一晚做幾十道題還嫌少……然而,如果不抓住關(guān)鍵,都是“然并卵”,為什么,因為都是蜻蜒點水,流于表面。片面強調(diào)復習效率和短期內(nèi)追求總分大幅提高易使同學們心浮氣躁,追求短線行為。
復習是一個潛移默化、厚積薄發(fā)的過程,成績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跳而成的。衡量復習效率的高低也不是以看書多少做題多少為標準。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只要掌握“真諦”,精做一道題勝過泛做十題,精透一頁知識勝過粗翻一本書。
3、復習我就信“小本本”了
如果說大學生是在網(wǎng)店上各種買買買,那高三生就是在書店里各種買買買。買什么?到了高三后期,除了買習題,買的最多的就是各種知識點整理的“小本本”。“紙上得來終覺淺,要知此事須躬行”,這句話沒人沒聽過吧?那為什么許多同學總以參考資料上面已系統(tǒng)化整理好復習內(nèi)容為借口,不愿意動手做扎實細致繁重的復習內(nèi)容系統(tǒng)化的整理筆記呢?
自己動手整理的系統(tǒng)化知識筆記是自己的腦力思維結(jié)晶,況且,自己整理知識筆記可以有效地發(fā)現(xiàn)自己平時忽略的錯誤點,復習中的錯題、疑問、焦點、疏漏、遺缺等反饋錯源信息都是很寶貴的增分“礦源”。因此,自己動手整理筆記,豈止是看參考書上他人代勞整理出來的內(nèi)容所能與之相提并論的。因此,這類“小本本”可以參考,但絕不要依賴!
4、目標?“好大學就成!”
如果你問一些高三的學生,對一個多月后的高考有什么打算,他們會說:“到時候再說唄,考成什么樣就是什么樣。”對此,小編想說,學渣之所以是學渣,不是因為腦子笨,而是沒有目標、沒有未來規(guī)劃、沒有學習動力。如果你缺乏目標、缺少動力、沒有對未來的最起碼的規(guī)劃,那么你就拼不過那些優(yōu)等生。“我想考上大學”、“我想考上名牌大學”只不過是一種籠統(tǒng)的泛化的模糊的高考目標,對潛意識學習潛能的刺激力度不大。
高三總復習中,更需要一個恒久、量化、清晰、明確、具體的高考目標牽引自我潛意識去努力,克服學習中的重重困難。比如說我就要考上某某大學的一本,那么好,這樣我就可以去算算我用多少分可以考到,這些分數(shù)又能具體怎樣分配到某一學科上。這樣一來,目標就在眼前,而不是簡簡單單一句“我想上好大學”就有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