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作文題目練習及范文:交流
2017-02-10 11:05:54精品學習網
【作文題目】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交流是心與心的溝通,是心靈的相互感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把身心寄于大自然中,在與自然的交流中找到了恬靜;“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在與“野草”的交流中找到了堅定;“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在與洞庭湖的交流中找到了人生的奮斗目標;“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王維在與山水的交流中體味了另一番人生境界;“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王勃在與滕王閣的交流中領略了一種超脫自然的感嘆;“忽聞岸上踏歌聲”的李白在與汪倫的交流中獲得了真正的友誼……
看了以上材料后,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自選角度,自定主題,自擬題目,寫一篇作文。
【寫作指導】
這是一個新材料作文,我們寫作之前首先要做的一點就是要審清這個材料,明確材料的寓意,從而把握材料的主旨。這個材料雖長,但主要由兩句話組成。第一句“交流是心與心的溝通,是心靈的相互感應”,這顯然是詮釋交流的內涵;第二句較長,依次列舉了陶淵明與大自然交流、魯迅與野草交流、范仲淹與洞庭湖交流、王維與山水交流、王勃與滕王閣交流、李白與汪倫交流等。其實仔細觀察,我們可把材料中的交流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人與物的交流,一類是人與人的交流。無論何種交流,人們都各得其所。這顯然強調的是用心交流的重要性和作用。綜合這兩句話來看,我們會發(fā)現“交流”是材料的關鍵,“交流的作用”是材料的主旨。也就是說我們寫作時只要能圍繞這兩個方面來寫,就能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來。
在具體的寫作中,我們可從如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從交流的對象上看,可以寫親人、朋友或師生的交流,也可以寫自己與書本的交流、與自然的對話、與動物的溝通,前者取材容易,但耳熟能詳,后者難度稍大,但新穎別致。二是從交流的方式上看,我們要找到一個適宜展開情節(jié)、抒發(fā)情感的載體,如用一串傷心的淚水,來引出自己與父母溝通的故事;用一聲輕輕的問候,來敘說解除師生誤會的過程;用一張小小的卡片,來拾起同學久逝的情誼等。三是從交流的過程看,要在情節(jié)上多下功夫,生活中正因為有隔膜、有矛盾、有誤會,才需要溝通,我們應該把那些或離奇?zhèn)?或波瀾曲折的故事真實地再現出來。要將情感展現得活靈活現,必須恰當地運用各種描寫手段進行刻畫:或用動作、肖像描寫表達人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傷感,讓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或用語言、景物描寫出“花迎喜氣皆知笑,鳥識歡心亦解歌”的興奮感,把內心的“情”,自然地滲透到外物之中,真正做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合一、水乳交融。這樣文章就會從細微處閃出誘人光彩。
【范文】
與書交流
飛散的書頁,不經意間營造出淡淡的書香味。(僅從飛散的書頁中就說營造出淡淡的書香味,看來這書香味還不太濃喲)
從我上學到現在,書一直陪伴在我身邊,它是一位不吭聲的老師,它總是默默無聞,默默貢獻,它就是我們隨處可見的“書”。(此句顯得有點多余,且也與上文聯(lián)系不緊密)
書是人類的朋友,說起書的來源,那話可就長了。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就出現了有關占卜吉兇的書。當時紙尚未發(fā)明,人們就地取材,以龜甲和獸骨為記錄材料,把占卜的內容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這就是最早的圖書——甲骨的書。后來又出現了石頭的書,這是因為當時出現了拓印枝術。石面上所刻的字,都是正面凹入,可先將一張薄紙用礬及白芨水浸泡,貼在刻石的表面;以軟刷將紙刷勻,再輕輕捶打,將紙嵌入銘文的筆畫之內,待紙干后,以細布包裹棉花做成的拓包,蘸以墨汁,將它在紙上均勻捶拓,將紙剝下來,便得到相同的復本。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科技的進步,后來又出現簡牘的書。簡牘是對我國古代遺存下來的寫有文字的竹簡與木牘的概稱。在紙發(fā)明以前,簡牘是我國書籍最主要的形式,對后世書籍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直到今日,有關圖書的名詞術語、書寫格式及寫作方法,依然承襲了簡牘時期形成的傳統(tǒng)。(材料的主旨是“交流”,本文的標題是“與書交流”,而這兩段卻大寫特寫書的起源和種類,顯然是偏離了中心)
書是知識的殿堂,習慣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你也許渴望有一份寧靜的交流,那你為何不嘗試與書交流呢?也許它會讓你的人生有更大的收獲。(顯而易見,本段與上面的兩段在內容上明顯聯(lián)系不上)
與書交流,如同跟一個摯友無聲交流。書是無私奉獻的導師,教你處世的道理,傳授你無限的知識,能使你縱觀歷史,橫看世界,從古至今,一覽無遺。一切都毫不保留地奉獻給你。
病理剖析:我們要想寫出符合要求的作文來,一定要圍繞中心來選材,其他的材料再好,如果與中心沒關系或關系不大,就應略寫或不寫。本文在這方面做得卻不夠好。本文的標題是“與書交流”,而全文卻沒有圍繞這一主題來寫,而用大量的篇幅來寫書的起源,而后面兩段才開始點到與書交流的主旨,這樣一來,文章就形成了兩個中心。在一篇短小的文章中有兩個中心,每個中心又沒有說清楚,也就形成了無中心。這是我們寫作文時應引以為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