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挺福:大學錄取季,鬧劇不斷為哪般?
2017-07-27 14:31:48圣達信教育文章作者:梁挺福
相比往年循序漸進、低調(diào)安靜的高招錄取工作,2017年的錄取季有一些"熱鬧非凡"。
新聞事件回顧:
先是浙江省被報道:有一部分學霸憑高分去了獨立學院,有五六所獨立學院2017年的最低錄取分數(shù)殺入了前100強,碾壓眾多985、211高校。
在各種質(zhì)疑猜測聲中,錄取斷檔事件橫空出世。
2017年,山東大學在河北文科和黑龍江理工都出現(xiàn)了"斷檔"情況。山東大學在河北文科的最低分為517分,竟然就是一本線的分數(shù)!山東大學在黑龍江理科的投檔線也僅為495分,僅高出一本線40分,而2016年山東大學在黑龍江理科的投檔線可是要高出一本線134分的。
同樣在黑龍江理科遭遇投檔線"滑鐵盧"的還有天津大學。天津大學今年在黑龍江理科的投檔線僅為459分,只比一本線高出4分!天津大學2016年的理科投檔線為630分,那可是比一本線高出了144分!
而東南大學在福建理科也遭遇"斷檔",投檔線僅為523分,高出一本線82分。而去年,東南大學的理科投檔線為611分,高出了一本線146分。
招生錄取斷檔,其實并沒有什么稀奇的。像北外、人大也曾在江蘇"撞上"斷檔,也就是招生錄取的"小年"。像今年這樣頻繁而集中的斷檔事件,卻是頭一次。
緊接著,廣東本一批次出現(xiàn)補錄之后再次征集志愿的情況,其中廣東海洋大學有1600多個招生計劃等待進行第二次的征集志愿。
此外,北京的二本招生出現(xiàn)了二次征集志愿的情況,共有25所院校,大約有1513人的招生計劃需要再次征集志愿。其實本二批次的第一次征集志愿時,有51所院校,大約有1674人的招生計劃參與了第一次的志愿征集。第一次征集未滿,于是第二次征集志愿橫空出世。北京2017年首次進行了本二批次與本三批次的合并,而縱觀兩次二批次的征集志愿,發(fā)現(xiàn),三本院校在此次征集志愿中出現(xiàn)尷尬,兩次征集志愿的基本都是本地或者外地的三本院校。
"鬧劇"的背后,是未來高招錄取的考驗,更是挑戰(zhàn)
錄取批次合并對于參與高招錄取的各方而言都是考驗
很多人將浙江省高分進獨立學院的事件原因定性為誤報。批次合并,外加對于大學、分校區(qū)、獨立學院傻傻分不清所導致的"事故"。從目前的各種報道來看,的確是誤報。浙江省一直走在高招錄取改革的前列,今年的浙江省已經(jīng)是新高考志愿填報模式,老梁曾不止一次的說過:浙江的今天,就是全國其他省份的明天。浙江今年在實行"專業(yè)+院校"的基礎(chǔ)上,不僅實行了分數(shù)分段報考,更為重要的是進行了一個批次合并。諸多的第一次出現(xiàn)在志愿填報中,加之考生與家長的不熟悉、不了解,出現(xiàn)失誤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如果說,這些高分學霸對于批次合并給志愿填報所帶來的影響沒有任何警惕的話,那么,相對而言,北京地區(qū)的考生就謹慎多了。正如上文所提到了,參與本科二批二次征集志愿的院校中三本居多,而且北京本地的三本居多,計劃缺額達到了1500多個。同樣,北京地區(qū)進行進行了本二批次與本三批次的合并。
對于批次合并,有人叫好,有人不滿。批次合并受益最大的無疑是院校,尤其是那些被打入三本,實力還不錯的院校。從長遠看,對于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利大于弊,打破高校招生錄取中的"鐵飯碗",促使高校精準定位,以優(yōu)勢和特色去吸引考生報考。對此,可以詳細參考老梁原創(chuàng)文章《新高考時代,取消錄取批次后的危和機》。比如上文提到的,在北京地區(qū)出現(xiàn)二次征集志愿的那些三本院校,盡管批次合并給他們帶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但是如果沒有"金剛鉆"的話,"瓷器活兒"也是很難招攬到的。
對于批次合并,顯然考生與家長是不買賬的,不少人抱怨,批次合并之后,志愿填報難度增加了,浙江的"烏龍"事件便是真實寫照。但是,也應當看到,正因為是難,才容易"淘寶",也是促使考生與家長認真對待志愿填報這一關(guān)乎未來職業(yè)與人生發(fā)展方向的選擇。其實高招改革的推進,考生,不管是高中生還是大學生,都會越來越明顯到感受到高校的變化。高等教育的活力正在慢慢地被激發(fā)釋放。
斷檔事件的背后,某些高校要反思了。
山東大學這兩年的招生"小年"現(xiàn)象已經(jīng)不是一次兩次了。早在2015年,山東大學在南方多省遭遇斷檔:安徽文科、福建文科、江蘇文科、山西理科均出現(xiàn)招生小年。2017年的山東大學又"倒"在了河北和黑龍江兩省。或許有人會問,斷檔年年有,為什么今年特別轟動呢?得益于教育新發(fā)布的2017高招錄取通知,其中明確了高校招生信息"十公開"。這種信息的公開,對于未來的高考志愿填報而言,無疑增加了信息與操作的透明度,也會促使高校進行深刻反思總結(jié)。
對于山東大學,很多在校生的評價是"又愛又恨"。學校硬件設(shè)施老舊,民意反映機制不合理,加之山東本地比較盛行的"官本位"思想,導致很多學生感受不到學校的關(guān)愛。有人曾調(diào)侃:"山大唯一能體現(xiàn)自己是985的地方就是學生了"。的確是這樣的,尤其在山東地區(qū),考生對于山大的報考熱情可用"趨之若鶩"來形容。無論是學霸還是學渣,山大在他們心目都是學習的動力。省內(nèi)如此,省外便不一定了。相比川大、吉大等同等實力的高校,山大的專業(yè)特色并不明顯。山大一直自詡以文史見長,但是學生們暗地吐槽卻是"文史見長不見長(zhang),理工見長不見長(chang)"。在多省出現(xiàn)文科的斷檔,更是尷尬。
斷檔的背后,反映出考生對于高校的認識與喜歡程度。其實影響斷檔的因素無非這是這些。斷檔,顧名思義就是大家都不想報考。為什么大家都不想報考這樣一所"985"高校呢?這恐怕需要山大好好反思一下了。如果是因為濟南太熱,學校沒有空調(diào)的話,那么這個可以放心,山大已經(jīng)開始了往外搬遷模式,山大青島校區(qū)已經(jīng)啟動教學了。但是如果是因為學校的自身地位與專業(yè)特色的話,就需要山大好好反思并下功夫了。
志愿填報中的專業(yè)考量也在悄悄發(fā)生變化
對于天津大學,一向在黑龍江有很大吸引力,今年遭遇滑鐵盧。據(jù)天大黑龍江招生組分析,今年出現(xiàn)斷檔情況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對于610-645分左右區(qū)間段的考生來說,他們具備有報考天大的實力,但是不一定能錄取到最想進的天大熱門專業(yè),天大招生組在進行招生咨詢時,嚴格執(zhí)行教育部的招生錄取政策,幫助家長分析專業(yè)錄取可能性,鼓勵嘗試,鼓勵"沖一沖",卻致使一部分想保證專業(yè)的高分考生轉(zhuǎn)投他校;
二是由于今年將天津大學放在第一志愿的黑龍江考生數(shù)較往年有減少,他們將天大放在了平行志愿中的二、三志愿,但又被第一志愿順利錄取,間接影響了天大錄取人數(shù);
第三是由于今年與天大直接競爭生源的部分高校提出了"保專業(yè)"等承諾,這種打政策擦邊球的行為吸引了很多搖擺不定的考生,側(cè)面降低了天大的吸引力。
關(guān)于斷檔背后的原因,天津大學顯然與山東大學是不同的原因所致。透出天大在黑龍江理科的斷檔事件,我們也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考生對于專業(yè)的考量明顯增加了不少。
無獨有偶,廣東本一批次出現(xiàn)二次征集志愿也是此種情形,一本考生棄一本補錄,更愿意去二本院校挑選好專業(yè)。
由此可見,專業(yè)選擇正在越來越多的影響著考生的志愿填報。其實未來新高考也是如此,專業(yè)越來越重要。
令人嘩然的"鬧劇"終將落幕,但留給高校的反思卻從未停止。如何使高校的發(fā)展跟上高招改革的腳步?如何在"雙一流"時代,找準自身的定位與特色?招辦如何在招生的宣傳錄取中發(fā)揮更好更大的作用?高校如何建立起與考生與家長之間溝通的橋梁?等等,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否則終將在"鬧劇"中迷失。(作者:圣達信梁挺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