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生年度人物揭曉 成功秘訣就4個字(圖)
2018-01-08 15:58:59中國教育報
就在前幾天,2017清華大學(分數線,專業(yè)設置)學生年度人物揭曉了。他們,在中國頂級學府中,出類拔萃;他們,在人才濟濟的清華園里,脫穎而出;他們,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中,綻放芳華;相信你和中教君一樣會好奇,什么樣的學生有資格當選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他們成功的秘訣又是什么呢?也許答案就在這句話中“沒有什么大牛學霸,一切都只是厚積薄發(fā)。”是的,其實秘訣只有4個字——厚!積!!發(fā)!
清華年度學生人物都有誰?
他們中有科研大牛,博士四年已發(fā)表頂級期刊Science論文6篇、Cell論文2篇。
有超級學霸,清華物理系歷史上第一位”四大力學”全滿分。
有體育健將,從完全零基礎,到全國大學生擊劍錦標賽冠軍。
有退伍士兵,他們在部隊期間全部立功受獎。
有遠行追夢者,停學一年赴非洲采訪,和一位旅居非洲的華僑創(chuàng)辦雜志。
有文藝女神,用一支普通不過的水性筆,定格一幅幅清華風景。
有歌者,在繁重的課業(yè)和演出任務下,每周拿出12個小時斟酌唱段和表演,演出驚艷了所有人。
有遭遇突如其來的病痛,失去了身體的自由,卻勇于對抗命運的英雄少年。
有與外長王毅和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同臺演講的青年代表。
有清華紅十字會學生分會,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清華公益人,他們用愛和責任,溫暖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有清華博士生講師團,把足跡印在祖國的每一片土地上。
你可能會羨慕他們天賦超群,但他們卻說出了一個小秘密?蒲写笈Hf蕊雪初入實驗室,快節(jié)奏高效率的環(huán)境,讓她感到之前所受的實驗訓練都如同過家家;超級學霸胡耀文高考壓線,進入競賽高手如云的物理系,第一節(jié)微積分課上他就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讀物理的料;“體育健將”王子承第一次踏上全國大賽狀態(tài)低迷,甚至在團體賽上坐了冷板凳……
清華學生狄迪用平凡的語言,講述了一個個年度人物不平凡的故事。其實,沒有什么大牛學霸,一切都只是厚積薄發(fā)
清華學生狄迪
這些清華學霸身上都有哪些共性?他們身上有哪些值得孩子甚至我們成年人學習的品質呢?中教君根據狄迪同學的演講整理出來的三個關鍵詞,向您揭開清華學霸的成功秘訣。
關鍵詞:熱情
醫(yī)學院博士生萬蕊雪:被諾貝爾生理與醫(yī)學獎獲得者給予高度認可的學術新秀
萬蕊雪與導師施一公院士合影,圖片來自清華新聞網
2014年,冷凍電鏡技術實現了重大突破,結構生物學領域風起云涌。博士二年級的萬蕊雪聽取導師施一公教授的建議,開始獨自承擔酵母剪接體提取的工作。這條路,她無所畏懼。
2016年春節(jié),萬蕊雪的研究小組在實驗室里24小時連軸轉,而她自己則負責晚上10點到凌晨6點的夜班。每熬夜一宿,她需要完成兩千步操作,甚至會為了睡著10分鐘而痛心疾首:全世界就這么幾臺冷凍電鏡,一分一秒都不該浪費。
“四大力學”全滿分的清華第一人胡耀文:真正喜歡物理,愿意為此付出一生
(圖片來自網絡)
在今年本科生特獎的舞臺上,物理系系主任王亞愚老師驕傲地介紹了一位本科生——胡耀文,四大力學全滿分的清華第一人。他絕不僅僅是一個只會讀書和考試的學生,立志成為一名科學家的他,在短短3年的本科時光里,已經在物理學多個領域展開探索。
他珍惜課內課外的每一點時間,在哈佛研修時,他每天工作到深夜,直到睡著前一秒還在思考白天的課題。
全國大學生擊劍錦標賽冠軍王子承:一個零基礎的清華博士,到全國大學生擊劍錦標賽冠軍,需要多少天的努力?一天,每一天!
王子承(左二)奪冠后與老師、隊友合影
王子承是清華大學自動化系2012級博士生,從一個零基礎的清華博士,到全國大學生擊劍錦標賽冠軍,需要付出多少天的努力?王子承告訴我,一天,每一天。2012年倫敦奧運會,他夢見自己站上了擊劍的冠軍領獎臺,而在此之前他甚至從未拿起過這柄劍;那天之后,這柄劍他再也沒有放下過。
作為零基礎的新人,王子承的每一步都要付出加倍的努力。為了對得起心中的夢想、擊劍隊的傳承和導師的支持,他把科研之外的所有時間都投入到訓練中去。每一年的全國大賽見證了他的收獲和成長, 2016年,他在10比13的絕境之下上演大逆轉,15比14獲得冠軍!
“畫布上舞蹈”的于婉瑩:用水性筆定格一幅幅清華風景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于婉瑩是美術學院繪畫系2017級博士生,2016年冬天,她在法國研修期間開始嘗試用水性筆作畫,獨有一番意境;氐角迦A后,于婉瑩感嘆身邊的校園美景無數,就這樣她開始了清華園系列繪畫的嘗試。一支普通不過的水性筆,在她的手上宛如魔杖,定格一幅幅清華風景,重溫那些色彩斑斕的歷史故事。
在這背后,是于婉瑩扎實的基本功:本科研習國畫、研究生轉而攻讀油畫的她將中西方的繪畫表現手法融為一體,醞釀出自己的獨特繪畫風格。凌晨從畫室離開的她,滿腦子都是如何調整手上的作品。
她曾經很羨慕清華園里的同學們,投身科研,改變世界;而現在她堅信優(yōu)秀的藝術作品同樣充滿力量,能把人們內心的熱情和勇氣挖掘出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
小編說:
你或許會羨慕他們天賦超群,但是這些有著一串閃亮標簽的“學霸”背后,卻隱藏著日以繼夜的努力,其實,沒有什么大牛學霸,一切都只是厚積薄發(fā)。
清華學生狄迪的演講視頻感動了無數人,視頻里一張張自信的年輕面龐、一個個播撒著汗水的日日夜夜、一份份成績斐然的成績單,向世人宣告者熱愛的力量。唯有熱愛能讓人披荊斬棘一路前行,唯有熱愛能給人打敗困難的力量。祝愿所有有才華的年輕人,沿著自己的夢想永遠熱愛,永遠熱淚盈眶;也希望我們哪怕平凡,也要有自己的光芒和力量~
關鍵詞:責任
休學參軍的25個清華人:他們不會忘記對祖國的誓言,若有戰(zhàn),召必
(圖片來源自網絡)
2015年9月,隨著一聲長鳴的汽笛,主動選擇休學參軍的二十五個清華人開啟軍旅生涯,這一去,就是兩年。朱日和閱兵、國際偵查兵比武、北京特大暴雨搶險,這些你耳熟能詳的事件,都有他們的身影。
清華學生,為什么去當兵?或許他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但相同的是心中的那份責任。如今,他們的身份已經是清華退伍老兵,握過槍的手握起筆更有力,經得起急行軍考驗的雙腿在操場奔跑,百步穿楊的目光如鷹如電,投向清華的講堂。2017年清華退伍士兵在入伍期間全部立功受獎。
“清華公益人”的搖籃清華紅會:愛和責任,溫暖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清華師生參與無償獻血活動,圖片來自清華新聞網
2008年5月12日,一場地震撕裂了所有中國人的心。清華紅十字會學生分會反應迅速,緊急組織獻血,數千名師生排起了長隊。清華貢獻了當時北京市輸血總量的六分之一。這就是清華紅會的影響力。
如今,這樣規(guī)模的獻血活動已經成為清華園的常態(tài),不一樣的是清華紅會信息化的操作、有序的組織。三十年來,清華紅會培養(yǎng)了一批又一批清華公益人,他們用愛和責任,溫暖每一個需要幫助的人。
小編說:
世上之人,人人皆有責任,大到對國家、對社會,小到對家庭甚至對陌生人。責任讓人得以為“人”,清華學子用青春詮釋著“責任”二字,他們甘于奉獻,用選擇書寫中國青年的擔當。
關鍵詞:自信
休學走遍非洲的李亞東:要讓中國文化也扎根非洲
這一年,新聞學院2013級本科生(現轉入2014級學習)李亞東辦好了休學手續(xù),只身前往非洲,走遍肯尼亞、烏干達、盧旺達、埃塞俄比亞、摩洛哥、尼日利亞6個國家,采訪了近300家中國在非企業(yè)。這一段珍貴的經歷讓他決定:不僅他要扎根非洲,要讓中國文化也扎根非洲!
李亞東創(chuàng)辦了非洲第一本中文機場雜志《東非瞭望》,把非洲大地上的中國故事,講給更多人聽。
2017級直博生朱曉鵬: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報之以歌
(朱曉鵬和母親、同學一起出游,圖片來自清華新聞網)
2011年的一個夜晚,厄運擊中了18歲的朱曉鵬。一場突如起來的大病讓他幾乎喪命,也剝奪了他自由行動的能力。在人生最美好的時光里,他被迫面對疼痛與無力。而今天,朱曉鵬已經是清華數學系的一名博士生,積極投身于科研,立志成為一名大學教師。
突如其來的病痛讓朱曉鵬失去了身體的自由,他也曾封閉自己,不敢見人;他也想過放棄人生,渾渾噩噩。但他不僅自己站了起來,還回到了清華園,繼續(xù)自己的大學生涯,F在,他正盡己所能,推動無障礙校園的建設,為更多人帶去希望。
代表亞歐青年站上了十三屆亞歐外長會議演講臺的盧煒媛:清華人從來不懼大場面!
(盧煒媛當選亞歐外長會議青年代表,圖片來自清華新聞網)
盧煒媛是清華大學環(huán)境學院2016級本科生,所謂英雄出少年,18歲時朱曉鵬勇于對抗命運,而18歲的盧煒媛作為首位代表亞歐青年的中國人,站上了十三屆亞歐外長會議的演講臺!從香港來到北京求學,盧煒媛在文化上有些不適應,但她很快在清華找到了更廣闊的天地。
大一她就代表清華獲得了亞太青年模擬APEC中國區(qū)選拔總冠軍,精彩的模擬更獲得了委員本人點贊;三個月后,她從模擬亞歐外長會議中脫穎而出,成為首位當選會議青年代表的中國學生,與外長王毅和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同臺演講。
有“高音女神”之稱的依曼:每周拿出12個小時斟酌表演,演出驚艷了所有人
(圖片來自網絡)
依曼是建筑學院2014級本科生,是校園十佳歌手,被稱為“高音女神”。人民大會堂、國家大劇院、北京音樂廳、央視元宵晚會,依曼的生命從不缺乏挑戰(zhàn),但她最珍視的,仍然是清華的舞臺,這里見證了她的成長。清華版《成都》、校園十佳歌手、藝術團合唱隊領唱,依曼盡心對待每一次登臺。
自信歌唱的背后,是日復一日的苦練。作為清華大學第一部歌劇《費加羅的婚禮》的女主角,在繁重的課業(yè)和演出任務下,依曼每周拿出12個小時斟酌唱段和表演,她的演出驚艷了所有人。
走遍祖國大地的清華博士生講師團:用行動來發(fā)出時代最強音
(講師團金牌講師郭棟作報告, 蔡超睿攝,圖片來自清華新聞網)
17年前,清華博士生講師團成立了,可能當時的他們并沒有想到,這個集體將真正踐行“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把足跡印在祖國的每一片土地上。
如今,130多名碩士博士生,以清華為原點,與時代共脈搏,堅持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將“十九大精神”、“兩學一做”、 “一帶一路”帶到基層黨支部、中學、社區(qū)、企業(yè)、政府、部隊,把發(fā)自內心的聲音和力量帶給更多人。他們踏遍全國為地方政府和企業(yè)做科技報告800余場次。
小編說:
這是一個快速變化的時代,在這里,我們看到了中國青年的責任與擔當,自信與勇氣。清華園的故事遠遠不止于此。他們每個人都在追逐自己的夢想,無論是專心學術、還是熱衷于體育文藝,積極參與志愿公益,又或者,為了祖國發(fā)展、人類文明的進步奉獻青春,只要堅持在自己選擇的路上走下去,都值得我們喝彩。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