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觀點:高考改革不能只囿于考試改革
2018-11-02 10:33:37新浪看點文章作者:熊丙奇
作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之一,國家關于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4日正式發(fā)布,這也是恢復高考以來最為全面和系統(tǒng)的一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此輪的改革從考試科目、高校招生錄取機制上都做出了重大調整,包括高中將不再分文理科,高考總成績改由兩部分組成?忌偝煽冇山y(tǒng)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全國統(tǒng)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的成績,150分的分值不變。其中,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可選其一計入總分。
據報道,改革的一大意圖是“探索招生錄取與高中學習相關聯的辦法,更好的推進素質教育,增加學生的選擇性,分散考試壓力,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然而,由于最終的錄取制度,依舊是集中錄取,因此,文理不分科、分散高考壓力,最終可能演變?yōu)樵黾痈呖級毫,把整個高考戰(zhàn)線拉長為整個高中三年。
根據方案,所有考生今后都考統(tǒng)一的語數外科目,另外科目則在學完之后考試,在高考錄取時由學生選擇三門參加高考錄取。高校在錄取時,無非有三種選擇,一是不分文理科科目組,按學生6門科目的總分排序錄;二是對不同專業(yè)提出不同的科目組要求(比如物化生、史地生),考生則根據學?颇拷M要求選擇科目;三是語數外三門計總分,其他科目計等級,由招生學校自主提出等級要求。而不管哪一種選擇,都無法改變一個事實,即還是教招考一體化。這會帶來兩方面問題。
其一,基礎教育還會是應試教育,目的是提高學科的考試成績,因為高校還是按學生的學科成績從高到低進行排序錄取,這樣一來,文理不分科難以起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道理很簡單,以前學文科的學生人文素養(yǎng)不高,學理科的學生缺乏科學精神,難道增加學科科目,就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科學精神了?
其二,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按照目前的方案,學生必須認真對待每一門學業(yè)水平考試,另外,如果所選科目在高一、高二就進行測試,那么,這就把高考的壓力提前到高一、高二,雖然方案制定者認為這可分散高考壓力,但問題是,如果高一某一科目考得不理想,學生還有再次考試機會嗎?(方案提到有條件的省市可常識舉行兩次考試,但具體到落實,學業(yè)水平測試在大多省市會只有一次)而為了彌補這一門成績,學生之后的學習壓力會更大。
問題出在錄取制度上,這次頒布的高考改革方案,雖然也提到了錄取制度。但亮點并不多,比較有價值的是2015年起推行自主招生安排在全國統(tǒng)一高考后進行。這是筆者多年一直建議的自主招生方式,但是否能起到打破集中錄取制度的作用成為真正的“亮點”,要看高考后自主招生的具體操作。如果高考后的自主招生,能借鑒香港地區(qū)高校在內地的自主招生方式,由學校自主提出申請的成績要求,達到成績要求的學生自主申請若干所學校,學校獨立進行錄取,學生可以獲得多張錄取通知書,這就實現了考試招生分離,既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又擴大學校的招生自主權。而如果高考之后的自主招生,只是推廣已經在南方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等高校已經實施的方式,即考生參加學校面試之后,要填報志愿,把該校填報在提前批的第一志愿,學校再結合學生的高考分數、大學面試測試成績和中學學業(yè)測試成績進行錄取,其價值和意義則十分有限。
高考制度改革包括考試制度改革和錄取制度改革,其中錄取制度改革是核心和靈魂,離開了錄取制度改革,考試改革的價值是十分有限的,過去20多年來,我國的高考改革,就集中在考試科目改革、分值改革,就是自主招生改革,也和集中錄取制度相嫁接,這導致每次高考改革,結果都是換湯不換藥。這一次高考改革,仍舊集中在考試科目改革,錄取制度改革的突破還不多,因此期望上海和浙江在試點時,能推打破集中錄取制度上,有一定的實質進展,尤其是上海,該市是全國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qū),目前有8所高校實行自主招生改革試點,且復旦和上海交大從2006年實行自主招生選拔試驗,完全有條件在突破集中錄取制度,實行學生雙向多選上做出有意義的探索。為其他省市推進高考改革,積累經驗,做出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