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征文】我與大涼山有個約定
2018-11-26 15:33:34高考網(wǎng)文章作者:陳一凡
我與大涼山有個約定
作者:陳一凡(大三)
離開多久了,像是恍惚了,但是回憶仍觸手可及,隨時可以提取。每當我看到層巒疊嶂我就想起那些山路,如云霧中穿行,不長的路上十幾個彎,在搖動著我的意志。當我看到身邊孩子在父母身邊被寵溺的時候,那些稚嫩的笑臉就來回穿梭在腦海。有時坐在明亮的房間,透過窗欞之下,一眼望去還有大山的痕跡。日子呀會過去,我也在離開的路上越來越遠,但是心的相連從未改變。
是的,我曾經(jīng)是大涼山的一名支教老師,說起大涼山,在山外人的眼里這是一個扶貧的無底洞,打趣說小時候的第一筆五元錢就是給了從未蒙面的他們。這是一個被愛與爭議一起包圍的地方,在眾說紛紜中我走進了大涼山,我想去看看,然后用我的語言訴說真實的故事。
將近80個小時的車程把我送進了美姑,路上只有零星的人在更新著我對這里的印象。衣服,裝飾,黝黑的臉龐種種。但是當我下車看到老人臉上的表情,是渴望,是激動,也是無言;當我在孩子們的包圍中,推搡著往學校走去;當我在路上被背著草筐牽著弟弟的7歲女孩奪取目光的時候。我不再疑惑,我很想留下來,和他們在一起感受另一種生活,這絕對不是貧困,是一種至真至純的純凈。
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按照想象發(fā)展,我們習以為常的漢語在這里竟是奢侈,在遙遠的大山深處,普通話、漢字的普及仍然面臨困境,在彝語環(huán)境中長大的孩子們對普通話根本沒有概念,他們的第一語言是彝語。很多孩子聽不懂也無法表達,教育的環(huán)節(jié)沒有了橋梁,我只能一字一句的反復教授,換來的或許知識咿咿呀呀的模糊模仿,他們并不知道這句話的明確發(fā)音,在這里不管多大的孩子都要重新學習漢語拼音。因為語言環(huán)境的不同,語言的普及就更為困難。放棄不是我走進大山的目的,一遍不會我就一遍一遍教,利用專業(yè)繪圖能力給他們畫圖,做成孩子們喜歡的繪本。還通過"游戲法""手指操作法"進行趣味授課,像"ei"這類發(fā)音,或許是環(huán)境激發(fā)了我,后來甚至通過學動物鳴叫法進行授課。
童年,著這里是奢侈又短暫的,生活的艱辛,讓很多孩子身上已經(jīng)承擔起生存的苦澀。一個單單的籃球架,成了他們業(yè)余生活的全部,不大的學校根本沒有操場的定義,但是這漫山遍野的山路都是他們?nèi)鰵g的場地。為了能讓孩子們的童年不只是單調(diào)的色彩,我把橡皮泥、折紙帶進了孩子的生活。以窗花為載體,給孩子們講述傳統(tǒng)文化,打開一扇斑斕的大門。小兔子、花朵在手指下也呈現(xiàn)在課堂上,哪怕只有一點屬于童年的歡樂,我也努力為孩子們爭取。
這里的孩子眼中有希望,但是孩子們眼中沒色彩,生活在這里是被土豆堆積成的。無力第一次包圍了我,這里沒有可以持續(xù)發(fā)展的機會,但是所有人都沒有放棄,他們?nèi)匀挥眉绨蜃鲋钤嫉陌徇\工作,孩子們對學校的向往,不,是渴求!甚于我身邊的孩子。有個孩子叫阿切,我叫他切哥,他的手指因為意外有四根只有一半,但是他每天在學校學習到最晚,天黑才走,因為家里沒有燈,只能這樣分秒必爭的滿足自己對知識的喜歡;蛟S孩子們也是知道的把,知識是他們走出大山唯一的路。
和他們在一起吃飯、生活甚至去放牛、采花,我活躍在大涼山的山坡,每天早上孩子們咿咿呀呀的老師老師,或許還有一些學生的家里。日子就在日升日落的交替中度過。可是走的那天也在交替中一點點靠近。
我更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日子,我努力把他們的一舉一動映在腦海,我好想每天都有一個無形的攝影機,記錄著我們的一舉一動,把份記憶會被珍藏。
"老師你以后還來么,老師你會想我們么,老師......老師.....老師......"所有的日子都有終點,我閉著眼,努力不聽,不想看到他們追著車跑,直至追不上在后面喘著氣揮手,揮手。
等我回到家,依然會夢到自己在漏雨的屋子里打著傘睡覺,我和其他支教老師依然保持聯(lián)系,時時問候,或許他們知道,或許他們不知道。但是,只要他們能夠平平安安的依然笑著不被生活打到,對我是一種寬慰也是一份力量。
中秋節(jié)我買了月餅,托了老師帶回學校,花好月圓的歡樂他們也應該享有。有一天接到一個視頻,"老師,我沒有月餅,我給你土豆行么"。忽然我感覺到自己的渺小,對于我而言,月餅是舉手之勞,但是對于他們土豆是維持生命的東西。
但是說來也奇怪,那時,我不再抗拒和他們分離,不因為會分離而拒接再相見,因為我知道不可回避的現(xiàn)實是我惦念著他們,他們想念著我。我會回去,一定會回去,因為我和大涼山有個約定,我和孩子有個約定,我和哪里的村民有個約定。這個約定不被公知但是深刻在心。
文章為征文活動投稿,稿件禁止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