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退步榜,你的大學“上榜”了嗎?
2018-12-20 18:00:31網絡整理
1.南京大學
對于南大在排行榜上的衰落,說法不一,有人認為南大不制作、不參與排行榜,在名次上自然會吃些虧。也有一種觀點:從前南大SCI指數非常高,如今高校都在搗鼓SCI,這一傳統優(yōu)勢便不再明顯。
擁護南大的同學,認為其堅持不并校的調性,是底氣,是光環(huán)。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正因為不并校,短板工科與醫(yī)科發(fā)展緩慢,優(yōu)勢理工類學科中,化學與物理實力下降,文科拼不過北大復旦人大北師大,商科更是被甩到十名之外。從曾經的前五常客,到如今勉強擠進前十,這期間南大究竟經歷了什么?
而且,南大還有一個常被吆喝的特點——“小而精”的培養(yǎng)方式。但近年也飽受沖擊,行政的官僚化、決策層的混亂管理、青年骨干引進寥寥無幾等原因是其掣肘,這都導致了現在南京大學,看起來如同一個沒落的貴族。
2.南開大學
不提與清華北大組建西南聯大名噪一時的當年勇,單說世紀初“清北復開”這一約定俗成的搭配,南開大學也一度是無數學子瞻仰的夢想。嘆如今前三甲依舊傲人,但“夢之隊”中的南開卻被逐漸淡忘。
南開就算只跟自己比,也是退步了。從學校的投檔錄取情況來看,早已不能世紀初的盛況同日而語。而且看看曾經同一梯隊的北航、同濟,自己的錄取分數已被壓在后頭,也是事實。相較之下,同城大學欣欣向榮,南開則因資金匱乏舉步維艱,八里臺的住宿條件、夏令營水平都是被吐槽對象。
老牌學科數學、化學風頭不再,金融專業(yè)學術地位雖高,但是城市區(qū)位的限制使其不能抓住市場效益。培訓的人才不能留在本地,同等分數的考生紛紛直接選擇畢業(yè)去向城市的院校就讀。
3.中國地質大學
地礦油三兄弟同病相憐,向來在志愿選擇上持續(xù)遇冷,新興能源應用的興起更使它們的發(fā)展受到挑戰(zhàn)。脫胎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等校的地質、工程類院系,中國地質大學經歷了北京地質學院時期后又遷址武漢,最終定型為北京、武漢兩地獨立辦學。
但該校的一分為二,證明了1+1有時候小于2。在武漢,當各大學院大規(guī)模重組時,地質大學淡定得巋然不動,導致如今比起合并后家大業(yè)大的武大與華科,主打地質牌的行業(yè)型大學便多少有些單薄。在北京,在宇宙中心五道口的耀眼光華籠罩下,冷感的中國地質大學也越來越不起眼。兩者在相關大學排行榜上表現均以退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