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意象古詩詞賞析
2019-01-21 16:51:40三好網(wǎng)
高考語文古詩詞鑒賞意象古詩詞中幾個常見意象賞析。古詩詞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簡而言之,詩人在客觀之物上加上主觀之意,便創(chuàng)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詩詞的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觀感情被逐漸固化下來,用以表現(xiàn)特定的場景和寓意。
(一)樹木類
1.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眾人謳歌的對象。
劉楨《贈從弟》:“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詩人以此句勉勵堂弟要像松柏那樣堅貞,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高潔的品質(zhì)。李白《贈書侍御黃裳》:“愿君學(xué)長松,慎勿作桃李。”韋黃裳一向諂媚權(quán)貴,李白寫詩規(guī)勸他,希望他做一個正直的人。
2.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節(jié)貞”等特點(diǎn),用以比擬君子的品德修養(yǎng)。
王維《竹里館》:“獨(dú)坐幽篁里,彈琴復(fù)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竹子、竹林深為隱者所愛。
3.楊柳
“柳”諧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絲柔長,風(fēng)吹而成纏綿難舍之狀,故古人常折柳送別。
樂府《橫吹曲辭-折楊柳》“上馬不捉鞭,反折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即取此意。將別情用柳化成形象語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鈴》中寫道:“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fēng)殘月”。以楊柳岸配合曉風(fēng)、殘月等意象,把自己與情人分別的凄慘之意描繪得淋漓盡致。
4.梧桐
梧桐凄涼悲傷的象征。
如王昌齡《長信秋詞》:“金井梧桐秋葉黃,珠簾不卷夜來霜。熏籠玉枕無顏色,臥聽南宮清漏長。”寫的是被剝奪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涼寂寞的深宮里,形孤影單、臥聽宮漏的情景。詩歌的起首句以井邊葉黃的梧桐破題,烘托了一個蕭瑟冷寂的氛圍。元人徐再思《雙調(diào)·水仙子·夜雨》:“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diǎn)芭蕉一點(diǎn)愁,三更歸夢三更后。”以梧桐葉落和雨打芭蕉寫盡愁思。其他如“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溫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細(xì)雨,到黃昏、點(diǎn)點(diǎn)滴滴”(李清照《聲聲慢》)等。
5.芭蕉
“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離情別緒孤獨(dú)憂愁的象征。常常與孤獨(dú)憂愁特別是離情別緒相聯(lián)系。
南方有絲竹樂《雨打芭蕉》,表凄涼之音。李清照曾寫過:“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舍情。”把傷心、愁悶一古腦兒傾吐出來,對芭蕉為怨悱。吳文英《唐多令》:“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v芭蕉,不雨也颼颼。”葛勝沖《點(diǎn)絳唇》:“閑愁幾許,夢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來就夠凄愴的,夢魂逐著芭蕉葉上的雨聲追尋,更令人覺得凄惻。
6.折桂
比喻科舉及第。
溫庭筠《春日將欲東歸寄新及第苗紳先輩》:“猶喜故人先折桂,自憐羈客尚飄蓬。”《晉書》:“武帝于東堂會送,問詵曰:‘卿自以為何如?’詵對曰:‘臣舉賢良對策,為天下第一,猶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權(quán)德輿《伏蒙十六叔寄示喜慶感懷三十韻因獻(xiàn)之》:“握蘭中臺并,折桂東堂春。”
7.懷桔
指孝順雙親。
典出《三國志·吳志·陸績傳》:“績年六歲,于九江見袁術(shù),術(shù)出桔,績懷三枚,去,拜辭墜地。術(shù)謂曰:‘陸郎作賓客而懷桔乎?’績跪曰:‘欲歸遺母。’術(shù)大奇之。”唐人張祜《送魏尚書赴鎮(zhèn)州行營》詩云:“伍員忠是節(jié),陸績孝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養(yǎng)親》:“下馬人門懷桔拜,身今卻在白云邊。”
(二)花草類
1.紅葉
傳情之物。
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斷惟勞夢,紅葉成詩想到秋。”據(jù)唐人范攄《云溪友議》:相傳唐人盧渥從宮墻外水溝中拾到一片寫有怨詩的紅葉,后珍藏起來。宣宗放宮女嫁人,盧渥選中的宮女,正巧就是在紅葉上題詩的人。后來借指以詩傳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懷》:“無情紅葉偏向御溝流,詩句上分明永配偶,對景觸目恨悠悠。”
2.黃葉
秋風(fēng)蕭瑟,落葉飄零,常給人凄涼孤獨(dú)之感,故古典詩歌中黃葉常常指凋零或美人遲暮之意。
王勃《山中》:“況屬高風(fēng)晚,山山黃葉飛。”司空曙《喜外弟盧綸見宿》:“雨中黃葉樹,燈下白頭人。”劉長卿《酬李穆見寄》:“欲掃柴門迎遠(yuǎn)客,青苔黃葉滿貧家。”許渾《咸陽城西樓晚眺》:“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溫庭筠《送人東歸》:“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guān)。”賈島《憶江上吳處士》:“秋風(fēng)生渭水,落葉滿長安。”
3.采薇
借指隱居生活。
《史記·伯夷列傳》記載:“武王已平殷亂,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之。”說的是伯夷、叔齊隱居山野,義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懷》:“舉才天道信,首陽誰采薇。去去荒澤遠(yuǎn),落日當(dāng)西歸。”后來也表現(xiàn)堅守節(jié)操。文天祥《南安軍》:“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時非。饑死真吾志,夢中行采薇。”
4.紅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愛情的信物,比喻男女愛情或朋友情誼。
源自王維的《相思》詩:“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勸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詩人借生于南國的紅豆,抒發(fā)了對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朱彝尊《懷汪進(jìn)士煜》:“安床紅豆底,日日坐相思。”睡在相思樹下,日日思念汪進(jìn)士。
5.芳草
“芳草”意象的運(yùn)用,遠(yuǎn)可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屈原所作《離騷》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發(fā)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情懷,寓含了自己對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唐宋兩代是詩詞高度繁榮的時期,而“芳草”意象的內(nèi)蘊(yùn)也在這一時期得到最為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在唐宋詩詞中,漫漫無邊際的離離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別情離緒、思舊念舊之情。如孟浩然《留別王維》:“欲尋芳草去,惜與故人違。”蘇軾《蝶戀花》:“天涯何處無芳草。”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yuǎn)還生。”晏殊《玉樓春》:“綠仰芳草長亭路,年少拋人容易去。”古典詩詞中常以遠(yuǎn)接天涯、綿綿不盡、無處不生的春草來喻離別的愁緒;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婦登樓佇望,故也表達(dá)對遠(yuǎn)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榮,也常惜時,嘆人生苦短之意。
6.落花
“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暫,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對于死亡的焦慮、憂傷。
詩人由花落而感嘆人生的無常,這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一個典型主題。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唐詩人劉希夷《代悲白頭翁》“洛陽女兒惜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元無名氏《朝天子?廬山》“客去齋馀,人來茶罷,嘆浮生指落花。楚家、漢家、做了漁樵話”。
7.菊花
作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親睞,有人稱贊它堅強(qiáng)的品格,有人欣賞它清高的氣質(zhì)。
屈原《離騷》:“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人以飲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純潔。唐人元稹《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表達(dá)了詩人對堅貞、高潔品格的追求。其他“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鄭思肖《寒菊》)、“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陽后菊花二首》)等詩句,都借菊花來寄寓詩人的精神品質(zhì),這里的菊花無疑成為詩人一種人格的寫照。
8.梅花
梅花在嚴(yán)寒中最先開放,然后引出爛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與菊花一樣,受到了詩人的敬仰與贊頌。
宋人陳亮《梅花》:“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詩人抓住梅花最先開放的特點(diǎn),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zhì),既是詠梅,也是詠?zhàn)约。王安石《梅花》?ldquo;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句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fēng)布遠(yuǎn),又含蓄地表現(xiàn)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shù)效果。陸游的《詠梅》:“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潔的梅花表現(xiàn)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zhì),言淺而意深。
9.蓮
由于“蓮”與“憐”音同,所以古詩中有不少寫蓮的詩句,借以表達(dá)愛情。
如南朝樂府《西洲曲》:“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蓮子”即“憐子”,“清如水”象征愛情的純潔。這里是實(shí)寫也是虛寫,采用諧音雙關(guān)的修辭,表達(dá)了一個女子對所愛的男子的深長思念和愛情的純潔。晉《子夜歌》:“霧露隱芙蓉,見蓮不分明。”霧氣露珠隱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蓮葉可見但不甚分明,這也是利用諧音雙關(guān)的方法,寫出一個女子隱約地感到男方愛戀著自己。
10.詠絮
謂女子詠雪。指女子工于吟詠,有非凡的才華。
唐人盧綸《宴趙氏昆季書院》:“詠雪因饒妹,書經(jīng)為愛鵝。”據(jù)劉義慶《世說新語》:“謝太傅寒雪日內(nèi)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擬。’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fēng)起。’公大笑樂。”另見《晉書·王凝之妻謝氏傳》東晉謝道韞聰明有才辯,其叔父要求比擬白雪,謝郎謂空中撒鹽,而她答以柳絮因風(fēng)起,深得謝安賞識。后來“詠絮”即指詠雪,“詠絮才”即非凡才華。《紅樓夢》(第三回):“可嘆停機(jī)德,誰憐詠絮才。”“詠絮才”指的就是林黛玉非凡的詠詩才華。
11.荷花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素來是純潔、清高的象征。
南北朝蕭衍的《子夜四時歌》“江南蓮花開,紅光覆碧水。色同心復(fù)同,藕異心無異。”此首以蓮藕為喻,寫女子希望和情人深結(jié)同心,永遠(yuǎn)相愛。
。ㄈB獸類
1.杜鵑
古代神話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后靈魂化為杜鵑。于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為凄涼、哀傷的象征了。
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biāo)遙有此寄》:“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biāo)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子規(guī)鳥即杜鵑鳥。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dá)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凄斷,杜鵑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里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凄厲地鳴叫著,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通過描寫凄清的景物,寄托了幽深的鄉(xiāng)思。其他又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唐人秦觀《踏莎行》)、“子規(guī)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fēng)喚不回”(宋人王令《送春》)等,都以杜鵑鳥的哀鳴,來表達(dá)哀怨、凄涼或思?xì)w的情思。
2.燕子
燕子屬候鳥,隨季節(jié)變化而遷徙,喜歡成雙成對,出入在人家屋內(nèi)或屋檐下。因此為古人所青睞,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古詩詞中,或惜春傷秋,或渲染離愁,或寄托相思,或感傷時事,意象之盛,寓情之豐富,非其他物類所能及。
。1)表現(xiàn)春光的美好,傳達(dá)惜春之情,如歐陽修《采桑子》:“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xì)雨中。”晏殊《破陣子》:“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韋應(yīng)物《長安遇馮著》:“冥冥花正開,飏飏燕新乳。”
。2)表現(xiàn)愛情的美好,傳達(dá)思念情人之切,如《詩經(jīng)·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yuǎn)送于野。”(晏幾道《臨江仙》:“落花人獨(dú)立,微雨燕雙飛。”晏殊《破陣子》:“羅幔輕寒,燕子雙飛去”等。
。3)表現(xiàn)時事變遷,抒發(fā)昔盛今衰、人事代謝、亡國破家的感慨和悲憤,如劉禹錫《烏衣巷》:“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晏殊《浣溪沙》:“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dú)徘徊。”張炎《高陽臺》:“當(dāng)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
。4)代人傳書,幽訴離情之苦,如唐代郭紹蘭《寄夫》:“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于薄情夫。”馮延巳·《蝶戀花》:“淚眼倚樓頻獨(dú)語,雙燕來時,陌上相逢否?”張可久·《塞鴻秋·春情》:“傷心燕足留紅線,惱人鸞影閑團(tuán)扇。”曹雪芹《紅樓夢》:“我婿去重湖,臨窗泣血書,殷勤憑燕翼,寄于薄情夫。”等,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讓人為之動容。
3.鷓鴣
鷓鴣的鳴聲聽起來像“行不得也哥哥”,極容易勾起旅途艱險的聯(lián)想和滿腔的離愁別緒。
如“落照蒼茫秋草明,鷓鴣啼處遠(yuǎn)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聞鷓鴣》)、“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等,詩中的鷓鴣都不是純客觀意義上的一種鳥。
4.寒蟬
寒蟬(秋蟬)是悲涼的同義詞。
唐人駱賓王《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宋人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還未直接描寫別離,“凄凄慘慘戚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寒蟬鳴我側(cè)”(三國人曹植《贈白馬王彪》)等詩句也表達(dá)這樣的情思。
5.鴻雁
鴻雁是大型候鳥,每年秋季南遷,常常引起游子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和羈旅傷感。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xì)w》:“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早在花開之前,就起了歸家的念頭;但等到雁已北歸,人還沒有歸家。詩人在北朝做官時,出使南朝陳,寫下這思?xì)w的詩句,含蓄而又婉轉(zhuǎn)。以雁寫思的還有“夜聞歸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歐陽修《戲答元稹》)、“殘星數(shù)點(diǎn)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唐人趙嘏《長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鴻雁悲鳴紅蓼風(fēng)”(宋人戴復(fù)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鴻雁來指代書信。鴻雁傳書的典故大家比較熟悉,鴻雁作為傳送書信的使者在詩歌中的運(yùn)用也就普遍了。如“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懷李白》)、“朔雁傳書絕,湘篁染淚多”(李商隱《離思》)等。
6.夢蝶
《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蝴)蝶與?胡(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胡(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莊子以此說明物我為一、萬物齊等的思想。后來文人用來借指迷惑的夢幻和變化無常的事物。如陸游《冬夜》詩云:一杯罌粟蠻奴供,莊周蝴蝶兩俱空。”
7.雙鯉
代指書信。
漢樂府《飲馬長城窟行》詩云:“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后來即以雙鯉借代遠(yuǎn)方來信!抖鼗颓釉~·魚游春水》:“鳳簫聲絕沆孤雁,望斷清波無雙鯉。云山萬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無雙鯉跳躍,其實(shí)是指千里之外,煙波浩淼,音信全無。清人宋琬《喜周華岑見過》:“不見伊人久,曾貽雙鯉魚。”寫的也是睹物(雙鯉魚)思人。
8.莼羹鱸膾
指家鄉(xiāng)風(fēng)味。
劉義慶《世說新語·識鑒》:“(張翰)在洛,見秋風(fēng)起,因思吳中菰菜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歸。”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羹。后來文人以“莼羹鱸膾”、“莼鱸秋思”借指思鄉(xiāng)之情。例如:辛棄疾《泌園春·帶湖新居將成》:“意倦須還,身閑貴早,豈為莼羹鱸膾哉?”徐自華《慧僧先生解職歸見》:“轉(zhuǎn)瞬西風(fēng)又起,忽搖動莼鱸鄉(xiāng)思。”
9.哀鴻
比喻哀傷苦痛、流離失所的人。考其源流,“哀鴻”一語出自“鴻雁”。
《詩·小雅·鴻雁》曰:“鴻雁于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qú,勞苦)勞。“詩歌寫使臣行于四方,見流民如鴻雁飛集于野,流民喜使者到來,皆合詞傾訴,如鴻雁哀鳴之聲不絕。后來以鴻雁在野、哀鴻遍野喻指百姓流離失所。龔自珍《己亥雜詩》:“三更忽軫(zhěn,悲痛)哀鴻思,九月無襦淮水湄。”寫的就是人民痛苦流離的生活。
10.青鳥
青鳥是傳書的信使。
傳說西王母有三只青鳥,一只先被遣為信使,前來給漢武帝報信,另外兩只隨西王母而來,并服侍在王母身旁。南唐中主李有詩:“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李商隱詩云:“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11.沙鷗
沙鷗,是詩人們常常用來抒發(fā)內(nèi)心因漂泊無依而傷感的意象。
杜甫《旅夜書懷》“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zhuǎn)徙江湖。陸游《秋思》“利欲驅(qū)人萬火牛,江湖浪跡一沙鷗。日長似歲閑方覺,事大如山醉亦休。”同樣含有飄零之意。
12.烏鴉
烏鴉因形象不美,叫聲難聽,常用以描寫荒涼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庸夫”。
李白《烏夜啼》:“黃云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李白《烏棲曲》:“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嚴(yán)維《丹陽送韋參軍》:“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李商隱《隋宮》:“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萬點(diǎn),流水繞孤村。”馬致遠(yuǎn)《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陳英《山坡羊》:“晨雞初叫,昏鴉爭噪,哪個不去紅塵鬧。”張可久《折桂令·九日》:“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shù)點(diǎn)寒鴉。”
13.哀猿
源于大自然對人的影響而積淀下來,內(nèi)涵是哀愁凄厲。這種悲愁常與思鄉(xiāng)、懷人或遷謫的痛苦相聯(lián)系。
如杜甫《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國霜前白雁來。”王昌齡《盧溪別人》:“行到荊門上三峽,莫將孤月對愁猿。”劉禹錫《竹枝詞》:“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孟浩然《登萬歲樓》:“天寒雁度堪垂淚,日落猿啼欲斷腸。”
14.黃鶯
黃鶯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黃鶯歌唱寫出江南美麗的春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黃鶯鳴啼、燕子輕飛來說明春天的來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