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歷史上最具代表意義的八大政變
2019-01-25 18:04:11三好網(wǎng)
五千年歷史上宮廷政變多如牛毛。宮廷政變的一方大多為皇親貴胄、朝中重臣、皇后,甚至還有太監(jiān),當(dāng)然皇后和太監(jiān)政變成功的很少?偨Y(jié)歷史上政變類的文章很多,有的說是十大,有的說是五大。以下在歷史上典型的、有特殊意義,切政變之后取得很大成功的政變。不管政變是出于權(quán)利還是野心,這都無法阻止這些政變,因為天道使然。
01三家分晉
三家分晉發(fā)生在春秋時期,這場政變宣告了春秋的結(jié)束,戰(zhàn)國的開始。同時也宣告奴隸社會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霸權(quán)政治結(jié)束,標志著新興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推動了封建制度的確立。
春秋末期,范氏﹑中行氏兩家被滅,晉國只剩下智、趙、韓、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強。專擅晉國國政的智伯瑤恃強向韓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趙襄子索地遭拒后,于周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趙氏,并脅迫韓、魏兩家出兵。
趙襄子退居晉陽固守。智伯圍困晉陽兩年而不能下,引晉水淹灌晉陽城。危急中,趙襄子派張孟談?wù)f服韓、魏兩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軍營,大破智伯軍,擒殺智伯瑤。三家盡滅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此戰(zhàn)為日后“三家分晉”奠定了基礎(chǔ)。
前438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剩余土地,只有絳與曲沃兩地留給晉幽公。從此韓、趙、魏稱為三晉。
趙桓子一年后去世,趙氏之人殺了他的兒子,迎趙浣即位,是為趙獻子。獻子之子趙籍后來繼位,即是趙烈侯。魏桓子之后由其孫魏斯繼位,韓康子之后由其子武子繼位,韓武子之后由其子韓虔繼位。
前376年,韓、趙、魏廢晉靜公,將晉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
02沙丘之變
沙丘之變,又稱沙丘之謀,秦始皇在沙丘宮去世后,趙高與李斯殺害公子扶蘇,擁立秦二世即位的事件。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生平最后一次出巡。像往常一樣,李斯、胡亥、趙高從行,去疾留守。巡游時在途中突然去世,遺詔令公子扶蘇主持葬禮,意即使之返都即位。
此時扶蘇正在上郡監(jiān)督蒙恬的軍隊,管理詔書的趙高卻發(fā)動了陰謀,威脅丞相李斯,矯詔處死扶蘇與蒙恬。隱瞞秦始皇死訊,以咸魚放到秦始皇車上,遮擋秦始皇尸體發(fā)出的臭味;氐较剃柡,他們擁立公子胡亥為皇帝,就是秦二世。不料始皇于沙丘暴卒,宦官趙高脅迫左相李斯發(fā)動“沙丘之變”,他們合謀篡改了始皇的傳位詔書,廢太子扶蘇,改立胡亥為新帝,為秦二世。
此次政變直接導(dǎo)致了中國第一個封建帝國的滅亡,秦始皇的基業(yè)結(jié)束,也拉開了四年的楚漢之爭。
03王莽篡漢
王莽御王冠即天子位,國號新,稱始建國元年(公元九年),莽年五十四歲。從安漢公—宰衡—假皇帝—真皇帝其計八年,中國歷朝除了貴族革命及平民革命之外,另開篡奪之例。
此次政變宣告西漢的結(jié)束,王莽失敗之后,劉秀開創(chuàng)東漢。
04楊堅代周
580年5月,周宣帝病死,8歲的字文闡(周靜帝)繼承皇位。周宣帝的岳父楊堅以大丞相的身份“輔政”。
581年3月3日(北周靜帝大定元年二月十四日)楊堅廢周靜帝為介公,北周亡。同時,楊堅自立為皇帝,筑大興城(今陜西西安東南一帶)為國都,改國號為隋。是為隋文帝,建元開皇。隋文帝是個有作為的皇帝,他一方面繼承周武帝加強中央集權(quán)的政策和一些措施,另一方面又取消前朝的一些弊政,穩(wěn)定了局勢,加強了國力,為隋統(tǒng)一全國奠定了基礎(chǔ)。
此次政變開創(chuàng)了大隋王朝,楊堅和楊廣為后來的一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科舉制度、天朝體系等等。
05玄武門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中國唐朝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由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為首的秦王府集團在唐朝首都長安城(今陜西省西安市)大內(nèi)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fā)動的一次流血政變。李世民殺死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成為皇太子并掌握實權(quán),旋于同年八月初九甲子日(9月4日)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
此次政變是歷史上最著名的,也是意義最為重大的,李世民即位之后以文治天下,并開疆拓土,使社會出現(xiàn)了國泰民安的局面,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06神龍政變
705年,武則天改年號為“神龍”,這一年就被稱為神龍元年。此年正月,武則天病重,以張柬之為首的大臣們抓住時機,聯(lián)合羽林軍,發(fā)動了政變,殺死了武則天寵幸的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擁戴時為太子的李顯即唐中宗復(fù)位。
同年十二月,武則天去世。神龍二年(706年),為唐中宗復(fù)位立下大功的張柬之、敬暉、崔玄暐、袁恕己、桓彥范等人被武三思陷害,流放遠州,后被殺害。后人稱其中的變故為“神龍政變”。
此次政變正式結(jié)束歷史上最有作為的女皇帝的通知,還政李唐。
07陳橋兵變
陳橋兵變是趙匡胤發(fā)動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變事件。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死,七歲的恭帝即位。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jié)度使趙匡胤,與禁軍高級將領(lǐng)石守信、王審琦等結(jié)義兄弟掌握了軍權(quán)。翌年正月初,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zhì)等未辨真?zhèn),急遣趙匡胤統(tǒng)率諸軍北上御敵。
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義(趙匡胤之弟)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fā)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隨后,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后,改國號宋,仍定都開封。史稱這一事件為“陳橋兵變”。
此次政變開始了我國歷史上的兩宋時期,兩宋以來,昏君輩出,奸臣當(dāng)?shù),軍力積弱,但經(jīng)濟發(fā)達。
08靖難之役
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中國明朝建文年間發(fā)生的內(nèi)戰(zhàn)。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兒建文帝朱允炆,戰(zhàn)爭持續(xù)三年。建文帝缺乏謀略,任用主帥不當(dāng),致使主力不斷被殲。
朱棣以燕京(今北京)為基地,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jīng)幾次大戰(zhàn)消滅官軍主力,最后乘勝進軍,于建文四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攻下帝都應(yīng)天(今江蘇南京)。建文帝失蹤,朱棣登上帝位,是為明成祖。
此次政變堪稱慘絕人寰,叔叔狠心殺死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