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fù)習 > 高考歷史復(fù)習方法 >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典故(二)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典故(二)

2019-01-29 22:29:20三好網(wǎng)

  77、玄奘(zang)西游取正經(jīng):公元627年,陳玄奘孤身西行取經(jīng),歷經(jīng)大小110各國家,到達佛教圣地—天竺,公元645年返回長安,歷時18年,帶回佛經(jīng)600余部,著《大唐西域記》。

  78、公元649年五月,唐太宗病逝,天宗九子李治(唐高宗)即位,唐太宗在位期間“偃(yan)武修文”,使得百姓安居樂業(yè),文化燦爛,國力鼎盛,史稱“貞觀之治”。

  79、女皇武則天:公元655年,唐高宗廢皇后王氏,冊立武則天為皇后,自此,武氏獨攬內(nèi)宮大權(quán),660年,因高宗患風眩,目不能視,下詔委托武則天協(xié)理政事,武則天自參政步入執(zhí)政;674年武則天與高宗同殿聽政,共受朝拜,天下稱“二圣”,公元683年,高宗卒,武則天立三子李顯為帝,是為唐中宗,自為皇太后臨朝聽政,次年,武后廢中宗,改封廬陵王,立四子李旦為帝,是為睿宗。公元690年,武則天在“上尊天示”“順從眾議”下,登臨大寶,改唐為“周”,自號“圣神皇帝”,武則天稱帝后,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nóng)桑,發(fā)展經(jīng)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其掌理朝政的半個世紀,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為后來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基礎(chǔ)。

  80、請君入甕(weng):武則天稱帝,平定徐敬業(yè)叛亂后,為除掉反對她的唐朝宗室和大臣,昭告國人告密,告密者可以做官。因此出現(xiàn)一批因告密起家的人,其中:索元禮、周興、來俊臣是典型例子,三人辦案嚴刑逼供、手段殘忍,害死了許多無辜的人,后來有人告密周興造反,來俊臣“請君入甕”將其治罪,周興在被流放的途中被人暗殺;索元禮因害人太多,民憤太大,被武則天處死;來俊臣預(yù)謀害當時勢力強大的武則天侄子武三思和太平公主,被后者先發(fā)制人,揭了老底,也被武則天處死。

  81、狄仁杰桃李滿天下:武則天十分信任和推重狄仁杰,凡事均仰仗他的決斷,尊稱“國老”,狄仁杰向武則天舉薦了很多人,后來都成了唐代名臣,包括宰相張柬之,治理天下的賢能之臣,皆出自狄仁杰的門下,故稱“桃李滿天下”。

  82、公元705年,武則天重病,宰相張柬之等人發(fā)動政變,殺張易之、張忠昌,唐中宗李顯復(fù)位,恢復(fù)國號唐,十一月武則天去世。

  83、唐中宗復(fù)位后,讓其妻韋后當權(quán),公元710年,中宗卒,唐睿宗的兒子李隆基起兵殺韋后,擁其父戴睿宗復(fù)位,兩年后,睿宗傳位給李隆基,是為“唐玄宗”。唐玄宗在宰相“姚崇、宋璟”輔佐下,吏治不紊、綱紀有條,再次出現(xiàn)了“天下大理”的中興局面,史稱“開元盛世”。后來被奸相李林甫(fu)、楊國忠(楊玉環(huán)的同族哥哥)破壞殆盡。

  84、公元713年,高宗之女(武后生),太平公主謀反被玄宗賜死,其黨羽及兒子們盡數(shù)被誅殺,同黨竇懷貞被改姓“毒”,王晉改姓為“厲”,以作為懲罰;鹿俑吡κ恳蛘D逆有功被破格提升,官宦之盛從此開始。

  85、公元718年,日本遣使中國,受唐皇帝接見,獲贈大量朝服。次年,日本天皇下令,舉國仿衣隋唐,遂成為和服基礎(chǔ)。

  86、公元713年,日本留學生阿倍仲麻呂隨遣唐使團來到中國,考中進士,在唐朝政府擔任官職,唐玄宗賜名:晁(chao)恒。同期唐朝和尚鑒真東渡日本,將中國豐富的文化傳到日本。兩位中日友好的使者最終都客死他鄉(xiāng)。

  87、李白和杜甫是歷史上最杰出的詩人,李白,字太白,后人稱為“詩仙”,是繼屈原后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杜甫,字子美,后人稱為:“詩圣”,是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公元744年,兩位文學巨匠在洛陽相遇,成為歷史佳話,聞一多曾把二人的相遇比喻成太陽和月亮的相碰。

  88、安史之亂:唐玄宗執(zhí)政后期,范陽節(jié)度使安祿山以討伐楊國忠為名,在范陽起兵,攻陷洛陽,安祿山自立為帝,號大燕皇帝,之后安祿山被兒子安慶緒所殺,唐軍乘機收復(fù)長安、洛陽。不久安祿山部下史思明重新攻陷洛陽,也稱大燕皇帝,后又被兒子史朝義所殺,此次叛變持續(xù)了8年,史稱“安史之亂”,也是由盛到衰的轉(zhuǎn)折點。

  89、楊貴妃,小字玉環(huán),“姿色冠代”,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公元745年被唐玄宗冊為貴妃,深得寵愛。安祿山叛亂攻陷潼關(guān),唐玄宗攜楊貴妃逃離長安,至馬嵬(wei)驛,將士殺奸相楊國忠,玄宗被逼縊殺楊貴妃,卒年37歲。

  90、唐代兩位著名的書法家:顏真卿、柳公權(quán),后人并稱“顏筋柳骨”來形容書法風格。

  91、唐末,公元875年,王仙芝起義,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黃巢率眾響應(yīng),公元880年黃巢義軍攻克長安,唐僖宗南逃,黃巢稱帝,改號大齊。公元884年,唐李克用、朱全忠擊敗黃巢義軍,黃巢至狼虎谷自殺,起義失敗,唐朝也迅速走向衰亡。

  92、唐朝末期,經(jīng)過藩鎮(zhèn)混戰(zhàn),官宦專權(quán),朋黨之爭,以及農(nóng)民起義,唐王朝已處風雨飄搖之中,于公元907年被朱全忠所滅,唐高祖李淵創(chuàng)立的大唐近300年(公元618年至907年)的基業(yè)退出歷史舞臺。

  93、唐王朝滅亡以后的53年中(公元907年至960年),中國先后經(jīng)歷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的更替,公元960年后周“點檢”(職位名稱,相當于皇家部隊司令)趙匡胤(yin)在陳橋驛發(fā)動兵變,“黃袍加身、拜呼萬歲”,奪取周政權(quán),即位皇帝,建立宋朝,是為宋太祖,建都開封。

  94、宋太祖杯酒釋兵權(quán):為了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宋太祖趙匡胤“杯酒釋兵權(quán)”,解除了禁軍大將石守信、王審琦的兵權(quán),不久用同樣的方式罷免了個藩鎮(zhèn)的節(jié)度使,加強了中央集權(quán)。

  95、宋太祖建立北宋王朝后,五代十國中留下來的有北方的北漢、南方有南唐、吳越、后蜀、南漢、南平等國。宋太祖用了13年的時間,把南方五國滅掉,又出兵北漢未果,不久病逝,其弟趙光義即位,是為宋太宗。公元979年,親帥軍隊攻至北漢都城太原,北漢國主劉繼元投降,其手下名將楊業(yè)(楊繼業(yè))也隨住歸宋,北漢亡,五代十國割據(jù)時代結(jié)束。

  96、南唐后主李煜(yu)是歷史上有名的作家,其王國后的詞寫的很好,最著名的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明月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97、楊業(yè),又名楊繼業(yè),隨北漢后主歸宋后,被宋太宗任命為大將,在抗遼戰(zhàn)爭中屢立戰(zhàn)功,被稱“楊無敵”,后在征遼戰(zhàn)役中,在陳家口不幸被俘,誓不投降,絕食而亡。之后楊繼業(yè)兒子楊延昭,孫子楊文廣在保衛(wèi)宋朝邊境戰(zhàn)爭中屢立戰(zhàn)功,成為抗遼名將。后人將其祖孫三代的抗遼事跡演繹為“楊家將”世代流傳。

  98、北宋王小波起義:川蜀地區(qū)王小波、李順因不堪官府的壓榨剝削,聚眾起義,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均貧富“的農(nóng)民義軍,后被宋軍鎮(zhèn)壓。

  99、寇準抗遼:寇準是北宋名相,宋太宗時期入朝任職,因剛正不阿被貶;宋真宗即位后,再次被啟用任宰相。對北宋抗遼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公元1004年,契丹大舉南下攻宋,兵至澶州,寇準力主宋真宗親征,挫敗契丹前鋒,雙方議和,訂立“澶州之盟”。

  100、范仲淹:北宋時期偉大的改革思想家,宋仁宗時期任職,公元1043年開始改革,終因反對派勢力強大,改革失敗,歷時1年4個月,史稱“慶歷新法”,范仲淹被貶至鄧州后,撰寫了著名的《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他一生所恪守的為人準則,是他憂國憂民思想的高度概括。

  101、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宋嘉佑三年(1058)王安石上萬言書給宋仁宗,名為《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主張變法,未被仁宗采納;宋神宗即位,任參知政事開始變法,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公元1085年神宗病逝,守舊派執(zhí)政,新法全部被廢除。王安石一生著述頗多,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102、公元1048年,畢昇發(fā)明了活字印刷術(shù),實現(xiàn)了人類印刷史上的一次偉大變革。

  103、公元1088年,沈括,北宋時期著名的科學家,著有《夢溪筆談》,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光輝巨著,至今享譽海內(nèi)外。

  104、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顏阿骨打稱帝,國號大金,是為金太祖。

  105、靖康之恥: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兵再度南侵,攻陷太原,直逼京都汴京,徽宗、欽宗二帝被金人俘獲,北宋滅亡,史稱“靖康之恥”。公元1127年,徽宗九子康王趙構(gòu)在臨安(南京)即位稱帝,是為宋高宗,南宋開始。

  106、岳飛:南宋著名將領(lǐng)。公元1126開始抗金衛(wèi)國的戎馬生涯,公元1140年金人背盟,大舉南侵,岳飛、韓世忠、張俊等率領(lǐng)宋軍奮起抵抗,在郾(yan)城之戰(zhàn)中,岳飛破金兀術(shù)“拐子馬”,大敗金軍,在岳飛乘勝追擊,收復(fù)失地之時,被宋廷召回,“十年之功,毀于一旦!”。

  107、賣國賊秦檜:秦檜,北宋時期的大臣,在北宋淪陷時被金兵俘虜,因其奴顏婢膝,得到金太祖的重用,并在宋金交戰(zhàn)之際,連同其妻王氏派往南宋做了內(nèi)奸。秦檜在南宋任宰相期間,賣國求榮、陷害忠良,以“莫須有”的罪名將抗金英雄岳飛殺害,一起被害的還有岳云、張憲等忠良,造成了一起人神共怒的千古冤獄,而秦檜及其妻王氏也是遺臭萬年。

  108、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遼及北宋時期,蒙古國各部落為爭奪領(lǐng)域展開了長期、激烈的部落戰(zhàn)爭,乞顏部落可汗,鐵木真力量逐漸強大,并陸續(xù)消滅了其他部落,統(tǒng)一了蒙古,被推為大汗,即成吉思汗。

  109、公元1271年,蒙古國忽必烈改國號為元,是為元世祖,次年遷都大興府(今北京市)。隨后,大舉南下攻宋。公元1279年,元朝統(tǒng)一了中國,南宋宣告滅亡。抗元英雄文天祥被俘,誓死不降,終被處死,卒年47歲。“自古英雄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其愛國精神的真實寫照,其被俘后許多慷慨悲壯、凌云壯志的愛國詩篇,最著名的一篇是在獄中所作的《正氣歌》。

  110、元世祖時,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入華,17年后回國,寫下《馬可·波羅游記》,將東方文化傳入歐洲,引起轟動,激起了西方人對東方的向往,西班牙人哥倫布正是想來富庶的東方,而誤入美洲,發(fā)現(xiàn)了新大陸,開辟了歐美航線。

  111、元世祖死后,其孫鐵穆耳即位,是為元成宗,元成宗時期,貪贓枉法日益嚴重,貪官污吏數(shù)不勝數(shù),冤案層出不窮,一些文人采用當時流行的雜劇形式揭露對社會的不滿,于是一種新得文學形式—元曲誕生了,其中關(guān)漢卿所著《竇娥冤》是最為鮮明的代表,廣受民眾喜愛。

  112、朱元璋:元朝末年,元順帝即位后,荒淫殘暴,民不聊生,許多地方爆發(fā)了農(nóng)民起義,并割地稱王,自立國號。其中有一支由朱元璋領(lǐng)導的部隊,實力發(fā)展迅速,朱元璋先后消滅了陳友諒、張士誠等南方勢力,于1368年在應(yīng)天(南京)稱帝,國號明,是為明太祖。同年八月,眀將徐達率軍直搗元大都(北京),元順帝逃往塞外,統(tǒng)治中國97年的元王朝被推翻。

  113、劉基:字伯溫。明太祖朱元璋建國功臣,為朱元璋制定了“先滅陳友諒、再滅張士誠,然后北向中原,一統(tǒng)天下的”的戰(zhàn)略方針。功成名就后主動辭職,告老還鄉(xiāng)。后被其政敵胡惟庸迫害。劉基是歷史上著名的學者和文人,代表作《郁離子》在中國思想史和文學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114、胡藍之獄:明太祖建國后大封功臣,李善長、徐達、常遇春等人被封為公爵、劉基被封為伯爵,湯和等被封為侯爵。有些功臣仗著自己的功勞,橫行不法,結(jié)黨專權(quán),更甚至威脅到朱元璋的君權(quán)。公元1380年,明太祖借左丞相胡惟庸被告發(fā)謀反之機,誅殺胡惟庸以及其部下15000多人。此后明太祖以“胡黨”為由,殺戮了不少無辜功臣,其中,77歲的李善長被賜死,全家共70多人被誅殺;公元1393年,涼國公藍玉被告謀反,全家被殺,并株連15000多人,包括一公、十三侯、二伯,時人稱之為“藍獄”,這兩次大獄持續(xù)了14年之久,后人合稱為“胡藍之獄”。后來又設(shè)置了“錦衣衛(wèi)”特務(wù)機構(gòu),負責監(jiān)察大臣的活動。

  115、靖難之役:明太祖開國后,將自己的子孫加封為王,鎮(zhèn)守邊疆。藩王權(quán)力很大,最受器重的是燕王朱棣。公元1398年,明太祖去世后,皇太孫孫朱允炆即帝,是為惠帝,史稱建文帝。建文帝即位后,為保護自己的皇權(quán),決定削藩,各藩王先后被革去兵權(quán)。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以“清君側(cè)”為名,北平起兵,其部隊稱為“靖難軍”,此次內(nèi)戰(zhàn)史稱“靖難之變”。三年后,燕軍攻陷京都,建文帝失蹤(傳說是建文帝自焚宮中),朱棣即位,是為明成祖,成為明代第三個皇帝。

  116、空前絕后“誅十族”:朱棣入京即帝位后,立即誅殺建文帝的臣子、宮人、內(nèi)官無數(shù),并令建文帝的臣子方孝孺起草繼位詔書,方孝孺誓死不從,被朱棣誅殺九族親眷,外加學生,“十族”共873人。朱棣誅殺建文帝的家眷及臣子共一萬多人,慘絕人寰。清初史家谷應(yīng)泰嘆曰:“嗟(jie)乎,暴秦之法,罪止三族;強漢之律,不過五宗……世謂天道好還,而人命至重,遂可滅絕至此乎!”

  117、鄭和下西洋:明成祖朱棣派太監(jiān)鄭和七下西洋,從公元1405年至1431年將近30年里,鄭和七次出海,前后到過印度洋沿海30多個國家,最遠到達非洲。

  118、土木之變:公元1449年瓦刺太師也先兵犯大明,明英宗親征,兵敗退至土木堡,明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國不可一日無主,于是,在群臣的簇擁下朱祁鈺即位,是為明代宗,史稱景帝。景帝力主抗戰(zhàn),任命于謙負責指揮保衛(wèi)北京,并取得了勝利,趕走了侵略軍。“北京保衛(wèi)戰(zhàn)”在明朝歷史上乃至中國歷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119、奪門之變:于謙趕走了瓦刺軍,明英宗被放回后宣布退位,被代宗軟禁起來,1457年,明代宗病重,大臣徐有貞、宦官曹吉祥擁太上皇英宗復(fù)位,史稱“奪門之變”。于謙等人不久被殺害。

  120、庚戌之變:明世宗沉迷道教,大學士嚴嵩(song)應(yīng)善于起草祭神文書而被重用,官至內(nèi)閣首輔(相當于宰相),公元1550年,韃靼(da)部落俺答兵犯大同,兵臨北京城下,嚴嵩閉城不戰(zhàn),俺答部隊在城外燒殺搶奪,歷史上稱此為“庚戌之變”。

  121、明中嚴嵩、嚴世蕃父子恃寵專權(quán),獨攬國政,排斥異己,殘害忠良。公元1565年,世宗降旨:將嚴嵩削職為民,將嚴世蕃西市斬首。嚴嵩父子倒臺。

  122、公元1581年,明神宗萬歷年間,內(nèi)閣首輔大張居正在清丈全國土地的基礎(chǔ)上,在全國推行“一條鞭法”,把一切征稅項目包括田賦、徭役、雜稅等合并起來征收。1582年,張居正病死,十年的改革成果付之東流。

  123、公元1565年,名將戚繼光、俞大猷(you)等在興化大破倭寇,斬殺敵眾2000人,肅清倭亂,救還被挾持百姓3000多人,史稱“興化大捷”。

  124、明代名醫(yī)李時珍著《本草綱目》52卷,載藥物千余種,驗方萬余條,是我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此書在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zhì)學、天文學方面也頗有建樹,達爾文稱之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125、公元1579年,西班牙傳教士利瑪竇將鼻煙帶入廣東省,從此,中國的吸煙人口大增,并一直延續(xù)至今。

  126、公元1592年,大明朝廷向朝鮮派兵,援助屬國朝鮮抵抗日本向大陸的軍事擴張,這是中朝人民的第一次合作抗擊日本的侵略。

  127、收復(fù)臺灣: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入臺灣,開始對臺灣的殖民統(tǒng)治。1662年2月,鄭成功率軍趕走荷蘭殖民者,被荷蘭殖民者侵占了38年的臺灣終于回到了祖國的懷抱,其后,鄭成功的子孫統(tǒng)治了臺灣20多年,直至1683年,清軍進駐臺灣,設(shè)立臺灣省,鄭成功作為民族英雄,永留史冊。

  128、東林黨人:在現(xiàn)在的無錫有個東林小學,是原來明朝末年東林黨人講學的地方—東林書院,東林學院過去貼著一副著名的對聯(lián):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guān)心。對聯(lián)是東林黨的領(lǐng)袖顧憲成所寫。明末清官顧憲成罷官至無錫,修復(fù)籌建了東林書院,得到了當局不滿的士大夫、官僚、知識分子和商人的支持,形成了社會輿論的中心,反對他們的人稱之為“東林黨”。后遭到當朝閹黨魏忠賢的迫害,東林黨領(lǐng)袖先后被逮捕迫害,有“前六君子”和“后六君子”。明崇禎帝朱由檢即位后,懲治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東林黨人得以昭雪,并一度入閣。

  129、徐光啟:明代杰出的科學家,他與西班牙傳教士利瑪竇合譯的《幾何原本》對我國近代數(shù)學有著重要的影響;所著《農(nóng)政全書》可謂當時我國農(nóng)學中的百科全書;他還使用望遠鏡觀測天象,是我國提出“銀河是由無數(shù)星星組成”的第一人,不愧為“我國17世紀杰出的科學家”。

  130、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統(tǒng)一女真各部,在赫圖阿拉稱“汗”,國號大金,史稱后金(后來改國號為清),努爾哈赤就是歷史上所說的“清太祖”。1626年名將袁崇煥在遼東打敗后金,努爾哈赤戰(zhàn)死,史稱“寧遠之戰(zhàn)”,努爾哈赤第八子皇太極即位,即為“清太宗”。

  131、闖王李自成:公元1627年陜北白水縣王二揭開農(nóng)民起義的序幕,各地紛紛響應(yīng),李自成、張獻忠也加入了起義的隊伍。1636年李自成被推為“闖王”,1641年,李自成提出了“均田免糧”的革命綱領(lǐng)。1644年初春,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quán),3月,起義軍攻陷北京,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樹下,統(tǒng)治中國276年的明王朝被李自成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革命推翻,5月,原明朝山海關(guān)守將吳三桂引清兵占領(lǐng)北京,李自成退出北京,在河南、山西、陜西一帶戰(zhàn)斗,1645年被地主武裝襲擊,壯烈犧牲,年僅39歲。

  132、1644年,吳三桂引清兵入關(guān),同時,南明福王、魯王、唐王、桂王等抗清政權(quán)先后建立。5月,擁立福王朱由崧(song)為皇帝,在南京建立政權(quán)。1645年,清兵揮軍南下,至揚州遭到抗清英雄史可法的頑強抵抗,因寡不敵眾,揚州陷落,史可法英勇就義,清兵在揚州城瘋狂屠殺十日,數(shù)十萬人喪生,此為歷史上有名的“揚州十日”大屠殺。5月,清兵攻陷南京,弘光政權(quán)覆滅,福王被俘,次年被殺。南京失陷后,又有魯王、唐王建立政權(quán)抗清,于1646年先后被滅。而后大順農(nóng)民義軍先后出現(xiàn)兩次抗清高潮,均因內(nèi)部問題導致失敗。公元1664年,清兵入關(guān)20年,終于平定了大陸。

  133、三藩之亂:清兵入關(guān)后,為清朝出力最大的明朝降將有: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吳三桂。清廷平定南方后,暫由吳三桂等人鎮(zhèn)守,吳三桂鎮(zhèn)守云南、尚可喜鎮(zhèn)守廣東、耿精忠(耿仲明之孫)鎮(zhèn)守福建,孔有德的女婿孫延齡鎮(zhèn)守桂林。1673年11月康熙帝下詔削藩,吳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番之亂起,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清廷才真正在大陸完成了統(tǒng)一。

  134、1683年,清朝福建水師提督施瑯率領(lǐng)大軍進攻臺灣,鄭氏傷亡慘重,鄭氏大權(quán)投降大清,至此全國統(tǒng)一。

  135、雅克薩的勝利:明朝末年,沙皇俄國向黑龍江地區(qū)大舉進犯,占領(lǐng)了黑龍江北岸的雅克薩城,清政權(quán)進關(guān)以后,派兵收復(fù)了雅克薩,公元1689年,雙方在平等基礎(chǔ)上簽署了《尼布楚條約》,劃分了兩國邊界。

  136、清朝文字獄:自清軍入關(guān)至清朝滅亡,文字獄與大清相始終,前清尤甚,肇于順治,漸于康熙,烈于雍正、乾隆,清朝文字獄成為阻礙中華文明發(fā)展的一大桎(zhi)梏(gu)。

  137、曹雪芹與《紅樓夢》:康熙下江南的時候,經(jīng)常住在一個織造官曹璽家中,曹璽的妻子孫氏是康熙小時候的奶母,因受到康熙的眷顧,且織造又是個賺錢的差使,因此曹家成了一個豪門,雍正即位后,因皇室內(nèi)部的糾紛牽連了曹家,雍正將曹氏抄家革職,曹家沒落。曹璽有一子,名曹霑(zhan),字雪芹,立誓將自身經(jīng)歷寫一部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的小說《石頭記》,就是后來的《紅樓夢》,寫至第八十回,因兒子夭折,含恨而終;另一個文學家高鶚續(xù)寫了后四十回,使《紅樓夢》成為了一部完整的小說!都t樓夢》與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施耐庵的《水滸傳》、吳承恩的《西游記》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名著。

  138、紀曉嵐與《四庫全書》:乾隆年間,由學者紀昀(紀曉嵐)為總纂官,合同戴震、姚鼐(nai)用了十年的工夫,完成了《四庫全書》的編纂,分經(jīng)、史、子、集四部,為后人研究我國的豐富文化遺產(chǎn)作出了重大的貢獻。紀曉嵐,“鐵嘴”一張,外號,紀大煙袋。

  139、《明史》:是一部記述明代歷史的清代官修紀傳體史書,編著耗時95年,是我國歷史上纂修時間最長的一部官修史書。

  140、圓明園: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圓明三園:圓明園、長春園、綺春園建成,是清代北京西北郊五座離宮別院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后為英法聯(lián)軍損毀。

  141、白蓮教起義:公元1796年乾隆帝禪位于十五子顒琰,是為嘉慶帝,自為太上皇。同年,川陜鄂等省發(fā)起白蓮教起義,歷時九年,被清廷鎮(zhèn)壓。白蓮教有一位女領(lǐng)袖叫王聰兒,嘉慶三年(公元1798年)罹難,年僅22歲。

  142、公元1839年,林則徐在廣東嚴厲禁煙,責令英商繳煙,共繳獲200多萬斤,在虎門燒毀。次年英國以此為由發(fā)動中英鴉片戰(zhàn)爭。(1840年—1842年)。

  143、公元1842年,中英簽署不平等的《南京條約》,主要內(nèi)容是開放廣州、上海通商,協(xié)定海關(guān)稅則,割讓香港。從此,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144、公元1843年,中英簽訂《五口通商規(guī)章》,在香港公布實行,又簽訂了《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補充。

  145、公元1844年,中美簽訂《望廈條約》,中法簽訂《黃埔條約》,美國、法國獲得了同英國同樣的權(quán)力。

  146、公元1851年,洪秀全在廣西桂林金田村起事,建號“太平天國”,自稱“天王”,攻克永安后,洪秀全在永安封楊秀清為東王、馮云山為南王、蕭朝貴為西王、韋昌輝為北王、石達開為翼王。1853年,太平軍攻克南京,改名天京,定為國都,頒布《天朝田畝制度》;1856年,太平天國內(nèi)訌,北王韋昌輝殺死東王楊秀清及其部下2萬余人,天平天國漸趨敗亡,1864年洪秀全病逝,清軍攻入南京,太平天國敗亡。

  147、公元1856年,英國以“亞羅號”事件為由發(fā)起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1856-1860),法、美、俄也出兵加入。1858年,清廷與俄簽訂《璦琿條約》,俄割占大片領(lǐng)土;同年,英法聯(lián)軍攻陷大沽,清廷又與英法兩國簽訂《天津條約》,允許其自由傳教等;1860年,英法聯(lián)軍逼近北京,咸豐皇帝逃往熱河(河北承德),英法聯(lián)軍進犯圓明園,并將圓明園洗劫一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火燒圓明園”事件,然后搶劫了萬壽山、玉泉山、香山等幾處屬園中的文物,并放火第二次大焚燒。同年清廷分別與英、法、俄簽訂不平等的《北京條約》,內(nèi)容為割讓大片土地,賠償大量財物等。

  148、公元1861年,清政府命曾國藩統(tǒng)轄江蘇等四省軍務(wù),洋務(wù)運動(1861-1894)開始,創(chuàng)辦軍事工業(yè)、實業(yè),編練陸海軍,設(shè)西式學堂。

  149、公元1883年,中法戰(zhàn)爭(1883-1885)爆發(fā),黑旗軍在越南打敗法國,擊斃法將李維業(yè),取得紙橋大捷。兩年后簽訂《越南條約》,法國占領(lǐng)越南。

  150、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1894-1895)爆發(fā),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guān)條約》。

  151、公元1897年,德國借口巨野教案,出兵強行租占膠州灣。同年,沙俄大舉侵入旅順,強占旅順和大連。

  152、公元1898年,光緒帝根據(jù)康有為等人的奏章,下詔定國事,施行戊戌變法,百日后慈溪太后發(fā)動政變,新政被徹底推翻,光緒帝被幽禁,譚嗣同、康廣仁、林旭、楊深秀、楊銳、劉光第等維新人士被害,史稱“戊戌六君子”,康有為、梁啟超逃往日本,只維持一百日的戊戌變法失敗,史稱“百日維新”。

  153、1899年,義和團運動爆發(fā)于山東,義和團打著“掃清滅洋”的口號,與帝國主義侵略者及其走狗清朝統(tǒng)治者進行著不懈的戰(zhàn)斗。最終由于農(nóng)民階級的局限性,在國內(nèi)外敵人的夾擊下失敗。

  154、公元1901年,清代表李鴻章與11國(英、法、日、俄、德、美、意、奧、西、比、荷)公使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155、1905年,同盟會機關(guān)報《民報》在日本東京成立,孫中山在發(fā)刊詞中提出“三民主義”。

  156、武昌起義: 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率領(lǐng)新軍工程第八營首先發(fā)難,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次日攻占武昌城,武昌起義勝利。10月11日,湖北軍政府在武昌宣告成立,宣布廢除清朝“宣統(tǒng)”年號,改國號“中華民國”。這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領(lǐng)導起義以來第一次勝利。

  157、中華民國成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勝利以后,全國各地紛紛響應(yīng),先后有14省和上海、重慶宣布獨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返國被推為臨時大總統(tǒng),定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中華民國的成立標志著統(tǒng)治中國260多年的清王朝的滅亡和中國延續(xù)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結(jié)束,標志著中國歷史上資產(chǎn)階級共和國的誕生。袁世凱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篡奪革命成果,1911年4月1日,孫中山迫于內(nèi)外壓力妥協(xié),正式解職,讓位給袁世凱,袁世凱開始北洋軍閥的獨裁統(tǒng)治,而后又有張勛復(fù)辟,但均因違背了民主的潮流,很快都垮臺了。

[標簽:高考備考 高中歷史]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日期查詢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lǐng)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guān)注高考網(wǎng)官方服務(wù)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