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漫無目的到有效預習:高質量預習由此成為現(xiàn)實
2019-02-14 19:47:07學科網(wǎng)
許多時候,課堂上“認真預習”是教師的口頭禪,但不論教師怎么說,一些學生就是不喜歡預習。不僅如此,他們私下還會這樣說:“老師為何不說怎么預習呢?”“預習就是看書嗎?”對于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而言,教師還會經(jīng)常說這樣一句話:“基礎不好,要好好補基礎。只有預習,才能解決基礎不好的問題。”對于這樣的要求,學生照樣不以為然。
那么,到底是學生真的不想學好呢?還是學生不會預習?到底該怎樣預習,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關于高質量預習,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和思考,我認為以下四點非常重要。
第一,每節(jié)課前設置預備知識的學習和練習。所謂預備知識,就是與將要學習的知識有關、學生以前學過的內(nèi)容。對每一節(jié)具體的課堂學習內(nèi)容而言,預備知識一般有兩三個相關內(nèi)容,并不是很多。這樣一來,學生預習起來量不會太大,難度也不會太高,減少了預習的阻力。而預習了預備知識,解決了相關問題,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攔路虎”就被消滅了,畏難情緒就會煙消云散,“斷裂”的學習鏈條也就“接”上了。這里,可能有教師會問,以前教師講解學生都沒有學好,現(xiàn)在學生自己預習,能解決這些預備知識有關的問題嗎?其實,學生以前沒有學好,是由于那個時候學生理解能力沒有跟上,或者是由于學生當時沒有用心學習那些內(nèi)容,并非是學生的能力較差所致。
第二,設計幾個與本節(jié)課有關的關鍵問題。許多時候,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預習,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帶著問題,學生邊讀書邊思考,就能使預習聚焦于本節(jié)課的關鍵問題,從而激發(fā)閱讀課文相關內(nèi)容的興趣。在讀書、思考的過程中,學生會自覺通過查閱各種工具書和資料,弄清相關基礎知識,解決遇到的基本問題。即便有少量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或者新生成的問題,還可以帶到課堂上,尋求同學和教師的幫助,為課堂學習做好充分準備,提高了課堂學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第三,選擇學習基礎較差的科目進行預習。除了上課外,學生每天都要整理、消化課堂學習內(nèi)容,還要完成各科教師布置的作業(yè),所剩時間無幾。因此,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教師不能對每個學生布置千篇一律的預習任務,而是要把選擇預習科目和時間的權利還給學生。原則上,每天認真預習的科目不超過兩門,其他科目的預習可以由學生酌情確定,或花費不超過10分鐘的時間做粗略預習,或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允許學生不預習。
第四,深度預習時,要能夠畫出本節(jié)課的思維導圖。如此一來,既可以有效節(jié)約上課記筆記的時間,又可以形成對本節(jié)課學習內(nèi)容的整體認知。節(jié)約出來的時間,教師還能讓學生集中注意力,更多地進行思考而不是記錄,同時也梳理了知識關系的思路,完善課前畫的思維導圖。
同時實踐表明,優(yōu)秀的學生學習時,不僅有課前預習,還有學期整體預習、周預習兩種非常重要的預習方式。因此,只抓課前預習顯然是不夠的。
所謂學期整體預習,是指每學期前的假期,教師安排時間對下學期的各科知識進行系統(tǒng)、整體預習,這種預習是初步的,并不一定要學生把所有內(nèi)容都完全弄懂,而是讓學生通過這樣的預習,了解下學期學習的基本內(nèi)容,初步了解各學科知識的結構以及自己難以理解的問題,并對疑難問題做出標記,以便上課時認真思考解決辦法。
周預習是指每周末對下一周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預習,重點是相對薄弱的學科,任務是掃清下周本學科學習的“攔路虎”,逐漸讓薄弱學科不再“薄弱”,甚至變成優(yōu)勢學科。對于各科學習都比較薄弱的學生,可以選擇相對有優(yōu)勢的科目進行預習,逐漸提高這些學科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并在此基礎上全面提高學生的預習能力。
預習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xiàn)“教是為了不教”的有效方式,更是落實新課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關鍵舉措。從提高學習力的角度看,高質量的預習能夠解決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動力問題,實現(xiàn)“會有效預習,就會自主學習;會自主學習,就等于學會了學習”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