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驚蟄節(jié)氣的作文:春始驚蟄
2019-02-27 14:29:10網(wǎng)絡整理
春節(jié)過了,“立春”“雨水”也過了,但寒冷似乎遲遲不愿離去,北方的大地上依然春寒料峭,盎然春意姍姍來遲。近日晚間入睡后,依稀聽到了陣陣似雷像鼓的隆隆聲,接著聽到好像有人輕輕搖動沙錘的聲音,迷迷糊糊中認為,是春雷、春雨入夢了。早上起床推窗,一股清涼、微甘、濕潤的小風迎面吹拂,沁人心脾,窗外的一切像剛被清水漂洗過,潔凈而清新。我突然意識到,今年的第一聲春雷,第一場春雨發(fā)生在昨夜。打開日歷,豁然明白,驚蟄到了,一個美好的時節(jié)開始了。
驚蟄,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第三個,農(nóng)歷書中記載:“斗指丁為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jié),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冬眠的各種昆蟲。驚蟄過后便是萬物復蘇,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作家葦岸曾在《二十四節(jié)氣》中寫道:“到了驚蟄,春天總算坐穩(wěn)了它的江山。”從自然物候現(xiàn)象看,驚蟄意味著盎然春意、美好春天的開始。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輕雷細雨,喚醒了冬眠的生靈和沉睡的草木,也使人的心海涌動起春潮。我匆匆離開房間,走出社區(qū),走進大自然的懷抱,去感受大地回春的氣象。“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果然,一幅淡淡的早春畫面已經(jīng)展現(xiàn)眼前。氤氳而升的地氣裹挾著草木泥土的味道清新宜人,風兒一改凜冽清寒而變得輕盈和煦,山川背陰處的殘雪消失了,小河的覆冰融化了,枯萎的樹木枝條開始變綠,迎春花點綴上了黃色的細蕾,草叢里萌生出嫩綠的細芽,片片返青的麥苗像蕩漾的碧波,河邊的垂柳像噴灑上了淡綠的水彩。整個大自然,像脫去了冬裝的少女,所有的妝容都變得清秀、纖巧而細膩起來。此刻,雖然還有些春寒料峭,離春暖花開還有些時日,但我心中已經(jīng)開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
“驚蟄春雷響,農(nóng)夫閑轉忙。”和任何節(jié)氣一樣,驚蟄與農(nóng)業(yè)和土地密切相關。小時候生活在六十年代的沂蒙山區(qū)農(nóng)村,從驚蟄開始,是農(nóng)民最繁忙的時節(jié),“一年之計在于春”,主要農(nóng)活是施基肥、耕田犁地,準備春播。農(nóng)諺道:“過了驚蟄節(jié),春耕不停歇。”“驚蟄一犁土,春分地氣通。”只有深耕土壤,莊稼才能長的好。春耕是個苦累活,那時沒有拖拉機等任何機械,送肥只能用小車推或肩挑,好一點的土地可以用牛耕,山地全部用镢頭刨,而且還要搶時間,耽擱了節(jié)氣,影響了播種,就沒有好的收成。記得那時候生產(chǎn)隊的農(nóng)民天剛蒙蒙亮就下地干活,各家做好飯集中一起專人送到地頭,早飯、晚飯都在地頭吃,直到天黑才收工。多少年過去了,山鄉(xiāng)也基本實現(xiàn)了耕種機械化,山地都種上了果樹,勞動強度減小了,但每到驚蟄,總會想起那些皮膚曬得黝黑,肩膀被扁擔壓的紅腫,手掌結滿厚厚的老繭的農(nóng)民,那些辛苦、勤勞、善良的父老鄉(xiāng)親,也深深體會到糧食的來之不易。
民諺道:“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驚蟄是氣候冷暖的一個轉折,是迎春入春的一次儀式。此時,心扉增添了幾分期盼,幾分向往。雖然田野里還有些寂靜,暫時還聽不到池水邊的蛙歌、林木間的鳥唱、草叢中的蟲鳴,還看不到鶯飛燕舞、青枝綠葉、桃紅李白,也還沒有麥浪滾滾、盈車嘉穗、五谷豐登的景象,但這一切自驚蟄開始,將一頁頁翻開,美麗動人的圖畫將展現(xiàn)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