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生給哈佛校長提了什么難題?
2019-04-04 10:41:43網絡整理
3月20日,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Lawrence S. Bacow)在北京大學發(fā)表演講。白樂瑞為哈佛大學第29任校長,美國藝術和科學學院院士,曾任塔夫茨大學校長、麻省理工學院校務委員會主席。
哈佛大學校長在北大演講后,學生有各種問題,包括對特朗普看法的問題。有趣的是,哈佛校長對此避而不答。讓我們看看他如何回答其他問題。
3月20日,哈佛大學校長白樂瑞(Lawrence S. Bacow)訪問北京大學并在“大學堂·北大講壇”發(fā)表演講,這是白樂瑞2018年7月接任哈佛校長以來首次訪華。
白樂瑞的演講以“真理的追求與大學的使命”為主題,強調了當前國際環(huán)境下思想多元化和高校合作的重要性。
在現場提問環(huán)節(jié),白樂瑞與北大學生交流氣氛活躍,場下不時發(fā)出陣陣笑聲和掌聲。工作人員原本計劃提供3到4個提問機會,但高質量提問頻出。在工作人員示意只剩最后一個提問機會時,白樂瑞回應說“one more question”,表示學生可以提問更多問題。最后,白樂瑞現場回答了9個問題,并稱贊北大學生的問題尖銳(challenging)而有價值。
政治沖突下的跨國學術交流
白樂瑞首先回顧了百年來哈佛大學與北京大學的合作。白樂瑞說,兩校之間有著深厚的聯(lián)系和緊密的合作,其合作成果將讓世界更加美好。隨后,他回顧了冷戰(zhàn)時期,來自不同國家的學者交流合作的歷史。
1957年,22位著名科學家聚集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討論熱核武器的發(fā)展及其對文明的威脅,他們的努力為1963年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1968年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其他若干重要協(xié)議奠定了基礎。與會者分別來自美國、蘇聯(lián)、日本等10個國家,物理學家周培源教授是其中唯一的中國人。他后來還擔任了北京大學的校長,并在1978年率團訪美。
白樂瑞說,在當時嚴峻的經濟政治社會條件下,大學仍然可以成為力量的來源,而當前,中美兩國政府間談判進程艱難,保持學者之間跨越國界的交流至關重要。“哈佛在美國,北大在中國,我們都有責任為各自的社會做出貢獻,促進各自國家以及全世界的發(fā)展。而我們作為大學,要真正承擔起這樣的責任,唯一的方法就是踐行和維護那些能夠超越國界的學術價值。”白樂瑞說。
現場提問環(huán)節(jié),一位北大學生向白樂瑞提問他如何看待美國總統(tǒng)特朗普以及未來中美貿易的走向。白樂瑞沒有直接回答有關特朗普的問題,但著重回答了中美貿易沖突的問題。他認為,二戰(zhàn)后簽訂的協(xié)議建立了現在的貿易體系,行之有效,規(guī)避了很大風險,他不能預測兩國如何解決問題及形勢發(fā)展,但相信“兩國基于雙方利益,能找到解決方案”,“不能的話,就是雙方領導力的失敗”。
真理來自于多元思想爭論
在演講中,白樂瑞指出,偉大的大學堅持真理,而真理只有在爭論和試驗中才會顯露,必須經過對不同的解釋和理論的檢驗才能成立。在他擔任哈佛校長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校園里出現了至少6個有爭議的問題,引起了熱烈討論,有時甚至是激烈的爭吵和公開的抗議。參加爭論的有學生,有教職員工,也有校友和學校的友人。這樣的爭吵是社區(qū)健康的標志、積極的公民參與的象征。“我作為校長的職責往往并不是決定學校‘正確’的立場,而是確保討論渠道的暢通。”白樂瑞說,“我們最為重要也最為困難的任務之一,就是讓社區(qū)的所有成員都覺得他們可以暢所欲言。”
對于如何促進多元思想交流,白樂瑞舉例,應該讓不同的人來到大學,說出他們富有挑戰(zhàn)性的想法,哈佛大學是政治自由派,但也會邀請保守派人士來到學校做演講。“他們跟我們自由派有差異,想要真正追尋真理,你必須要不斷試驗,你不是生活在回音室里,你要跟那些和你想法不一樣的人交流,要去聆聽跟你意見不同的聲音,但是不要過于迅速地去判斷。”白樂瑞強調,如果不能跟別人討論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不能跟他人好好對話,那么大學就沒有希望。
白樂瑞在演講中還分享了哈佛成功的秘訣。他認為,哈佛所有的成就都來源于他人的幫助,在哈佛,人們愿意承認“我不知道”,接受來自全球高等院校的挑戰(zhàn),并與他們合作,共同追求知識。
高等教育改變世界
“每個大學自己決定了在社會當中扮演什么樣的角色。大學是一個實驗室,我們實驗的東西有很多,來證明我們的一些想法是可行的。”在現場提問環(huán)節(jié),白樂瑞介紹了哈佛大學應對氣候變化所做的嘗試,他們將院校機構作為實驗室,管理組織哈佛,減少了哈佛30%的二氧化碳排放。
“改善我們的社區(qū),改善我們的世界,這是我們大學的職責。”白樂瑞說,目前,哈佛本科學院最熱門的課程之一是“中國古典倫理與政治理論”,當授課教授被問及對哈佛學生有什么建議時,教授說,“我們的世界是由人類活動創(chuàng)造的。如果我們對世界不滿意,我們就應該去改變它。千萬不要落入危險的思想陷 阱,以為世界本來就是這樣。世界永遠都在改變。”
白樂瑞的父母都在二戰(zhàn)時期作為難民來到美國,其母親還曾是奧斯維辛集中營的幸存者,父母通過努力改變了生活,并支持白樂瑞的學業(yè)。白樂瑞說,大學教育幫助他有所成就,也使他明白大學教育對人的價值。白樂瑞介紹,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合作運用新技術推廣教育資源,他們的聯(lián)合在線教育平臺已經為超過1800萬名學習者提供了教育機會。哈佛也和北京大學合作課程,與那些無法走入大學校園的人共享知識。
大學不是為精英服務
一位北大學生向白樂瑞提問,總有人質疑他們的做法是精英主義,他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白樂瑞說:“我們必須不斷幫助大家理解,我們院校機構的存在不是為精英服務,而是為社會服務。教育學生,做科研工作,讓社會變得更好,這是大學最本質的功能,是大學追求真理和知識的源頭,我們要不斷強調這一點。”但白樂瑞也承認,機遇不是平均分配的,有些優(yōu)秀的人沒有機會,對此,“大學的責任就是為有天賦但缺少機會的人創(chuàng)造機會”。
“我們的大學必須繼續(xù)堅持這些讓我們在歷史的長河中與眾不同的價值:真理,卓越和機遇。”演講最后,白樂瑞說,“我們必須維護和強化我們之間的學術交流,讓我們能夠攜手共進、引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