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化學復習方法 > 2019年高考全國卷化學答題模板

2019年高考全國卷化學答題模板

2019-04-23 17:48:47網(wǎng)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wǎng)整理

2019年高考全國卷化學答題模板

在高考化學復習固然是一個逐漸積累的過程,但掌握一定的化學答題公式和模板將在考試中事半功倍,學會一定的化學答題技巧才能快速提高化學分數(shù),可以說化學萬能答題公式模板是考高分的捷徑。下面有途網(wǎng)小編為大家分享一下2019年高考全國卷化學答題模板,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年高考全國卷化學答題模板

2019

從實驗原理出發(fā)(含性質(zhì)),按操作過程(或方法)、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論順序來表述答案。

答題模板:

操作→現(xiàn)象→結論

取樣,加入……→有……生成→……的是……

(1)水蒸氣最先檢驗;

(2)有干擾的氣體先檢驗:例如,氣體甲對氣體乙檢驗有干擾,檢驗思路:檢驗氣體甲→除去氣體甲→確定氣體甲除盡→檢驗氣體乙。

例1.設計合理實驗驗證H2SO3酸性強于H2CO3(答案:以下方案任選一個。)

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質(zhì)的量濃度的NaHCO3和NaHSO3溶液,用酸度計(或pH試紙)測兩種溶液的pH。前者的pH小于后者,證明H2SO3的酸性比H2CO3強。

方案二:將SO2氣體依次通過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紅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紅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變渾濁,證明H2SO3酸性強于H2CO3。

方案三:將CO2氣體依次通過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紅溶液。品紅溶液不褪色,證明H2SO3酸性強于H2CO3。

對于定量實驗,要采用措施減小誤差。減小誤差從以下角度考慮:

(1)裝置氣密性良好;

(2)排除裝置中氣體;

(3)減少副反應;

(4)避免氣體帶雜質(zhì)(如測定水的質(zhì)量,氣體必須干燥);

(5)防止空氣中二氧化碳和水進入裝置等。

燃燒法定量測定實驗一般設計思路:氣體發(fā)生裝置→氣體干燥裝置→主反應裝置→吸收產(chǎn)物(1)→吸收產(chǎn)物(2)→干燥裝置→尾氣處理裝置。

例2:某混有CuO粉末的金屬銅樣品,從濃硫酸、濃硝酸、蒸餾水、雙氧水中選用合適的試劑,設計一個測定樣品中金屬銅質(zhì)量分數(shù)的方案。

①設計方案的主要步驟是(不必描述操作過程的細節(jié)) ;

②寫出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答案:要測定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可以把濃硫酸稀釋,銅和稀硫酸不反應,氧化銅和稀硫酸反應,即可求出銅的質(zhì)量分數(shù)。

①設計方案的主要步驟是將濃硫酸用蒸餾水稀釋,將樣品與稀硫酸充分反應后,過濾,干燥,稱量剩余固體銅的質(zhì)量即可。

②CuO+H2SO4=CuSO4+H2O

有關化學實驗的描述不僅要求準確,還要求全,有時還需要指明是何處產(chǎn)生了什么現(xiàn)象,其答題規(guī)范可利用下面的模板來處理。

例1.(溶液)―→

(1)顏色由……變成……(2)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3)溶液變渾濁

( 4)生成(產(chǎn)生)……沉淀(5)溶液發(fā)生倒吸(6)產(chǎn)生大量氣泡

(7)有氣體從溶液中逸出(8)有液體溢出。

例2.(固體)―→

(1)固體表面產(chǎn)生大量氣泡(2)固體逐漸溶解

(3)固體體積逐漸變小(變細)(4)顏色由……變成……

例3.(氣體)―→

(1)生成……色(味)氣體(2)氣體由……色變成……色

(3)先變……后……(加深、變淺、褪色) (4)色、味。

答題模板

有利于……(這樣做的好處),以防止……(這樣做的壞處)

尾氣吸收:吸收……氣體,防止污染空氣

例如:有機實驗中玻璃長導管的作用是:冷凝回流提高反應物的利用率。

某瓶的作用:安全瓶作用,防止……中的液體倒吸進入……中

或者,平衡氣壓,便于……中的液體順利進入……中

答題模板:

“有理”——化學原理,“有據(jù)”——事實依據(jù)

可采取以下兩種方式:

(1)“正說”——“直接原因+根本目的”

(2)“反說”——“如果……就……”

答題模板:

……存在……平衡,……(條件)使平衡向……(方向)移動,……(結論)

推薦閱讀:

2019 年高考全國一卷化學答題模板 2019 年高考全國二卷化學答題模板 2019 年高考全國三卷化學答題模板 2019 年高考全國三卷物理答題模板 2019 年高考全國二卷物理答題模板

[標簽:高考資訊 復習指導]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wǎng)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