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上課用微信簽到交作業(yè)
2019-05-04 21:23:16網(wǎng)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wǎng)整理
如何讓學生不在課上玩手機,一直是大學老師的難題。各種與手機“斗智斗勇”的課堂故事不斷上演時,南京大學卻“反其道而行之”:提醒學生把手機充足電再來上課。
原來,這門“環(huán)境學——科學世界觀”課程,使用了高大上的“微信點名”,需要學生使用微信平臺,通過規(guī)定時間內(nèi)回答問題的方式來簽到。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微信平臺隨堂交作業(yè),這門課也成了南大首個鼓勵學生用手機的課程。
微信點名沒法逃課了
南大女生小黃選修了“環(huán)境學——科學世界觀”,進入教室后,鄰座的同學告訴她,得加入一個叫“環(huán)境學——科學世界觀”的微信平臺。
讓小黃沒想到的是,點名方式是:關注“環(huán)境學——科學世界觀”微信教學平臺后,必須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回答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以此作為“簽到”。點名時間一過,“簽到流程”自動關閉。
在回答問題之前,還得輸入系統(tǒng)給每節(jié)課隨機生成的編碼,不在教室的同學顯然沒法“濫竽充數(shù)”。“我們在終端接收信息時,只要收到學生的回復,便代表他這次課是來到教室聽講了”,“環(huán)境學——科學世界觀”教學團隊成員之一的孫平老師說。
微信還能交“隨堂作業(yè)”
昨天,揚子晚報記者在微信里關注了“環(huán)境學——科學世界觀”賬號,賬號隨即推送信息,要求輸入學號來注冊,然后便可以按照老師提出的問題,通過平臺來回復相應的選項。
事實上,“點名神器”并不只是點名這么簡單,學生還可以通過微信提交隨堂作業(yè)的答案,平臺會以驚人的效率收集,并向老師反饋:“‘和諧定義——泛指系統(tǒng)有序、均衡、融洽’,針對這一定義,同學們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認同’、‘還有提升的空間’或是‘說不清’,三個選項中選擇一個,大家可以通過微信發(fā)送答案了。”
點贊的學生多過吐槽
揚子晚報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點贊的學生數(shù)量不少。“隔三差五就會有這樣的新聞,老師想盡一切辦法屏蔽手機信號,或是不允許課上玩手機,但‘科學世界觀’這門課卻沒有手機禁令,沖著這一點,就應該給老師點贊。”
不過,也有學生表示,需要通過點名來留住學生的課堂還是有些“奇葩”:“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真要應對微信點名,方法還是有的!”
新聞鏈接
南大有望推廣手機課堂
“據(jù)我所知,在南大目前只有我們團隊是使用微信教學平臺來上課的。”孫平表示。
在昨天下午召開的教學沙龍上,孫平介紹了“基于微信平臺的課堂教學互動模式”。孫平表示,“環(huán)境學——科學世界觀”微信平臺其實2013年的秋季學期就開始第一次使用了,“在期末檢測時,‘對任課教師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的點評’也是學生們必答的一道‘解答題’。”
兩大焦點
為什么要開發(fā)“點名神器”?
班上130人,人工點名太費時間啦
在南京大學的百度貼吧里,議論“點名神器”的學生還真不少。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任課老師采用微信來點名,和選修人數(shù)有著很大關系。“環(huán)境學——科學世界觀”通識課的教學團隊共有4人,南大環(huán)境學院教授左玉輝帶領3名青年教師。
“這門課學分是3分,而且老師們上課也挺有意思的,所以我們都會爭著去選。”一位南大學生表示。作為面向全校開設的通識課,“環(huán)境學——科學世界觀”總共有4個班,每個班都有130人左右。
“如果要對著花名冊一一點名,得花上很長時間。加上和上百名同學的課堂互動,以及出于對教學管理效率的考量,省時而高效的微信平臺便應運而生。”孫平告訴記者,通過相關的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在“點名神器”的約束下,學生的到課率的確提高了不少。
上課時還不敢走神。
學生簽到后刷朋友圈咋辦?
還得回答問題呢,哪有時間玩手機
同學們會不會在微信簽到之后,忍不住刷起朋友圈?
孫平告訴記者,學生的聽課效率也是不降反升,“其實,課堂考勤只是這個平臺的副業(yè),它的主要職能是用于老師課堂教學的輔助,如學生隨堂交作業(yè)的情況,它都會進行周密的統(tǒng)計,并作為老師打分的參考。”
這也就意味著,在允許使用手機的“環(huán)境學——科學世界觀”課堂上,“手機控”們不僅刷不了朋友圈,上課的時候還要聽得更加認真。“很多課堂上都是老師提問,然后點舉手的同學來回答,不舉手的同學愛干嗎干嗎,現(xiàn)在是全班百來號同學,每個人都得答。如果課上不認真聽,光顧著刷朋友圈,答不出問題,肯定沒法蒙混過關。”不少選修這門通識課的學生也告訴記者,課堂上的確“不敢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