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讀的文綜應考策略
2019-04-15 12:07:10本站原創(chuàng)
政治:最后復習發(fā)揮好“錯題本”作用
考生這一階段的復習要以教材、考綱為藍本,結合考綱做好基礎知識的回歸,特別關注“轉變經濟發(fā)展方式”、“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等有變化的考點;瀏覽我省近三年高考題及2013年新課標Ⅰ卷,對于高考?嫉“企業(yè)”、“科技創(chuàng)新”、“政府”等內容的相關知識和考查角度熟記于心;發(fā)揮好“錯題本”的作用,克服以往做題中存在的知識誤區(qū)和思維誤區(qū)。
“時間始終是綜合考試的強敵,我們必須合理調配好政、史、地三科答題時間,合理分配好選擇題和非選擇題的答題時間。一般來說,政治學科的整體答題時間以45分鐘為宜,選擇題嚴格控制在12分鐘以內,而非選擇題平均7-8分鐘一題。”李保珠說,這就要求我們善用瀏覽試卷時間,對非選擇題的考查內容有初步掌握,在答題的間歇進行整體構建,而不是答到相應部分再進行思考和整理。
高考中節(jié)約的永遠不是審題時間。首先要審清設問中的“材料范圍”、“知識范圍”、“試題類型”、“分值”等重要信息,其次要把握好材料的主旨、層次及關鍵語句,尤其是高考中經常出現(xiàn)的圖表題,我們一定要注意對標題、圖表和備注的全面把握,避免信息遺漏。另外,在解題中要及時進行勾畫、做好標注,既有利于試題解答,也便于之后的檢查。
歷史:用歷史學科語言答題準確、精煉
對于2014年高考文綜合歷史題部分題型和設問的基本原則,選擇題基本變化不大。呈現(xiàn)方式上主要是材料性選擇題;設問主要運用反映、據(jù)此可知、強調、表明、意圖等限定語設問,可以分為直選型(表明、強調、體現(xiàn)等詞句)和揭示型(反映、意圖、根本等詞句)兩類,突出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和調動知識能力。
主觀題題型經歷了2道題(40、選做題)到3道題(包括必修的40題、41題和選做題)的演變,并且穩(wěn)定下來,變的只是形式,其考查的本質基本并沒有發(fā)生根本性改變。必做題的設問主要圍繞材料進行四個方面的設問與求答,即歷史事件的背景、演變過程、評析、說明展開。
試題關于選做題的選材,選修一(改革)和選修四(人物)的選材,基本遠離教材。選修二(近代以來的民主思想與實踐)、選修三(20世紀的戰(zhàn)爭與和平)的選材基本與精彩緊密結合。
對于歷史主觀試題(非選擇題)的答題方法,建議考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以分號、句號或省略號把每則材料分段,縮句提取核心思想,通過深入問答“為什么”提取其隱性信息。
建議考生在答題時,要明確問題的提示語、限定語、中心項和求答項。同時,答題的規(guī)范性也很重要:一是序號規(guī)范,大序號、小序號分層書寫。二是語言規(guī)范,表述時要運用教材語言、歷史學科語言和時代語言,準確、精煉。三是邏輯規(guī)范,分層次高度概括出答案,并符合邏輯關系,答案堅持點要全、不展開原則。
地理:試題多與地圖有關幾張重要地圖需回顧
“近幾年的高考地理試題比較穩(wěn)定,能力立意、知識抽樣和不回避熱點是高考出題的特點。”老師分析說,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復習時關注熱點,有意識地提升自己的能力。首先要了解高考考綱中的四個能力要求,即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的能力;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的能力。然后在復習中著重訓練,描述地理事物,該如何描述;對比地理事物,該如何對比;分析地理事物,各類地理事物的成因是什么等等。
抓住地理學科的基本原理和規(guī)律。地理是一門“講理”的學科,理解原理、掌握規(guī)律是答題的關鍵。地理包括五大規(guī)律,即地球運動規(guī)律、大氣運動規(guī)律、地殼物質運動規(guī)律、水體運動規(guī)律、自然環(huán)境地域分異規(guī)律;再是四大區(qū)位理論,即農業(yè)、工業(yè)、城市、交通區(qū)位理論。
地理學科幾乎大部分試題都與地圖有關,這段時間考生要加強對地圖的復習,要拿出地圖冊把它完整看一遍;仡檸讖堉匾牡貓D:中國行政區(qū)劃圖、中國地形圖、世界氣候圖、洋流圖、板塊圖等。不能只是手中有圖,最終要達到心中有圖,高考題當中以前曾經考過沒有圖的題,考生自己需要構建一個圖。畫輔助圖,對答題非常有幫助。
在考前的沖刺階段,要保證每天做一份試卷,這樣可以使考生在幾天后的高考時,不會感到手生,容易找到感覺。但試卷不要過難,應以基礎題目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