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Ⅰ卷高考作文點評
2019-06-07 14:10:39高考網(wǎng)整理
2019年全國Ⅰ卷高考作文點評
廣州市十佳青年語文教師,廣州六中語文教師 肖剛
今年的全國一卷作文繼續(xù)以“任務(wù)驅(qū)動”型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現(xiàn),材料話題非常明確,“復興時代,更要熱愛勞動、尊重勞動”;任務(wù)指令清晰,要求考生就此向“復興中學”的同學寫一篇演講稿,具體要求是“要體現(xiàn)自己的認識與思考,并提出希望與建議”。
題目很好地體現(xiàn)了“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wù),既體現(xiàn)了宏大的社會議題,又切合每一位考生的實際,無論是材料內(nèi)容還是“任務(wù)指令”,甚至包括具體要求,考生和高三備考教師都做了非常完善的準備。應(yīng)該說,這個題目,完全是“意料之中”。另外,不得不說一句,廣州二模的作文題,與此“雷同”。
特別要說的一點是,本題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包袱材料”——“復興中學”,這是非常有價值的“背景材料”,希望考生們能注意到并挖掘充分——我們正處在復興中華民族的偉大征程中,每個人都是追夢人,也是圓夢人,而實現(xiàn)夢想,唯有勞動!唯有熱愛勞動且從我做起!這個“包袱”可以大大提升考生寫作的代入、參與意識,以避免置身事外的泛泛而論。
首先,我們對材料進行簡要分析。題目中的材料可以分為三層來看,第一層主要交代了中華民族的“勞動”優(yōu)秀傳統(tǒng),并指出了勞動與財富、幸福之間的關(guān)系;第二層則直指當今時代以學生為代表的青年人“不理解勞動,不愿意勞動”的社會現(xiàn)實,其中,第二層材料中又包含“以學習為借口”“以人工智能為擋箭牌”“以購買服務(wù)來代替自己勞動”等三種誤解勞動、不愿勞動的具體表現(xiàn);第三層則泛指“不尊重勞動”的社會現(xiàn)象。
其次,我們通過分析材料可以看出命題人的“價值判斷”,三層材料各自的側(cè)重點不同,但是都明顯側(cè)重于指向“體力勞動”,并且直接“拷問”肩負中華民族復興大任、承載祖國未來和希望的考生,即使有“學習任務(wù)、人工智能、家政服務(wù)”,也不能“四體不勤、五谷不分”。換句話說,即使人工智能迅猛發(fā)展和普及,也不能拋棄勞動,尤其是體力勞動。這種“價值導向”既是針對眼下的社會現(xiàn)實,更是對某種勞動教育觀的一種“撥亂反正”。而“不尊重勞動”的現(xiàn)象,則更需引起警惕,如果說“不愿意勞動是一種懶惰的表現(xiàn)”,而“不尊重勞動就是認知上的錯誤”了。因此,在題目的要求上,命題人簡單直接地給出了極為明確的指引,演講稿要“倡議大家‘熱愛勞動,從我做起’”。
最后,關(guān)于本題的寫作角度,其實比較豐富,既可以寫勞動的意義與價值,勞動是個人幸福的依憑,是國家民族進步的源泉;也可以就對勞動的錯誤認識(不參加勞動、不尊重勞動)等現(xiàn)象,進行破立結(jié)合的分析闡釋;還可以“角色交換”反思青年學生不正確的勞動觀是家庭、學校、社會錯誤的教育取向造成的;更可以特別就人工智能這一特定背景,闡述如何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自2016年以來,全國一卷作文保持了很好的穩(wěn)定性,無論是2016年的“獎懲觀”、2017年的“中國觀”、2018年的“未來觀”,還是2019年的“勞動觀”,基本不在審題環(huán)節(jié)“傷害”考生,話題也貼合考生實際并直指當下,個人比較贊賞一卷的命題思路。60分的高考作文,不僅僅考查審題,更需要考查考生的思考表達、價值判斷、社會參與、甚至是眼界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