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滬考心語,一起看春考
2019-12-17 14:00:11網絡整理
再過半個多月,上海高考生就要迎來2020年第一場大考——春考。春考是上海高考的一種獨有形式,顧名思義是在春季完成考試與錄取。追溯上海春考的歷史,從2000年至今已經20年。不過,在2015年之前,上海春考僅向往屆生開放,規(guī)模與影響力遠不如現(xiàn)在。2015年開始,根據(jù)上海高考綜合改革的制度設計,春考向應屆高中生開放,準許本市20余所市屬高校使用春考成績和重在考查學生能力的校測成績開展招生,當年3月完成錄取。
為不影響中學期末考試的正常安排,近些年來,上海春考均選擇元旦之后的第一個雙休日和緊接的周一進行,2020年也不例外?忌谶@三天中,要完成語文、數(shù)學、外語三門考試。其中,外語還發(fā)揮“一年兩考”作用,對于未被春招錄取的考生來說,可以在這次和6月初的外語考試中選擇一次較高成績計入秋考總分。實踐中,很多并不想參加春招錄取的考生也參加了春考三科考試,主要目的無外是實戰(zhàn)練兵,了解自己在全市考生中的大致位序。這樣選擇也算理性,對自己有個相對準確判斷,有利于合理布局。
建議2020年沒有選考物理的考生更加重視春考。根據(jù)教育部的新版科目要求指引,2020年起很多理工類的高校專業(yè)限制了必考物理,對于沒有物理成績的考生來說選擇面變窄。同時,選考物理的考生還有可能報考沒有物理要求的專業(yè),這將進一步加大非物理考生的競爭壓力。而春考招生的所有專業(yè)主要關注考生的語文、數(shù)學、外語成績,后續(xù)校測中也沒有對選考科目的剛性要求,無疑值得非物理考生考慮。
各校投放在春考中的招生專業(yè),基本上是本校特色優(yōu)勢專業(yè),更加重視學生的學習適配性和未來潛力。等到1月下旬春考成績公布之后,有意向躋身春招的考生應當充分利用寒假時間,有針對性地了解擬報院校的專業(yè)情況,選擇其中自己最喜歡、最能適應、成功可能最大的兩個作為志愿對象,并且進行相應校測準備。
喜歡不喜歡、適應不適應主要靠考生主觀判斷。成功可能性的大小,入圍之后的校測表現(xiàn)是決定因素,但那是后面發(fā)生的事情,先要看能不能入圍。根據(jù)上海春招政策,考試院會按照各校提出的投檔比例(一般公辦院校1∶2,民辦院校1∶3)分專業(yè)按志愿由高分往低分投檔,投滿為止。因此,春考分數(shù)越高,主動權和可能性就越大。認真復習,考出滿意的春考成績,是當前的首要任務。
一個很現(xiàn)實的問題是,由于春招計劃總共2000多個,分布到每個專業(yè)往往才幾十個,歷年錄取分數(shù)存在較大變數(shù),考生們拿著自己的成績可能依然難以判斷報考誰家成功概率大。假設已經考慮興趣因素,在此基礎上分析成績可行性,建議考生除了了解往年春招情況,還要關聯(lián)觀察擬報院校往年的秋考錄取平均分(見《2018-2019年上海市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各專業(yè)錄取人數(shù)及考分》一書)。在不非常偏科的前提下,如果預估自己將來參加秋考的6科總成績與之接近,那么不妨可以將之列為志愿對象。(上海市教育考試院黨委書記、副院長 劉玉祥)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