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名校模擬高考作文:不知來處,未有歸路
2020-03-26 16:44:06網(wǎng)絡整理
閱讀下面的漫畫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結(jié)合材料的內(nèi)容和寓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一、作文分析
【文題解析】:漫畫的內(nèi)容是:畫面左下方,有一個裂為兩半的邊緣不齊的蛋殼;右邊是一只剛出殼的小雞(小鴨、小鳥),小雞嘴巴的斜上方寫著“破玩藝兒!”。
結(jié)合生物學知識來看,蛋殼對于小雞而言,如同子宮、胎衣,它孕育過、保護過小雞。
命題初衷:“剛出殼的雞”剛離開蛋殼,就罵它是“破玩意兒”,顯然是瞧不起蛋殼,沒有看到自己的出生曾得益于蛋殼,割裂并否定了自己與蛋殼的關(guān)系。小雞否定蛋殼,說它是“破玩意兒”,其實是在否定自己。
這反映出社會人生的一些什么現(xiàn)象呢?可以就事論事談那些羽翼未豐就忘本的人或事。如果推而廣之,當有深意,可以評說社會人生中的諸多現(xiàn)象。如:我們與父母親情、家鄉(xiāng)風物、中華文明、國家民族等的關(guān)系。
一言以蔽之,漫畫寓意是諷刺社會上“忘本”的人,他們對孕育、培養(yǎng)、幫助、教育過自己的父母、故鄉(xiāng)、學校、社會、文化,沒有感激之心,不懂得回報反哺,反而輕視、看不起,甚至指責、辱罵。
可提出正面觀點:學會(對生我養(yǎng)我的父母、家鄉(xiāng)等)心懷感恩,要知恩圖報,尋找并了解自己的“根”。
也可從反面提出觀點:不可“出殼”“忘”本,不可忘“己”所“出”,不能忘掉自己本來的境況或自身的本源,不可忘恩負義,等等。
從小雞的角度行文最好,從蛋殼的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不宜從反面寫,比如“打破那個墨守成規(guī)的殼子就會獲得不一樣的生命”,比如“罵雞蛋殼是一種‘破舊’(批判舊思想)”。
【佳作賞析】:不知來處,未有歸路
哲學經(jīng)常有這么兩個問題,你從哪里來,要到哪里去。而要明晰到哪里去,我想首先需要明白從哪里來——不知來處,未有歸路。
一只破殼的小雞鄙夷它所誕生的那一個殼。殊不知,正是這破碎的蛋殼,才養(yǎng)出了它蓬松的羽毛,尖銳的雙爪,明亮的眼睛。就像現(xiàn)在的許多年輕人,敵視他們的同胞,自卑他們的出身,贊美著異鄉(xiāng)的月明,這是怎樣一種可悲的現(xiàn)象。這些人宛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是永遠漂泊不定的浮萍,只能承受著貧瘠的精神帶來的心靈空虛,惶惶而不可終日。
一個健全的人格需要對自我明智而清醒的認知。“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汪清亮的山泉應歸功于那清澈的水源;一個對自我充滿堅定信念的人應對自己的故土,自己的來處有著崇高的敬意與深切的熱愛。“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故土難離,落葉歸根是無數(shù)中國人的情結(jié)。也正是這份情結(jié),驅(qū)使在戰(zhàn)爭年代的人們拋頭顱灑熱血救亡圖存,在建設年代的人們遠赴重洋,學成歸國,報效祖國。且看今日的北斗、天眼、嫦娥、玉兔,它們背后那無私奉獻的人們哪一個不滿懷對家國的熱愛,對來處的深刻認知?
而不識來處的人往往扭曲了認知,蒙蔽了內(nèi)心,踏上不歸之路。一百多天的暴亂讓東方明珠蒙塵,這些享受著大陸給養(yǎng)的年輕人,忘卻了自己黑色的眼睛,黃色的皮膚,蒙上了面罩,用暴力來爭取所謂的“自由”,跪在地上乞求西方的施舍,對于祖國的關(guān)愛卻嗤之以鼻,也無怪那“廢青”之名了。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更何況今日的中國欣欣向榮,繁榮昌盛。轉(zhuǎn)眼看那些臺獨、疆獨、藏獨分子也不正是缺失了對于來處的認知與熱愛,被不懷好意之人輕易挑撥,就走上了這么一條黑暗的死路。
一個蓬勃向上的國家要想走得長遠必須重視自己的來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充分肯定五千年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積淀。這擁有著兩方面的意義:其一,以史為鏡,可明得失,深刻把握已走過的路可有助于規(guī)避未來的風險,使復興之路更為平衡。其二,明來處來立自信,深刻把握認識五千年的輝煌成就可以樹立強大的文化自信,進而演化為巨大的精神動力。
宋玉有言“夫風生于地,起于青萍之末”。強風暴來自細小的塵埃。來處即是源頭,有來才有歸。不知來處,未有歸路。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