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nèi)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理綜復習方法 > 高考倒計時30天---高考理科綜合高效復習

高考倒計時30天---高考理科綜合高效復習

2022-04-12 15:39:28高考網(wǎng)整理


高考

  物理:聚焦必備知識,強化關鍵能力

  作者:陳訓毅 李彩霞

  湖北省黃岡中學


  在高考評價體系中,明確了“必備知識、關鍵能力、學科素養(yǎng)、核心價值”四層考查內(nèi)容,物理的復習備考要重點關注“必備知識”的復習和“關鍵能力”的提升,具體表現(xiàn)在:

  精讀課本,回歸教材,強化基礎知識應用。高中物理課程在結構上注重為全體學生打好共同基礎,重視對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的理解和掌握,物理試題也側重于對基本概念、基本規(guī)律的考查。

  考前復習需要認真梳理教材、回歸教材,對課本上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公式、物理規(guī)律,要追根溯源,找到本質的關聯(lián)和區(qū)別,例如電場強度和磁感應強度這兩個物理量的引入、動量定理和動能定理的關系、加速度定義式和決定式的區(qū)別。

  理清脈絡,搭建體系,重構物理知識框架。物理學科立足于各部分內(nèi)容之間的聯(lián)系,考查綜合運用物理學概念、規(guī)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要將整個高中物理課程按照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近代物理等模塊,分別進行梳理,將各部分知識串聯(lián)起來,形成更加全面、完整的認知結構,從整體上分析各種現(xiàn)象的本質和規(guī)律。

  抓住主干,突出重點,把握復習備考策略。沖刺階段的復習,無須面面俱到,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抓住主干知識;在復習過程中要主動降低難度,回歸基礎,重點練習基礎題和中等難度題,對于常見的考點和易錯點,要注重反思,多進行歸納總結,加深理解;每天要有適量的訓練時間,保證答題的熟練度和精準度,合理利用零散時間,可將整套題分拆為選擇題、實驗題、計算題三個模塊進行專項訓練。

  制定計劃,明確方向,避免陷入復習誤區(qū)。臨近高考,時間緊、任務重,學生容易陷入各種各樣的誤區(qū),比如:對自己信心不足,焦慮、浮躁不安,缺乏努力方向,對于教師安排的復習內(nèi)容隨便應付;過于迷信“押題卷”“刷題卷”,利用大量的時間去做套題,不能針對自己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重點突破;輕視日常訓練中出現(xiàn)的錯誤,不注重答題規(guī)范;習題訓練只求數(shù)量不求質量,無法從錯題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歸納總結。

  復習一定要制定好短期和長期的復習計劃,明確階段性學習目標,避免陷入以上的復習誤區(qū)。

  剖析原理,規(guī)范操作,重視物理基礎實驗。要加強基礎實驗的復習,能夠結合實驗目的自主挑選實驗儀器,設計實驗步驟,處理實驗數(shù)據(jù),反思實驗結果,提出改進措施。

  對于同一個基礎實驗,能夠嘗試提出不同的方案,加深對實驗的理解。例如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中,是否需要平衡摩擦力,是否需要滿足鉤碼的質量小于滑塊的質量這個條件,如果增加傳感器,如何改進實驗等。

  聚焦熱點,強調應用,關注前沿科技話題。教育部考試中心提出要深化考試內(nèi)容改革,優(yōu)化情境設計,增強試題開放性、靈活性。

  因此復習時既要兼顧基礎性,又要注重新穎的物理情境,關注前沿科技話題,尤其是國家重大科技工程,比如天問一號拍攝高清火星影像圖、華龍一號核電機組、遠距離量子糾纏純化、高溫超導高速磁浮工程化樣車、嫦娥五號返回地球等。

  化學:對知識與方法進行重構

  作者:周學工

  浙江省海寧市教師進修學校教研員、高級教師


  化學課程的育人功能主要體現(xiàn)在四個方面:一是傳授基本觀念和關鍵能力,辨析科學事實;二是啟迪科學思維和方法,解決真實問題;三是培育科學精神和品質,認識學科價值;四是弘揚愛國精神,樹立報效祖國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高考作為教育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必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發(fā)揮考試的正確育人導向,發(fā)揮立德樹人、服務選材、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

  轉變觀念 跳出循環(huán)

  回顧歷年來全國化學高考的真題,大多是圍繞社會生活中的重大時代主題和化學前沿成果,精心選取日常生活、生產(chǎn)環(huán)保、學術探索、實驗探究等情境素材,聚焦學科主干內(nèi)容,創(chuàng)新試題呈現(xiàn)方式和信息呈現(xiàn)形式,突出對信息整理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查,既考查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和關鍵能力,又發(fā)揮化學科學的育人價值和作用。

  一般學校在高三復習過程中比較常見的問題是“四重四輕”:重教輔,輕教材;重知識,輕思維;重答案,輕過程;重講解,輕體驗。特別是到了考前最后一個月的時間,很多教師常采用“練習+講評”“考試+講評”的模式,從而出現(xiàn)了學生拼命刷題、教師批改講解的無趣無效狀態(tài),導致師生的身心疲憊和焦慮。

  在最后的復習階段,化學教師要轉變觀念,從“練+講+考”的循環(huán)圈中跳出來。通過對高考真題的深入研究,追本溯源,通過“主題”鏈接教材重點課題、熱點知識專題和創(chuàng)新功能性試題,對教材知識和解題方法進行重構,讓學生對知識專題進行自主構建,從而尋找復習的聚焦點和突破點。

  抓住主干內(nèi)容

  高中化學的主干內(nèi)容包括基本概念與研究方法、物質結構與性質、化學反應原理、無機物的制備及其應用、實驗基礎與科學探究、有機合成及應用等內(nèi)容。通過主題鏈接教材課題,就是要有意識地把各大板塊知識進行應用關聯(lián)重組,使之相互聯(lián)系、相互印證。

  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來構建教學主題,使學生頭腦中原有的知識模塊化和功能化,促進學生知識和能力的同步提升。例如在復習鹽的水解與弱電解質的電離相關內(nèi)容時,可以設計以下的教學流程:

  歸納已學過的水解反應→鹽水解反應的基本形式→從復分解反應的角度理解有“弱”才水解→以CH_3COONa為例分析CH_3COO水解平衡常數(shù)與CH_3COOH電離平衡常數(shù)的關系→越“弱”越水解→結合平衡常數(shù)分析同濃度CH_3COOH和CH_3COONa的混合液酸堿性、同濃度HCN和NaCN混合液的酸堿性→兩組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的比較→結合平衡常數(shù)分析NaHCO_3、NaHSO_3、KHC_2O_4溶液的酸堿性及有關微粒濃度大小。

  復習元素化合物時,要指導學生用結構和原理來理解元素及其單質、化合物的性質。例如,強調化學鍵、分子間作用力對物質性質的影響,通過作用力將微觀與宏觀建立起一個通道;設計平衡思想指導下具有變化觀的教學主題,深刻理解元素及其化合物、電化學、能量、平衡移動等問題;從宏觀、微觀兩個層面以及定性與定量兩個角度分析化學現(xiàn)象和化學問題。

  化學反應原理試題一般都是以工業(yè)生產(chǎn)中的連續(xù)反應或平行反應(競爭反應)作為情境素材,主要考查焓變(物料核算、能量核算、經(jīng)濟核算)、化學平衡常數(shù)(物質平衡轉化的問題)、化學反應速率和工業(yè)生產(chǎn)安全問題,主要從平衡和速率兩個角度來分析。

  化學平衡以平衡常數(shù)為核心進行計算,化學速率主要分析其影響因素,最后又回歸到溫度來進行調節(jié)。再比如在電化學復習中,要讓學生重點關注電解質溶液中的離子行為。

  在實驗化學復習中,最好選擇物質的制備來設計主題教學,因為這是最完整的過程。讓學生充分理解實驗目的、方法、結果、結論四個方面,核心是分離與提純,重點是操作規(guī)范,難點是操作背后的原理。

  這就要求學生能依據(jù)實驗基本原理,以達成實驗目的為基本出發(fā)點,借鑒和運用中學化學中的基本實驗方法,優(yōu)先分析作為實驗第一要素的物質體系,全面考慮實驗器材和藥品、實驗要求等限制條件與實驗安全、尾氣處理、方法選用等方面的問題,完成對化學實驗的設計、分析或評價。

  錯題尋因分析

  在復習教學中,除了圍繞以上主題以外,我們還可以開展學生錯題尋因分析主題教學。從問題解決的視角看,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運用從學科課程中所獲得的知識和技能解決真實而有意義、復雜甚至不可預測的情境問題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綜合品質和關鍵能力。

  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在真實問題情境中依據(jù)物質結構和性質、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知識,開展綜合分析、實踐模型認知和證據(jù)推理,能夠促進學生對化學問題的認識方式的發(fā)展,進而實現(xiàn)從化學學科知識向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選用的相關問題要增強探究性、活動性、實踐性、開放性和層次性,以充分體現(xiàn)其提升學生綜合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功能。在分析試題的過程中要對學生答題進行分析,特別是語言表述、答題的思維和規(guī)范,要細化學生答題反饋,充分利用反饋信息,對難點問題分類整理,尋找深層原因,及時查漏補缺,通過試題的模型分析構建主題教學,提高復習效率。

  生物:精講精練,體現(xiàn)學科特點

  作者:嚴貽蘭 吳紅衛(wèi)

  湖北省黃岡中學


  課程標準是高三復習階段開展教學的基本依據(jù),根據(jù)《中國高考評價體系》中“一核四層四翼”的要求,生物學學科的高考命題趨勢是以情境為載體,考查學生的學習及應用能力。

  較之以前,更加注重對考生的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等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考核。在高三復習的最后階段,教師應立足學科特點,把準復習脈搏,避免刷題背書等簡單低效的復習手段,真正實現(xiàn)知識的融會貫通。后期復習備考應注意以下幾點:

  回歸教材,構建知識體系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到了二輪復習的階段,學生的很大一部分問題,其實是因為基礎知識遺忘造成的。

  有的學生不注重學科內(nèi)在特點和知識間的縱橫聯(lián)系,沒有從理解單一知識點遷移到理解整個知識結構框架上來而導致其能力難以提升。很多教師也看到了這一點,告訴學生要多背書、做書中填空題,這種復習既單調枯燥又耗費了寶貴時間,往往事倍功半。

  因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將各知識點連成線、結成網(wǎng),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注重跨章節(jié)、跨教材的融合,以核心“大概念”構建知識體系。把簡單的知識獲取轉換到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上來。

  課堂要留有時間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如在表述相關概念的內(nèi)涵與外延、相關原理的應用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注重知識點的拓展與銜接,這樣學生復習過程中就需要深層思考,往往學習起來生動活潑且事半功倍。

  創(chuàng)設新情境,構建微專題

  微專題以“點”為突破口,基于學生的真實問題進行構建。以微專題進行復習在很好地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及時彌補復習中所暴露問題的同時,還可以活化知識的運用,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知識結構。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以新材料及新的組織形式等靈活運用微專題引領學生復習,能讓學生深度參與,突出能力培養(yǎng),促進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提高復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例如在以“溶酶體”為微專題進行復習時,可將溶酶體酶及溶酶體的來源、溶酶體的功能(胞內(nèi)消化及細胞自噬)、溶酶體pH值低的原因(物質運輸、H^+泵)及抗原處理等知識點有機聯(lián)系起來,形成知識網(wǎng)絡。

  在進行“病毒”微專題復習時,以新冠病毒為例,將病毒的種類、結構、習性、危害、檢測方法、免疫,遺傳信息的傳遞與表達、基因探針及誘導劑等分散的知識充分地系統(tǒng)化,由點到面更好地構建知識網(wǎng)絡,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構建微專題的復習方式可以培養(yǎng)學生根據(jù)問題情境,合理地調動利用相關知識做出科學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激發(fā)探究欲望,凸顯學科特質

  在實驗專題的復習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對課本實驗原理、方法理解的分析,即為什么要這樣做?出現(xiàn)相應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為何教材要安排這樣的實驗步驟?(例如,加另外的試劑檢測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有時也可以對課本相應實驗進行深化拓展,例如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原本為驗證性實驗。在原有實驗的基礎上,學生提出以下實驗課題并進行探究。

  探究溫度對綠葉中色素含量的影響,探究不同畫線方法對層析的影響,探究綠葉中色素的功能等;并及時關注生成性問題的再探究,如為什么點樣處有其他非綠色的色素帶?層析后出現(xiàn)5條色素帶,是發(fā)現(xiàn)了一種新的色素嗎?獼猴桃中葉黃素的含量較多,能用本實驗的方法提取出來嗎?除此之外還可對課本實驗進行再拓展。例如,將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拓展為離子跨膜運輸探究實驗。

  生物學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支撐。簡單背記達不到真正的實驗復習目的。而培養(yǎng)學生開展探究性自主學習能力則是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能反映出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所達到的層次。

  精準命題,精講精練

  在高三復習沖刺階段,時間非常寶貴。盲目刷題會浪費學生大量復習時間,有可能導致學生不會的知識總是不會,會的考過無數(shù)遍,得不償失。因此教師應組織學生精準適度檢測。

  教師如何精準命題呢?

  一是要深入研究課標、教材、高考題以及高考評價體系。

  二是要加強學情研究,如學生難以理解的核心問題有哪些?學生敘述不清楚的生理過程有哪些?學生需要繼續(xù)提升的能力有哪些?

  三是要研制命題“雙向細目表”,實行“一表多考”,全面把握“考什么”和“怎么考”的問題。師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切忌貪多求全,避免題海戰(zhàn)術。嘗試多圍繞生活、學習和實踐情境、科學實驗和科學探究情境及生命科學史情境來命題,將理解能力、實驗探究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關鍵能力的考查作為考查內(nèi)容的重心。

  教師還要注意精講精練,講評時應指出試題的立意、命題的角度、常見誤區(qū)、典型思路及拓展類型等。要求學生認真分析試題丟分的原因,仔細體會,悟出新意,并且一定要主動追根溯源,回歸教材,達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效果。同時做好題干的圖文信息轉化工作,培養(yǎng)學生快速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相關推薦:

  高考理綜復習方法

  高考理綜復習攻略,理科生必看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

[標簽:高考理綜 理綜復習方法]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gaokao_com

  • 高考


高考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