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考總復習 > 高考地理復習方法 > 高中地理專業(yè)名詞解釋及易混概念比較 1

高中地理專業(yè)名詞解釋及易混概念比較 1

2023-11-16 18:08:08網(wǎng)絡轉載


高考

  高中地理專業(yè)名詞解釋及易混概念比較

  必修一自然地理: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

  【天體】:宙空間的物質的存在形式。包括星云,恒星,行星,流星,彗星,星際塵埃等,人類發(fā)射進太空的人造衛(wèi)星、宇宙飛船、空間實驗室、各種探測器則被稱為人造天體。

  【天體系統(tǒng)】:天體因互相吸引和互相繞轉,從而形成天體系統(tǒng)。天體系統(tǒng)具有層次性。以地球為例,按從低到高的級別,依次為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和總星系。

  【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亦稱礦石燃料,化石燃料中按埋藏的能量的數(shù)量的順序分有煤炭類、石油、油頁巖、天燃氣、油砂以及海下的可燃冰等,是不可再生資源。

  當發(fā)電的時候,在燃燒化石燃料的過程中會產(chǎn)生能量,從而推動渦輪機產(chǎn)生動力。舊式的發(fā)電機是使用蒸汽來推動渦輪機的,F(xiàn)時,很多發(fā)電站都已采用燃氣渦輪引擎,那是利用燃氣直接來推動渦輪機的。

  人類不斷地燃燒化石燃料而排放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的主來源之一),是加快全球變暖的因素之一。

  【生物能】:以生物為載體將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的一種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其蘊藏量極大。在各種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質是貯存的太陽能,更是一種唯一可再生的碳源,可轉化成常規(guī)的固態(tài)、液態(tài)和氣態(tài)燃料。因此靠種植來減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從而減低溫室效應。

  【太陽輻射能】:太陽的輻射能幾乎全部來自其內部的熱核反應。太陽源源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將熱量傳遞給地球稱之為太陽輻射。

  【太陽能利用率】:一般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農(nóng)作物通過光合作用所產(chǎn)生的有機物中所含的能量,與這塊土地所接受的太陽能的比。實際利用值一般小于理論值。

  提高光能利用率的方法:延長光合作用時間(如復種),增加光合作用面積(如合理密植間作套種),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如控制光照強弱和成分增加CO2濃度、合理施肥)等。

  【太陽活動】:太陽大氣層里一切活動現(xiàn)象的總稱。主要有太陽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陽風等。黑子和耀斑是太陽活動的重要標志。太陽活動具有周期性(約11年)和整體性(同步起落)。太陽活動的影響:影響無線電短波通信;產(chǎn)生磁暴現(xiàn)象;高緯度地區(qū)出現(xiàn)極光;與一些自然災害有關等。

  【光照和熱量】:

  光照——主要是指直接來自太陽輻射的能量。光照的多少主要取決于日照時數(shù)的多少,而影響日照時數(shù)的因素主要與晝夜長短、天氣、海拔高度有關。通常太陽高度角越大,晴天多,日照時數(shù)越長,光照就越充足。一般在光照充足的地區(qū),農(nóng)作物光合作用強,單產(chǎn)高,比如新疆的長絨棉、青藏高原的青稞。

  熱量——是指某一地區(qū)在特定的氣候條件下所能獲得的熱量,它是太陽輻射和地表、大氣各種物理過程的綜合結果。一個地區(qū)的熱量主要取決于緯度位置和海拔高度。一般來說,緯度低,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多,熱量高;緯度高,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少,熱量低。熱量狀況最直觀的描述就是溫度。

  區(qū)別——光照充足的地方,熱量不一定豐富,例如青藏高原光照充足但熱量不足。

  【晝夜更替】:由于地球自身不發(fā)光也不透明,太陽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產(chǎn)生晝夜現(xiàn)象。再加上地球不斷地自西向東自轉,地球上產(chǎn)生了晝夜更替。

  【地方時】:一般也叫當?shù)貢r間。指按本地經(jīng)度測定的時刻。越往東,時間越早,時刻數(shù)值越大。

  【時區(qū)和區(qū)時】:將全世界經(jīng)度每相隔15度劃一個區(qū)域,全球一共有24個區(qū)域,稱為時區(qū)。在每個區(qū)域內都采用統(tǒng)一的時間標準,稱為“區(qū)時”。

  【日期】:以自然日界線(0時所在經(jīng)線)和國際日界線(人為規(guī)定,大致與180°經(jīng)線重合)作為劃分新舊一天的分界,來定義日期的更替。

  【日界線與180°經(jīng)線】:區(qū)別——日界線有兩條,一條是時刻為0∶00的經(jīng)線,經(jīng)度不定,一條是與180°經(jīng)線不完全重合的線,由于180°經(jīng)線跨過太平洋上的一些島嶼,為了使島嶼保持一致的日期,日界線在太平洋有三折,因此越過180°經(jīng)線日期可能變化也可能不變。

  【地球自轉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轉而使地球表面做水平方向運動的物體受到與其運動方向相垂直的力,稱為地球自轉偏向力。地轉偏向力不會改變地球表面運動物體的速度,但可以改變運動物體的方向。

  【黃赤交角】:地球公轉軌道面(黃道面)與赤道平面的交角,稱為黃赤交角,決定了太陽直射點移動的南北范圍。

  【太陽直射點】:太陽光線與地面切線呈垂直狀態(tài)的位置稱為太陽直射。由于地球是曲面,在某一時刻有且僅有一個直射點。

  由于地球自轉,直射點也會不斷隨太陽自東向西移動,同一天內(日運動)可看作是直射在某一緯度,沿著緯線自東向西運動。

  由于黃赤交角存在,直射點產(chǎn)生了年運動,在南北回歸線之間移動。

  【晝長夜短】:晝夜長短的判讀關鍵在于明確直射點所在的半球,可以通過此時材料所給的日期推理。二分日,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直射點在哪個半球,那個半球就晝長夜短,另一個半球則晝短夜長。

  【極晝極夜】:出現(xiàn)在極圈以內的現(xiàn)象。極晝極夜開始都是從極點開始向極圈擴大的。極晝極夜時間長度:極點極晝極夜各為半年,極圈極晝極夜時間長度為1天,長度由極點向極圈遞減。

  【太陽高度,正午太陽高度角】:太陽高度角是指太陽光的入射方向和地平面之間的夾。晝半球,太陽光線在地平面之上,太陽高度大于0;夜半球,太陽光線在地平面之下,太陽高度小于0;晨昏線上,太陽光線在地平線上,太陽高度等于0;

  是指一天中正午時刻的太陽高度,它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陽高度。此時太陽輻射強度最大。

  【日出方位】:日出方向一定為東,直射點在赤道則全球正東升,正西落。直射點進入北半球,則全球(不包括極晝極夜地區(qū))太陽東北升,西北落。出現(xiàn)極晝極夜現(xiàn)象地區(qū)則正北升,正北落。

  直射點在南半球則全球不包括極晝極夜地區(qū))太陽東南升,西南落。出現(xiàn)極晝極夜現(xiàn)象地區(qū)則正南升,正南落。

  【太陽視運動】:太陽在一天中移動的軌跡。一般三點連線可以成軌跡。日出日落點以及正午太陽的方位。三點連線,可讀出太陽移動的軌跡。

  【季節(jié)、節(jié)氣】:現(xiàn)今通用以天文季節(jié)與氣候季節(jié)相結合來劃分四季。即3、4、5月為春季,6、7、8月為夏季,9、10、11月為秋季,12、1、2月為冬季。

  節(jié)氣是指二十四個時節(jié)和氣候,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nóng)事的補充歷法,是中華民族勞動人民長期經(jīng)驗的積累成果和智慧的結晶。

  24節(jié)氣分別為: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地震波】:地震波是指從震源產(chǎn)生向四外輻射的彈性波,分為橫波(P波)和縱波(S波)。地球內部存在著地震波速度突變的不連續(xù)面: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

  【內部圈層】: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將地球內部由外而內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圈層。

  【上地幔的結構】: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分為:上地幔的頂部,上地幔的上部以及上地幔的下部。

  【軟流層】:存在于上地幔上部。

  【巖石圈】: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組成。巖石圈下面是軟流圈。巖石圈可分為6大板塊: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

  【地球的外部圈層】:地球的外部圈層可分為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各個圈層既圍繞地表可各自形成一個封閉的體系,同時又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相互作用,并共同促進地球外部環(huán)境的演化。

  【生物圈】:生物圈是指地球生物及其活動范圍所構成的一個極其特殊和重要的圈層,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的總稱。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以及巖石圈的頂部。

  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

  【對流層】:對流層是地球大氣層靠近地面的一層。地面是近地面大氣最主要、最直接的熱源。它同時是地球大氣層里密度最高的一層,它蘊含了整個大氣層約75%的質量,以及幾乎所有的水蒸氣及氣溶膠。

  【對流運動】:空氣對流是指由于地面受熱不均,進而導致空氣受熱不均,受熱的空氣膨脹上升,而受冷的空氣下沉而形成的這種現(xiàn)象。

  【平流層】:位于對流層和高層大氣之間。含有豐富的臭氧,因此其上半部分由于吸收了大量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而被加熱。故之在這一層,氣溫會因高度而上升。正因為平流層的上部熱下部冷,所以平流運動特別顯著。

  【太陽短波】:太陽輻射能在可見光線(0.4~0.76μm)、紅外線(>0.76μm)和紫外線(<0.4μm)分別占50%、43%和7%,即集中于短波波段,故將太陽輻射稱為短波輻射。

  【大氣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當太陽輻射通過大氣層到達地面的過程中,由于大氣對它有一定的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達地面的總輻射有明顯削弱,特別是波長短的輻射能削弱顯著,這種現(xiàn)象稱為大氣削弱作用或衰減作用。

  【地面長波輻射,大氣長波輻射】:地球-大氣系統(tǒng)所處的溫度為200~300K,在這樣的溫度條件下,地面和大氣的輻射能主要集中在4~120μm之間,均為肉眼所不能看見的紅外輻射。因為比太陽輻射的波長(0.15~4微米)要長得多,所以氣象學習慣上把地面和大氣的輻射稱為長波輻射。

  【大氣逆輻射】:大氣吸收地面長波輻射的同時,又以輻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大氣輻射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大氣輻射中向下的部分,因為與地面輻射方向相反,稱為大氣逆輻射。

  【地表反射率】:地表反射率是指地面反射輻射量與入射輻射量之比,表征地面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和反射能力。反射率越大,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越少;反射率越小,地面吸收太陽輻射越多。

  地面反射率的大小取決于地面的性質和狀態(tài)。一般來說,深色土壤的反射率比淺色土壤小,潮濕土壤的反射率比干燥土壤小,粗糙表面的反射率比平滑表面小,陸地表面的平均反射率為10—35%,新雪面反射率最大,可達95%。水面反射率隨太陽高度角而變,太陽高度角愈小反射率愈大。

  【熱力環(huán)流】:由于地面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huán)流,稱為熱力環(huán)流。它是大氣運動的一種簡單的形式。其形成過程為:受熱地區(qū)大氣膨脹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氣壓,而高空形成高氣壓;受冷地區(qū)相反,從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氣壓差,促使大氣的水平運動,形成高低空的熱力環(huán)流。

  【氣壓差異】:由于大氣受熱不均,同一水平面產(chǎn)生氣壓差異。

  【水平氣壓梯度力】:單位距離間的氣壓差叫做氣壓梯度。只要水平面上存在著氣壓梯度,就產(chǎn)生了促使大氣由高氣壓區(qū)流向低氣壓區(qū)的力,這個力稱為水平氣壓梯度力。

  【大氣的水平運動】:同一水平面產(chǎn)生氣壓差,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形成大氣的水平運動——風。風是一個矢量,用風向和風速表示。

  【近地面風和高空風】:

  高空的風是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和地轉偏向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風向與等壓線平行。

  近地面的風是在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風向與等壓線斜交。

  【海風、陸風、山風、谷風、城市風】:風的形成在于氣壓差異,而產(chǎn)生氣壓差異的原因在于氣溫差異,而風向的轉變在于受熱情況的變化。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海風和陸風:白天吹海風,晚上吹陸風。

  山坡和山谷的受熱差異形成山風、谷風:白天吹谷風,晚上吹山風。

  城市風是單一風向,因為城市氣溫相對于郊區(qū)高,氣壓相對較低,近地面的風由郊區(qū)吹向城市。

  【等壓線與等壓面】

  等壓線:把在一定時間內氣壓相等的地點在平面圖上連接起來所成的封閉線。等壓線是一個平面上氣壓高低的情況,用來表示氣壓在一個水平面上的差異。

  等壓面:是指氣壓相同的面。如果近地面受熱均勻,則等壓面是一個平面。此時等壓面在垂直方向上可以認為與等高面平行或重合。但隨著海拔高度的增加,氣壓值減小。因此,等壓面用來表示氣壓在垂直方向上的變化狀況。

  【氣壓帶】氣壓帶,是由于地球表面緯度高低不同,接受太陽輻射的多少不同,于是形成不同的氣壓區(qū)域,這些區(qū)域稱為氣壓帶。

  主要有[赤道低氣壓帶](赤道為中心);[副熱帶高氣壓帶](30°為中心);

  [副極地低氣壓帶](60°為中心);[極地高氣壓帶](90°為中心)。

  【風帶】全球性大氣環(huán)流分布在不同緯度位置,形成了不同性質的大氣水平運動地帶,叫做風帶。

  主要有:低緯信風帶(北:東北;南:東南)

  中緯西風帶(北:西南;南:西北)

  極地東風帶(北:東北;南:東南)

  【赤道無風帶】赤道無風帶出現(xiàn)在赤道附近對流層底層風向多變的弱風或無風帶。赤道無風帶是指赤道附近南、北緯5°之間的地帶。這里太陽終年近乎直射,是地表年平均氣溫最高地帶。由于溫度的水平分布比較均勻,水平氣壓梯度很小,氣流以輻合上升為主,風速微弱,故稱為赤道無風帶。

  【副熱帶高壓脊】:副熱帶高壓是一個在太平洋上空的半永久性高壓環(huán)流系統(tǒng),一般采用副熱帶高壓內東西風的分界線來表示,我國常用120°E上副熱帶高壓的脊線所在的緯度的變化來表示副熱帶高壓的南北移動,即副熱帶高壓脊線。副熱帶高壓脊(簡稱副高)是一個重要天氣系統(tǒng)。在預測熱帶氣旋移動時,我們必然要留意副高的強度,它的脊線位置等等。另外,副高不但會影響熱帶氣旋的路徑,它還會影響到東亞地區(qū)的旱澇狀況。因此,在預測天氣時,了解副高的強度和位置變化是絕對有助我們預測天氣變化。

  【副熱帶海區(qū)】: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下的海區(qū)。

  【回歸荒漠帶上的綠洲】:地球上南北回歸線附近地區(qū),由于處在副熱帶高氣壓帶或信風帶控制下,盛行熱帶大陸氣團,降水量小而蒸發(fā)量大,所以氣候干旱。世界上的沙漠多分布在這里,故稱為“回歸沙漠帶”。但是,這一帶并非到處都少雨。例如我國華南地區(qū),雖然地處北回歸線附近,但因位于大陸東岸,地理位置優(yōu)越,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每年夏季風和臺風從海洋上帶來大量水汽,造成豐沛的降水。因此,這里氣候溫暖濕潤,水熱充足,植被繁茂。特別是廣東省的鼎湖山,森林茂密,萬木蔥蘢,恰似鑲嵌在華南大地上的一顆綠色明珠,贏得了“回歸沙漠帶上的綠洲”之美譽。

  【副熱帶無風帶、少雨帶】:副熱帶無風帶分布在南、北半球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范圍內,氣流以下沉運動為主,水平運動微弱,靜風頻率高;同時因下沉絕熱增溫,故空氣干燥,云量很小。世界上的大沙漠多分布于此。相傳從大西洋運馬往西印度群島的帆船,進入副熱帶高壓所在的緯度時,接連幾周平靜無風,無法航行,終因水和糧食用盡,不得不將馬匹投入海中,故歐美各國常用馬緯度作為副熱帶高壓的同義詞。

  【冷高壓、熱低壓、冷低壓、熱高壓】

  熱力狀態(tài)下,氣溫與氣壓的關系是相反的,氣溫升高,氣壓則降低。

  赤道低氣壓帶為熱力因素形成,為熱低壓;

  極地高低壓帶為熱力因素形成,為冷高壓;

  副熱帶高氣壓帶為動力因素(氣流下沉堆積)形成,為熱高壓。

  副極地低氣壓帶為動力因素(氣流被迫抬升)形成,為冷低壓。

  【季風】由于大陸和海洋在一年之中增熱和冷卻程度不同,在大陸和海洋之間大范圍的、風向隨季節(jié)有規(guī)律改變的風,稱為季風。形成季風最根本的原因,是地球表面性質不同,熱力反映的差異。由海陸分布、大氣環(huán)流、大陸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為周期的大范圍的冬夏季節(jié)盛行風向相反的現(xiàn)象。分為夏季風和冬季風。

  【鋒面】當性質不同的兩個氣團,在移動過程中相遇時,它們之間就會出現(xiàn)一個交界面,叫做鋒面。鋒面與地面相交而成的線,叫做鋒線。一般把鋒面和鋒線統(tǒng)稱為鋒。所謂鋒,也可理解為兩種不同性質的氣團的交鋒。由于鋒兩側的氣團性質上有很大差異,所以鋒附近空氣運動活躍,在鋒中有強烈的升降運動,氣流極不穩(wěn)定,常造成劇烈的天氣變化。在這一過渡帶里溫度變化特別大。

  【冷鋒、暖鋒、準靜止鋒】

  按照熱力學分類方法,若冷氣團主動推動暖氣團,則稱為冷鋒。反之稱為暖鋒。若冷暖氣團相當,則稱為準靜止鋒。若冷鋒追上暖鋒,則會形成準靜止鋒。

  【過境前、過境時、過境后】:以鋒線所在的位置為過境時,鋒面移動前方為過境遷,后方為過境后。

  【低壓、高壓、氣旋、反氣旋】:

  低壓——在等壓線分布圖上,凡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低于四周的區(qū)域,叫做低壓。

  氣旋——在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低壓的氣流從四面八方流向中心,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半球形成逆時針方向流動的大旋渦(南半球形成順時針方向流動的大旋渦),即氣旋。

  高壓——在等壓線分布圖上,凡等壓線閉合,中心氣壓高于四周的區(qū)域,叫做高壓。

  反氣旋——在氣壓梯度力的作用下,高壓的氣流由中心向外流出,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半球形成順時針方向流動的大旋渦(南半球形成逆時針方向流動的大旋渦),這種旋渦與氣旋正好相反,所以叫反氣旋。

  區(qū)別——低壓、高壓是對天氣系統(tǒng)氣壓狀況的描述;而氣旋、反氣旋則是對天氣系統(tǒng)氣流狀況的描述,它是影響天氣變化的重要天氣系統(tǒng)。

  【低壓槽、高壓脊】:從高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qū)域,叫高壓脊,好比地形上的山脊;從低氣壓延伸出來的狹長區(qū)域,叫低壓槽,好比地形上的山谷。高壓脊溫度大于等壓線平坦處,低壓槽溫度低于等壓線平坦處。

  【鋒面氣旋】:溫帶氣旋是活躍在溫帶中緯度地區(qū)的一種氣旋,又稱為"溫帶低氣壓"或"鋒面氣旋"。溫帶氣旋是一種冷心系統(tǒng),其出現(xiàn)伴隨著鋒面,尺度一般較熱帶氣旋大,可達幾百乃至數(shù)千公里。氣旋隨高空偏西氣流向東移動,前部為暖鋒,后部為冷鋒,兩者銜接處的波動南側為暖區(qū)。溫帶氣旋從生成,發(fā)展到消亡整個生命史一般為2-6天。同一鋒面上有時會接連形成2-5個溫帶氣旋,自西向東依次移動前進,稱為"氣旋族"。溫帶氣旋對中高緯度地區(qū)的天氣變化有著重要的影響,多風雨天氣,有時伴有暴雨、暴雪或強對流天氣,有時近地面最大風力可達10級以上。

  【氣候的要素與氣候形成因子】:氣候的要素指氣溫、降水、氣壓和風,其中主要是氣溫和降水;氣候的形成因子指影響氣候的要素,有太陽輻射、大氣環(huán)流、下墊面狀況和人類活動等。

  【氣候和天氣】:

  氣候——是指整個地球或其中某一個地區(qū)一年或一段時期的氣象狀況的多年特點。它反映平均狀況,也反映極端情況,是各種天氣現(xiàn)象的多年綜合。例如,昆明四季如春;華北地區(qū),春、秋溫和,盛夏炎熱,冬季寒冷,我們就稱這里是“四季分明的溫帶氣候”。

  天氣——是指某區(qū)域短時段內的大氣的冷暖、干濕、晴陰、風雨等及其變化的總稱。它是指影響人類活動瞬間氣象特點的綜合狀況,例如:我們可以說:“今天天氣很好,風和日麗,晴空萬里;昨天天氣很差,風雨交加”等等。

  區(qū)別——從時間尺度看,氣候是時間尺度很長的大氣過程,天氣則是瞬時或短時間內的大氣狀態(tài)。天氣瞬息多變,具有不穩(wěn)定性,而氣候在一定時段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

[標簽:期中地理 期中地理試題 高中地理 高中地理知識]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gaokao_com

  • 高考


高考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