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 > 高中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 > 高二語文教案:《登高》 9

電子課本

高考真題

高考模擬題

高中試卷

高中課件

高中教案

高二語文教案:《登高》 9

來源:網絡資源 2024-10-15 13:38:0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通過誦讀鑒賞詩歌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并聯(lián)系詩歌的寫

  作背景把握詩人豐富的感情。

  2、技能與方法:在反復吟誦的基礎上,分析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把握詩人的情感。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認識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重點:

  1、繼續(xù)學習通過分析由詩歌意象品味詩歌意境,把握感情的方法。

  2、賞析詩歌情景交融的藝術特點。

  教學難點:

  把握詩人豐富的感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杜甫青年時就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遠大抱負,無奈世事艱難,人生多艱。杜甫24歲在齊魯大地壯游時所作《望岳》大家所熟知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抒發(fā)了詩人的豪情壯志以及實現(xiàn)理想的信心,我們今天再來欣賞杜甫晚年時的作品《登高》,了解“詩圣”登高望遠時的心情。

 。ㄇ懊嬉呀泴W習了《杜甫詩三首》的前兩首,《登高》是第三首,因此作者、背景一筆帶過,無需重復)

  二、朗讀詩歌:(老師提示誦讀時請同學們注意四點要求:一是讀準字音,二是把握節(jié)奏,三是注意輕重,四是要讀出感情。

  1.同學們自由朗讀

  2.同學個別嘗試著讀(師生先不做評價)

  幾個同學讀完之后老師問:以上同學誰讀的最好?為什么?(評價最后引到情感的感知上。)

  三、把握詩人豐富的'情感

  1.這首詩歌的感情基調是什么樣的?詩中流露出杜甫怎樣的感情?可以用一個字概括。

  明確:悲

  2.同學融入感情再次朗讀,體會詩中所流露出的“悲”情。

  3.仔細品味感情:這種情感突出的體現(xiàn)在頸聯(lián)(結合課后練習)

  宋代的羅大經指出《登高》“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這聯(lián)竟然有八種悲,同學們踴躍回答,可以指出任意一種或幾種。

 。▽W生踴躍回答)

  (老師引導和明確)這首詩是大歷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居夔州時寫的。此時“安史之亂”已結束四年,但地方軍閥乘機爭奪地盤,國家仍是一片混亂。杜甫身逢戰(zhàn)亂,從48歲開始,一直到58歲去世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泊,寫這首詩時作者已經55歲了,漂泊了第八個年頭,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國運的艱難,身世的悲苦,個人多病和壯志未酬;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適、嚴武相繼去世——這些都壓在他的心頭,他是為排遣郁悶抱病登臺。

  “萬里”,地之遠也;“秋”,時之凄慘也;“作客”,羈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齒暮也;“多病”衰疾也;“臺”,高迥處也;“獨登臺”,無親朋也。——《鶴林玉露》

  明確:

 。1)“萬里”:聯(lián)系課下注釋,指離家萬里。很遠的地方,詩人作此詩地點在夔州,他把長安當做自己的家鄉(xiāng),遠離家鄉(xiāng)在外漂泊。第一層悲,遠隔萬里之悲。

  (2)“秋”:古詩傷春悲秋的主題,一片蕭索之景,可聯(lián)想到人的暮年。

 。3)“作客”:和現(xiàn)在的“做客”是否相同?

  不同。作客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意思,在外漂泊,當時杜甫正是漂泊西南的時期。

  (4)“常作客”:長期的漂泊在外,羈旅之久。杜甫從48歲開始,一直到58歲去世為止,11年中,一直在外漂泊,這首詩時已是第八個年頭了。作客是客居他鄉(xiāng),漂泊在外因為當時杜甫正是漂泊西南的時期。所以如果你到朋友家去做客遠隔萬里可能還不那么悲,但如果你是長期的漂泊在外,那這個悲就很大了。

 。5)“百年”:聯(lián)系課下注釋,指到了晚年。

 。6)“多病”:杜甫疾病纏身。

  (7)“獨登臺”:重陽節(jié)登高,只身一人沒有親朋。(《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8)“臺”:高迥處也。高和感情有什么關系?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它能夠感受到宇宙時空是那么的寬廣,而我渺小的孤獨的一個人在這樣大的一種時空當中,更突顯落寞和孤寂。

 。ɡ蠋熞龑В┠敲,詩人只是抒發(fā)一己之悲嗎?為什么?

  4.品味尾聯(lián)所蘊含的感情

 。1)“艱難苦恨繁霜鬢”:既指杜甫個人的命運又指國家的命運,表現(xiàn)出憂國憂民的情懷。聯(lián)系《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具有博大的胸懷。(結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

 。2)“潦倒新停濁酒杯”:古人認為酒能澆愁,無奈多病連酒也不能喝了。這種憂愁怎么排解呢?怎一個“悲”字了得。w會無法排遣的“悲”愁)

  5.同學們融入感情,再次誦讀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老師指導朗讀:

  頸聯(lián)是他的身世之苦,讀“萬里”的時候就要想象出浩淼的感覺,巨大的空間感。“悲秋”重點突出悲字,這是這首詩的感情基調。“常作客”突出“常”。

  四、探究景物描寫

  人們稱杜甫這首詩歌是“古今七律第一”。律詩書寫規(guī)律先寫景后抒情。

  1.詩歌中的景跟情有關系嗎?

  明確:詩歌中的景蘊含了作者的感情。清代王夫之說“景、情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詩歌中的景象我們叫做意象。

  2.首聯(lián)、頷聯(lián)寫景:各有哪些意象?又各有什么作用?

  學生回答,師生明確:

 。1)首聯(lián)六種意象:風、天、猿嘯、渚、沙、鳥

  急風:使人感到非常冷,身體冷,心里冷。

  高天:高遠的天空下感覺人很渺小。

  猿嘯哀:叫聲非常悲涼。

  飛鳥:鳥在急風中飛舞盤旋。

 。2)頷聯(lián)兩種意象:落木、長江

  落木:中國古人說“一葉落而知天下秋”,落葉“蕭蕭”而下,這蕭殺之景不得不使身心交瘁的詩人想到自己的處境,生發(fā)生命隕落,韶光易逝之感。

  不盡長江:這亙古如斯、日夜奔流、永不停息的江水,便給人時間的永恒之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對比之下,歷史和時間越悠久,人的生命越顯得短暫。

  總結:“無邊”、“不盡”二詞突出了空間的廣闊,“滾滾”表現(xiàn)了長江壯闊的氣勢,因此我們結合這些景物描寫可以感受到這首詩給我們的是一種壯闊的境界,詩人的“悲”也應該是“悲壯”的。

  五:課堂小結

  作者在寫景時呈現(xiàn)出來的是一種蕭瑟、凄涼、開闊的景象,而他所表達的感情有羈旅愁,有身世苦,同時還有非常高遠的家國憂。

  六、結合板書背誦本詩

  七:作業(yè):

  1.背誦、默寫本詩

  2.完成《新新學案》相關聯(lián)系

  八、板書設計
 

 

       相關推薦:


  高二語文教案匯總


  高二語文教案:《陳奐生上城》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0v2773b.cn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