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中課改后15門必修詳細解讀 鼓勵合作性學習
2009-08-27 14:01:02荊楚網文章作者:趙莉
9月1日,我省普通高中課改將正式啟動,我省653所普通高中的42.3萬名新生將成為首批“試水者”。課改后,學生們究竟學些啥?評價模式有何變化?昨日,省教育廳下發(fā)了《湖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各學科教學實施指導意見(試行)》,對課改后15門必修課進行了詳細解讀,這使得我省高中課改的“眉目”越發(fā)清晰。
語文:考查方式多樣化
課改語文教材中新增加的課文約占一半。教材所選篇目的變化,反映了課改強調的思想多元化,從選文上拓展了視野,增加了時代感。不僅對傳統(tǒng)的經典課文進行保留,也對公認的、優(yōu)秀的、體現(xiàn)現(xiàn)代文明的作品給予承認,增加了許多90后學生喜聞樂見的課文素材。
課改后的語文教學不局限于課堂,它將利用一切可以的資源開闊學生的視野,除了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外,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學生的日常生活等,都將成為語文學習的載體。
課改后,語文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也不再是一味地進行筆試。評價方式也應具有多樣性,例如,可以開卷筆試,也可以采用小論文、演講、口試等多種方式。
數學:避免繁難偏舊問題
目前,高中數學課程改革存在著銜接問題,主要集中在概率、統(tǒng)計等內容與學生學習方式的差異上。意見建議普通高中適當進行銜接性補充。對于《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已經刪減、削弱的內容,不得再補充、擴展,避免增加學生負擔。
在評價學生時,要避免過分地強調解決繁、難、偏、舊問題的能力,提倡除了筆試之外,還要采用口試、報告、小論文、作品展示、社會實踐等多種方式進行評價。
英語:分為4個等級
意見中,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按水平分為六、七、八、九共4個等級,水平等級與年級并沒有相應的對應關系!墩n標》對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提出了較高要求,對高中各級別(六至九級)英語詞匯量的掌握做出了明確具體的規(guī)定:七級學會使用2400-2500個單詞和300-4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八級學會使用3300-3500個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九級學會使用4500個左右的單詞和一定數量的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詞匯量要求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令人關注的是,湖北旅游英語、英語影視欣賞等都是選修課程中的系列Ⅱ中的內容。
政治:看重平時學習
課改后,思想政治模塊評價包括學生平時學習過程和模塊考試。兩個部分的比例由學校在課程實施中探索確定,建議先按3:7或4:6實施。
學生學分的認定,以模塊評價結果為依據,由任課教師負責。學生認真完成規(guī)定的學時數,學習表現(xiàn)和模塊考試成績達到合格者,給予本模塊的學分。學生達到規(guī)定的學習時數和學分要求、通過全省學業(yè)水平考試,即為本學科學業(yè)成績合格。
歷史:鼓勵編寫歷史劇
課改后的歷史學習的方式將趨于多樣化,除了課堂教學,還可以通過開展編寫歷史劇、讀書報告會、仿制科技作品、演唱經典歌曲、鑒賞經典文學藝術作品、進行社會調查、采訪等活動。
目前供我省普通高中學校歷史新課程試用的實驗教材共兩套,分別是人教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和人民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歷史》及與之配套的《普通高中歷史地圖冊》。
地理:GPS成必修內容
高中地理必修課程由“地理1”、“地理2”、“地理3”三個模塊組成。
“地理1”主題是自然環(huán)境及其對人類活動的影響,是經典的自然地理內容,是整個高中地理課程的理論基礎;“地理2”側重人文地理,選擇了人口、城市、生產活動等4個主題以及人文地理理論基礎;“地理3”以區(qū)域為研究對象,其中的“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由地理信息系統(tǒng)、遙感、全球定位系統(tǒng)組成,是現(xiàn)代地理科學研究的主要技術手段之一,旨在提高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
物理:教學更具開放性
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新課程的一大亮點。課改高中物理,著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學會自主、獨立學習、合作學習。
高中物理新課程要求物理教學有更大的開放性。學校要加強與社會的聯(lián)系,充分利用科技館、展覽會、少年宮、公共圖書館等公共設施,借助工廠、農村、科研單位和大專院校,為物理教學獲得更為豐富的資源。
化學:有興趣者可多修
《課標》規(guī)定:學生在高中階段修滿6學分,即在學完化學l、化學2之后,再從選修課程中選學一個模塊,并獲得學分,可達到高中化學課程學習的畢業(yè)要求。同時,鼓勵學生尤其是對化學感興趣的學生在修滿6個學分后,選學更多的課程模塊,以拓寬知識面,提高化學素養(yǎng)。建議有理工類專業(yè)發(fā)展傾向的學生,可修至10個學分;有志于向化學及其相關專業(yè)方向發(fā)展的學生,可修至12個學分。
課改后,學校要倡導學生合作學習,在提高學業(yè)成績的同時,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社會交往技能。
生物:鼓勵課堂辯論
傳統(tǒng)的生物教學,不允許課堂教學出現(xiàn)任何意外、“錯誤”,這樣的課堂就失去了活力,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課改后,生物教學將開放得多,允許出現(xiàn)不同的聲音,引導學生通過探索找尋真理。
據了解,我省相當一部分學校實驗室不足,部分學校實驗無法隨堂進行,只能延遲或提前,有的甚至不能做,難以達到新課程對實驗的要求。一方面,我省將加強實驗室建設,滿足實驗教學的基本需要;另一方面,鼓勵學校在現(xiàn)有實驗條件下,提高實驗室的利用率,如錯開實驗室的使用時間,縮短實驗室的運轉周期,把部分實驗移到教室上等,確保實驗教學能按要求進行。
信息技術:培養(yǎng)信息倫理
基礎比較薄弱的農村普通高中,學生修滿4個學分,即達到畢業(yè)的基本條件。對于縣及以上城市普通高中,要讓學生每一學年在技術領域都能獲得一定的學分,保證學習的有效性。
信息技術課有一個功能,即將學生們培養(yǎng)成有較高信息倫理道德的人,善于區(qū)分信息的優(yōu)與劣、好與壞,并有區(qū)別、有選擇地加以對待,對信息的所有權、知識版權、公共信息資源的安全有正確的、積極的態(tài)度。
通用技術:學生可選家政、駕駛
通用技術是我省高中課改后的一門全新科目,旨在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其選修模塊內容如電子控制技術、家政與生活技術、現(xiàn)代農業(yè)技術、簡易機器人制作、服裝及其設計、建筑及其設計、汽車駕駛與保養(yǎng)等,都成為這門新學科的亮點。
這門學科的評價方法開放、靈活、多種多樣,如書面測試、方案及作品評析、制作過程記錄、訪談、工具的使用、活動報告、網絡評價平臺等。評價者要根據具體的評價目標、內容,客觀分析并靈活運用這些評價方法。
音樂:鼓勵學生創(chuàng)作
音樂學科要求每個學生必須修滿3學分(54課時),對于具有較強音樂能力并愿意在音樂方面繼續(xù)發(fā)展的學生,在完成3個必修學分后,鼓勵繼續(xù)深化學習或者選擇其他模塊繼續(xù)修習,獲得更多學分。
在高中音樂課程結構表中,必選模塊為音樂鑒賞,任選模塊包換:歌唱、演奏、創(chuàng)作、音樂與舞蹈、音樂與戲劇表演。
美術:設置五個系列
課改后的美術課,體現(xiàn)了課程的靈活性、開放性和個性化特點,為學生提供多種選擇機會,旨在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高中學生需要發(fā)展不同的美術能力,美術課設置了五個內容系列:美術鑒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現(xiàn)代媒體藝術;九個教學模塊包括:美術鑒賞、繪畫、雕塑、設計、工藝、書法、篆刻、攝影/攝像、電腦繪畫/電腦設計。
體育與健康:給學生一項特長
過去幾十年傳統(tǒng)的體育課,學生樣樣得學,但樣樣都不精,難以形成運動愛好和專長,難以使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和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意識。課改后的體育與健康,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愛好和專長,不要求學生學習所有的運動項目。
體育與健康課程系列包括:運動系列和健康系列。共有七個系列:即田徑類項目、球類項目、體操類項目、水上或冰雪類運動項目、民族民間體育類項目、新興運動類項目6個運動系列和一個健康教育專題系列。每一個運動系列里面有若干個單項組成一個個模塊,一個項目就是一個模塊,比如球類里面有籃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內容,體操類里面有技巧運動、器械體操、健美操及舞蹈等內容。
綜合實踐:三大部分組成
綜合實踐活動也是一門新課程,由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三部分組成,總學分為23分。
學生要獲得研究性學習的學分,應具備5個條件:(1)有符合要求的課題研究方案或項目設計方案;(2)研究過程完整,有詳細的記錄;(3)有學生的課題研究成果報告或實物作品;(4)有學生自評、互評、指導教師評價的記錄和學校管理部門的審核結果;(5)有學時保證,高中三年研究性學習共270學時。高中三年內學生需要完成3-5個研究課題,獲得15學分。研究性學習弄虛作假者,不予認定學分。
社會實踐的學分認定。學生每學年要有一周時間(即35學時)用于社會實踐,完成一周的社會實踐活動可獲得2學分,三年共需獲得6學分。沒有參加或參加時間不足以及沒有提供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有效證明或弄虛作假的學生均不能認定學分。
社區(qū)服務的學分認定。完成社區(qū)服務規(guī)定學時(高一和高二兩學年內累計不少于10個工作日,共80學時),可獲得2學分。學生應提交相應的證明材料,包括服務對象(機構或個人)的名字、活動日期、服務時間、服務項目或內容、學生簽名、服務對象的簽名和聯(lián)系方式以及學生自己的活動體會感悟等內容。沒有達到要求的服務時間,或服務內容弄虛作假者均不能認定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