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替將來登陸火星的航天員研發(fā)食譜
2009-08-28 12:01:18網(wǎng)絡資源
圖:宇航員正在用餐,留意掛在桌邊的各種餐具,以及各種各樣的調(diào)味品
圖:食物在失重的狀態(tài)下“翩翩起舞”
圖:宇航員正在國際太空站的廚房用餐
據(jù)《洛杉磯時報》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以下簡稱NASA)約翰遜宇航中心的研究人員正為2030年登陸火星做太空食品方面的研究。
據(jù)介紹,NASA需要為登陸火星的宇航員準備20,000頓正餐,不僅要保證食物輕便易于運輸,而且要達到五年的保質(zhì)期。為此,科學家正在做包裝、保質(zhì)等方面的實驗。
據(jù)了解,曾被航天飛機和國際空間站的宇航員特別鐘愛、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撫慰他們思鄉(xiāng)之苦的奶酪通心粉,已經(jīng)被排除在菜單之外。主要是因為奶酪通心粉的透明包裝無法抵御受潮和氧氣的侵襲,作為主要成分的面團不具備足夠長的保質(zhì)期。而改用金屬薄膜做包裝也行不通,因為金屬太重不利于運輸。
NASA太空食品技術主管米歇爾·帕卓諾克(MichelePerchonok)表示,“希望這一問題在2015年或2016年得到徹底解決。”
這是擺在米歇爾·帕卓諾克與她共事的15位食品實驗科學家面對的難題:為登陸火星的宇航員設計出一系列輕巧、營養(yǎng)豐富、味道鮮美而且保質(zhì)期夠長的食品。
將人類送上行星際太空,NASA需要解決多方面的技術問題,其中包括,航空工程師必須有效控制“戰(zhàn)神一號”運載火箭發(fā)射時產(chǎn)生的劇烈震動;可用性專家必須設計出敏捷輕巧的宇航服;材料科學家必須研制出一種吸熱物質(zhì),吸收“獵戶座”載人飛船以每小時25,000公里的時速穿越大氣層時產(chǎn)生的巨大能量。雖然太空食品研究與以上這些火箭技術無關,但它給科學家提出個大難題,同時也是成功人類登陸火星不可或缺的條件之一。
可以想象一下,為登陸火星,需要一次準備6,570頓早餐、午餐、晚餐以及小吃,滿足六位宇航員三年以上的食物需要;保證每人每天3.2磅的食物量,比生活在地球上的美國人每天的平均食物攝入量少三分之一;而且還得保證每樣食物有長達五年的保質(zhì)期。最后,還需要把它們運送到5.5千萬公里之外的火星上——要知道,那里可只有極其簡單的廚房設施。
如此難題面前,米歇爾·帕卓諾克卻氣定神閑。在她看來,為宇航員登陸火星設計合適的菜譜,和許多需要解決的科學問題一樣,“我們總會找到解決辦法。如果解決不了食品問題,整個登陸火星的計劃就無法實施。我可不想背上這個責任。”
回顧一下太空食品的發(fā)展過程——美國第一代太空宇航員因為在太空逗留時間很多,根本不用考慮食物問題。后來飛行時間漸長,原先為U2偵察機設計的航空食品轉(zhuǎn)而用于供應宇航員。
曾在1960年代參與國家航空航天局宇航員食品供給計劃,退休前供職于魯特格斯大學(RutgersUniversity)的營養(yǎng)與食品科學教授保羅·拉錢斯解釋說,“當時的太空食品那就是像牙膏一樣的蔬菜醬,簡單來說就像嬰兒瓶裝食品一樣。而且,早期研究的問題很簡單,主要是考慮食物是否會在漂;是否會誤入呼吸道等等。只要保證航天員不發(fā)生哽咽窒息的情況就可以了。”
到了阿波羅計劃,太空食品開始接近一般的日常食物,其中包括供應早餐的脫水香腸肉餅與什錦水果;供應正餐的肉醬意粉等。
發(fā)展到今天,太空食品更是日趨復雜。備受航天飛機和太空站宇航員鐘愛的太空食品包括干凍鮮蝦盅;輻照鐵板牛肉以及耐儲存的櫻桃藍莓脆皮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