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落榜生心理問題需早日解決 落榜不落志
2010-08-10 08:17:20新疆都市報文章作者:胡媛媛 劉雅嫻
心理專家:調整好心態(tài),落榜不落志
與高考結束時的輕松相比,尚未拿到通知書的考生現在心理壓力非常大。
上周六開始,?屏闩武浫」ぷ髡归_,本科三個批次錄取工作正式結束。目前,我區(qū)已有5.8萬余名考生得償所愿考進自己理想的本科學校,還有5.1萬余人將進入大學?七M行學習。
有人歡喜有人憂。在這個炎熱的夏天,同樣還有不少考生與夢想失之交臂。
當人們把眾多目光聚焦到金榜題名的驕子時,本期《都市關注》將關切的視線投向他們——落榜生。目的只有一個:讓我們的關愛給這些暫時的失意者帶來信心,繼續(xù)前行。
一位落榜女生的痛苦
來自自治區(qū)招生辦公室的數據顯示,我區(qū)今年有16.42萬余名考生參加高考,除去本?普猩覅^(qū)今年至少有5萬余名考生無緣大學夢。近期,被擊碎大學夢的孩子的心理問題一一浮出水面。
“我想抓緊時間復習準備復讀,卻一個字也看不進去,夜里急得睡不著,越想越心煩,最后干脆睜眼熬到天亮,我很痛苦卻無能為力,我是怎么了,誰能幫幫我!”近日,18歲的高考落榜生萍萍在烏魯木齊市第四人民醫(yī)院網站上留言,求助醫(yī)生幫助自己走出落榜后的心理困境。
幾經周折,記者聯系到了萍萍,但剛剛經歷過高考的萍萍卻不想提及學習問題,拒見陌生人。
萍萍的媽媽周新麗焦慮地告訴記者,得知自己沒考上大學后,近期女兒不僅經常發(fā)脾氣,還出現了頻繁的頭痛、腹痛癥狀,去醫(yī)院檢查過很多回,CT、核磁都做了,均排除了身體上的疾病,醫(yī)生建議周女士帶萍萍找心理醫(yī)生看看。萍萍一聽此言扭頭離開了醫(yī)院,隨后就把自己關在房里不愿出來。
無奈之下,周新麗只好自己到醫(yī)院臨床心理科咨詢。醫(yī)生告訴她,有個女孩從上初二開始,每逢考試前,她的胃就會鉆心疼,疼得吃不進一點食物,虛弱得連站起來的力氣都沒有。5年來,一直查不出病因,直至高考結束,才被確診為抑郁癥。
聽了醫(yī)生的話,周新麗很是擔憂。“因害怕女兒想不開出意外,只好每天陪在女兒身邊,為此已向單位請了20多天假。后來在勸說下,女兒終于同意在網上向醫(yī)生發(fā)出求救信號,并試著通過電話進行溝通。”周新麗說。
對此,烏市第四人民醫(yī)院臨床心理科主任呂淑云說,萍萍需要盡快來醫(yī)院進行檢查和心理評估,有時身體疼痛就是抑郁癥的表現之一。
心理問題需早日解決
據呂淑云主任介紹,從高考結束到發(fā)榜的這段時間,考生大都帶有一些焦慮心理,容易產生突發(fā)性的心理沖突和生理紊亂或者產生自卑、麻木、失落、內疚等心理。這兩個月,來醫(yī)院咨詢的孩子比之前增加了兩成左右。因此,高考后,加強對考生心理和行為上的科學指導很有必要。
記者從該院了解到,前來咨詢的考生大致分為兩類:一類考生急于釋放自己的緊張情緒,有些考生通宵上網,有些忙于聚會,還有的甚至徹夜不歸。針對這一現象,呂淑云認為,放松的方法很多,如讓自己好好補個覺、外出旅行等,不要連續(xù)聚會、上網。因為過度的疲勞也會帶來情緒的暴躁,心境的不穩(wěn)。
還有一類是一些沒有考好的考生則會情緒低落,不愿與人交往。呂淑云提醒,只要孩子已基本發(fā)揮出自己的水平,做家長的就應給孩子足夠的認可,指責、攀比對孩子毫無意義,反而會讓孩子感覺到更自卑。所以這段時間家長要和孩子多溝通,多給孩子一些鼓勵、支持。
在首府某重點高中理科班就讀的小張同學,平時成績處于班級里的中等水平,考上二本學校本應不成問題。但因高考時發(fā)揮失常,志愿填報又期望值過高,直到8月3日,關系不錯的幾個同學都收到了錄取通知書,唯獨小張這兒沒有動靜。
這段時間,小張整夜合不了眼,總是幻聽電話鈴、門鈴響起的聲音,吃飯時也沒有食欲。此外,小張滿腦子都是考卷,哪些地方沒答好,答題卡是不是填錯了位置,填報志愿哪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小張甚至開始懷疑是不是老師改卷不公正……
呂淑云告訴記者,像小張這樣的咨詢者近期非常多,“這些考生因與預期相差大,一下子就進入了焦慮和抑郁的狀態(tài)。這類考生的癥狀通常是情緒低落、胃口不好、睡眠質量較差,躲在家里不愿見人,嚴重的還有輕生的念頭。”
據了解,去年一年內,該院就接診了近兩百名患嚴重心理疾病的學生,特別是在考試前后就會出現一個就診人數的波動。就診的學生不僅局限于高考考生,很多中考,甚至只是經歷了小考失利的孩子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
呂主任表示,一年一度的高考招生工作就要落幕了,考生家長此時更應多關注落榜考生的情緒變化。比如,多鼓勵孩子找同窗好友傾訴,情況嚴重的,應勸說孩子到醫(yī)院進行專業(yè)的心理輔導。
走出過去著眼向前
呂淑云主任說,同樣是落榜,有的考生表現得就比較嚴重,對這種打擊無法承受,這樣,所受的傷害也大;而有的考生則感受比較輕微,受到的傷害也就小。再者,心理挫折感受的嚴重程度也受考生性格和環(huán)境的影響。所以,此時家長不要一味指責孩子“沒用”,這畢竟是孩子面臨的最大的一件事,緊張情緒和內心不安所形成的心理挫折對于不成熟的他們需要更多的時間去化解。
在此需要提醒家長的是,落榜已是既成事實,家長再多的責怪只會增加孩子心中的壓力和煩躁,而一味地遷就孩子說些寬心的話,此時起的作用也不大。家長應仔細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行動變化,盡量鼓勵孩子走出家門,或參加一些集體活動,分散注意力、緩解壓力。
呂淑云表示,高考只能給之前12年的學習畫上一個休止符,而人生并不會定格于此。正所謂落榜不落志,條條大路通羅馬。在高考志愿已經可以“全球填報”的今天,落榜生應該重新定義自己的志愿,在社會評價標準已趨多元化的今天,無論什么樣的路,堅持走下去并走出自己的特色和風采才是正確的心態(tài)。
要治好孩子的心病,家長也要努力,很多孩子的問題根源在家長身上,所以建議家長和孩子一起做咨詢,幫助孩子一起合理規(guī)劃未來,度過人生的第一次低谷期。
用愛融釋心結
昨日上班,一打開稿庫,這篇關于高考落榜生的稿子就映入眼簾。簡單地瀏覽了一遍后,我的思緒已飛回了21年前,因為,我曾經也是一名高考落榜生。
1999年,由于嚴重偏科,我落榜了。失落、壓抑悲觀、痛苦,甚至有了輕生的念頭,在那一刻,正是父母的愛融釋了心結,讓我重拾生活的信心。
那段時間,父母盡量在家中避免談論高考的話題,平時不善言辭,對我和弟弟一向嚴厲的父親破天荒地說了很多鼓勵的話,每當有人詢問,父親就成了“新聞發(fā)言人”,為我回答所有我不愿意,也最害怕觸碰的問題……
難道我的父母就沒有孩子不爭氣抬不起頭的感受嗎?錯了。當我已參加工作多年后,母親告訴我,當年高考分數公布時,適逢父親到烏魯木齊出差(那時我在喀什上學),通過在招辦上班的老同學“走后門”查到分數后,面對老同學的父親恨不能有個地縫鉆進去。“太丟人了!”這是父親當年打回長途電話給母親說的第一句話。
母親說,其實家長的壓力和焦慮感并不比孩子少,從高考前到得知成績后,父親和她一直在失眠。事后沒有過多責備我的原因就是希望當時的我能從家人的理解中體會到一家人的團結,從而充滿信心,最終邁向成功。
作為編者,今天我想說的是:高考落榜,只是漫長人生的一個小挫折,對于暫時失利的孩子,我們的社會應該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理解;作為家長,應該寬大為懷,坦然面對孩子的失利,幫助孩子走過失意和彷徨;作為落榜者,應該知道落榜并不是“天塌下來”,落榜后應該盡量取得老師、家長的幫助,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規(guī)劃好自己的未來,或復讀,或創(chuàng)業(yè)。須知,成功的道路有千萬條。
最后,將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送給那些高考失意的學子:“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郁的日子里需要鎮(zhèn)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