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招生改革要漸進式,未來讓學生不再害怕考試
全國人大代表、復旦黨委書記秦紹德談“理想的未來”:每所高校都能自主招生,考生根據(jù)興趣量力而考理想的未來是每一所高校都能依法自主招生。招生的方式并不一定要通過一次考試,如此一來中學生就不需要很緊張,只要扎扎實實打好中學基礎,并對感興趣的大學及早進行了解和溝通,以便在報考大學時可以適應不同大學的培養(yǎng)方式。
——復旦黨委書記秦紹德
全國人大代表、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秦紹德有一個愿望,就是希望未來中國的每所高校都能擁有依法自主招生的權力。昨晚的京西賓館內,和秦紹德談到高校招生改革時,這位桃李滿天下的長者依然神情興奮:
“我國199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guī)定高校有依法自主辦學權,但在統(tǒng)一高考的年代,高校只有錄取權而沒有招生權。復旦自主招生已經(jīng)進行了5年,今年我們在上海招850個人左右,其中有700人是經(jīng)過自主招生預錄取的,真正‘裸考’(指僅參加高考的考生)進來的只有100多個。 "
復旦自主招生有四個標準
在談到復旦大學需要怎樣的學生時,秦紹德表示,復旦大學是百年老校、綜合性重點大學,對學生要求也比較高,復旦大學招生有四個參考標準:
首先,希望學生有較強的社會責任感,要有振興國家的愿望,能肩負發(fā)展國家的重任,我們需要他有很好的道德觀。
其次,希望學生有比較扎實全面的中學基礎,不僅要有知識,還要會學習,因為學海無涯。此外,對自然、對社會、對科學的興趣也很重要,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不能因為父母、老師要我學才學,被動的學習不行。
第三,要有與社會交往溝通的能力,要對社會上的問題很關心,愿意到各地走走,了解民情。要善于和人相處、溝通,熱心參加社會活動,有一定的組織能力,這樣的人將來更有可能成才。
最后,我們也歡迎某一方面特別有優(yōu)勢、有天賦、有愛好的學生,F(xiàn)在社會上有一種誤解,好像自主招生專門是為了招怪才、偏才,其實怪才、偏才是個別的,自主招生還是面對更加普通的學生群體,兩者都要兼顧。
秦紹德說,復旦自主招生并不是根據(jù)一次考試成績來選拔,而是根據(jù)以上4個目標來設定一些程序、內容,去選擇適合復旦培養(yǎng)的學生,“可能復旦覺得適合的,交大、北大就覺得不適合,要以多把尺子來衡量學生,而不是只用一把尺子。 ”
自招多了,要量力而行
對于現(xiàn)在高校圈內形成的 “華約”、“北約”、“同盟”三大高校自招聯(lián)盟,秦紹德表示,學校聯(lián)合起來招生本意是好的,但實際操作上可能也存在一些缺陷。高校聯(lián)合的本意在于避免讓學生參加更多的考試,但自主招生聯(lián)盟的存在客觀上還是會加重部分學生的負擔。
“有一些考生舍不得舍棄任何報考機會,什么都想試一試就可能很累。 ”因此,秦紹德建議考生和家長“量力而行”,“還是要選擇你最心儀的學校,根據(jù)興趣和將來的發(fā)展方向來決定報考,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多選點,比如選四五所,沒有余力的少選點。 ”
“復旦加入‘北約’,是出于為考生減負的想法,”秦紹德說,“復旦的自主招生考試實行多年,模式已經(jīng)很成熟,也被證明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但為了方便考生,我們覺得加入一個聯(lián)盟也是好的,而與我們同為文理綜合性大學的北大也正好邀請我們,所以復旦選擇加入‘北約’。 ”
自招改革任重道遠
在秦紹德看來,理想的未來是每一所高校都能依法自主招生。“招生的方式并不一定要通過一次考試,如此一來中學生就不需要很緊張,只要扎扎實實打好中學基礎,并對感興趣的大學及早進行了解和溝通。 ”秦紹德表示,統(tǒng)一考試也不見得公平,因為用一張試卷來考查學生12年學到的知識,并不科學。
秦紹德相信,這種漸進式的自主招生改革最終將改變目前的應試教育體系,但可能要花費較長的一段時間。他同時澄清道:“復旦從未開設過針對自主招生考試的補習班,我們參加自主招生的教授也不能擅自開設補習班。 ”
秦紹德希望,未來上海所有的考生都是自主招生招進來的,畢竟一邊全國統(tǒng)一高考、一邊自主招生,“雙軌制”的成本很高,考生負擔也重。(晨報首席記者 吳飛 晨報特派記者 徐妍斐)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0v2773b.cn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