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Modal
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高考資源網 > 高考模擬題 > 高考語文模擬題 > 正文

2012年北京海淀區(qū)高三一模語文試題解析(5)

來源:新東方 文章作者:國家瑋 2012-04-10 13:56:32

[標簽:高三 語文 試題]

 

  本題略

  命題思路點撥

  預計難度  0.7

  命題意圖 參照2012北京考試說明語文部分對背誦詩歌的要求即可命題,無命題難度,不贅述。

  13.閱讀下面詩歌,完成①—②題。(7分)

  賣花詞

  高啟

  綠盆小樹枝枝好,花比人家別開早。

  陌頭擔得春風行,美人出簾聞叫聲。

  移去莫愁花不活,賣與還傳種花訣。

  馀香滿路日暮歸,猶有蜂蝶相隨飛。

  買花朱門幾回改,不如擔上花長在。

 、賹ο铝性娋涞睦斫獠徽_的一項是(3分)(    )

  A。賣花郎的花與眾不同,枝葉繁茂青翠,花朵鮮艷美麗,花期也早于其他人家。

  B。賣花郎擔著花擔一路走來,腳步如春風般輕盈,他的叫賣聲引來美人出簾買花。

  C。日暮之時,賣花郎賣花歸來,只有蜂蝶相隨,他因擔有余花,心情孤寂而無奈。

  D。詩的結尾兩句運用對比手法,含蓄地表達了作品的主旨,意蘊豐富,給人啟迪。

 、谟腥嗽u價這首詩“亦俗亦雅”,請任選一個角度對這一特點加以分析。(4分)

  命題思路點撥

  預計難度  0.65

  答案 第一小題選C

  第二小題

  要點:①指出本詩的“雅”、“俗”之處(2分,雅、俗各1分)。②具體分析其中的“雅”、“俗”(2分,雅、俗各1分)。雅俗兼?zhèn)涞目删C合分析。

  答案示例:我認為本詩的確如此。本詩的所謂“俗”是指它的語言,明確清理,通俗易懂,例如作者在描寫賣花郎花與眾不同時候說花朵鮮艷、花期比別人早;賣花郎擔著花叫賣,腳步如春風;日暮擔花回家時候的輕快等等,都明麗自然,毫無雕飾,給人一種樸拙的美。所謂“雅”則表現(xiàn)為它的主旨,特別是運用對比手法,將朱門幾度更改,人事變換不定,榮華富貴如滄海一束的輪轉與賣花郎逍遙自在了無牽掛的快樂進行對比,含蓄地表達了作品的主旨,這樣的豐富意蘊應該是本詩的所謂“雅”。

  命題意圖一般要求古詩文選擇題目無需特別難,考生可以借助選項中的正確內容適當理解詩歌,也實際上也是命題人對考生變相給出的福利。注意古詩文中的“反命題”策略很重要,像山水、田園、一般戰(zhàn)爭(邊塞)詩歌盡量少在高考類題目中出現(xiàn),因為此類詩歌是從小學語文到初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核心所在,大部分學生對此諳熟,實在不具備好的區(qū)分度,也不利于高考指揮棒對學生古詩更高能力的指揮作用。漢語言文學之美,可能正是在古詩文特別是古詩這部分,選詩中有意用典的目的在于希望喚起學生學習和學校教學過程中對民族文化元典的重視,真正讓語文回歸文氣。語文功底的兩個基本構成要素:一、實用性;二、文學性,前者在基礎知識有很好體現(xiàn),而文學性則必須在閱讀部分體現(xiàn)出來。因此,反命題的意義重大,同樣著眼于戰(zhàn)爭,可能更為深入的考察具體戰(zhàn)爭時代的題目會更多一些比如南宋金、南宋元、金元、明清、唐吐蕃、西漢匈奴等設定具體歷史情境的考察形式會更多。同樣著眼于詩人個體情感,可能傷春悲秋、孤寂愁悶要比仕途失意更多。這也是在某種程度上策略性的命題方式。還有一種可資參考的命題方式則是選擇一些學生學習過程中較為常見的詩人、詞人,但有意繞開其常見的寫詩、作詞套路,比如李白,有意在考察中出現(xiàn)山水、思鄉(xiāng)之外的李白的詩歌(參見2010年北京、山東考卷,2009年江蘇考卷),讓李白的象征詩出現(xiàn)在考試中。最后,還可以在詩歌體式上進行反命題,比如北京卷在考試中曾出現(xiàn)過考察《詩經》中詩歌的情況(2007)也曾出現(xiàn)過考察不太常見的敘事詩(2011)等情況,這都是很好的命題思路。

  經驗積累

  在作答上,學生應該從對詩句的翻譯、加入詩歌風格或手法、加入詩歌情感等角度全面作答。但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很多學生知道要從上述三個角度答卷,仍常常出現(xiàn)失分問題,原因是具體細節(jié)掌握不夠扎實。比如關于手法問題,很多學生比較諳熟比喻、擬人、夸張、借代、用典等常規(guī)手法,但實際上按照考察頻率來看,這些年對古詩手法要求是逐漸提高的,出現(xiàn)最高的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對比、象征、虛實結合、動靜結合、細描、正側面描寫結合等手法,而這些內容很多考生是不清楚的。尤其是對比作為答案,歷年大量試卷都作為標準答案出現(xiàn),應該引起考生足夠的重視,而對比在給定答案時,為了照顧考生,一般會寫成對比(反襯、襯托)。

  四、本大題共2小題,共8分。閱讀下面文章,完成14—15題。

  人與自然的交流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人從自然中索取物質,維持生命,同時又從它身上感悟美感,培養(yǎng)審美能力。

  大自然靠什么給人以美感呢?它蘊含有許多美的要素,如:對稱、和諧、奇巧、虛實、變化、新鮮等等。這些要素我們在人類的精神產品中,如小說、戲劇、繪畫、音樂中都可以找到,而在大自然中早就存在,并且更為豐富。這些東西再簡化一點就是三樣:形狀、顏色、聲音。形、色、聲這三樣基本東西經對稱、和諧、奇巧等等的變化組合,就出現(xiàn)無窮無盡的美。美的要素在自然中最多,遠遠多于人為的創(chuàng)造,所以藝術強調師法自然,國畫大師劉海粟就曾十上黃山“搜盡奇峰打草稿”。

  客觀的景物和人怎樣溝通、交流、融合而共同創(chuàng)造一件藝術品呢?是通過人與自然的交流,通過藝術家的觀察,再創(chuàng)造。劉勰說,“目既往還,心亦吐納”,是通過眼睛觀察,內心思考,經過一番醞釀吐納之后才加工出來的。這些要素作用于人,激活人的美感有三個步驟。一是以美形引人,二是以美情感人,三是以美理服人,由形及情及理。我們看到鮮艷的花朵,奇?zhèn)サ纳椒濉⑿性屏魉,這些美好之物就會被吸引。不論是人還是山水,只要美,人就喜歡。有學者研究動物也有趨美厭丑的本能。不過與動物不同,人能將這種美感上升到感情,并形成一種定式,于是相應于景色的明暗便有心情的好壞,物象之異可轉化為精神之別。小石潭的凄清,荷塘月色的寧靜,范仲淹所謂物悲物喜。這就是意境。

  人們還只滿足于自然中的形向主觀的情的轉化,又進而求理。因為哲理本身的邏輯美,在自然中也能找到相似的形象。它們靈犀一點可相通。如山之沉毅,海之激蕩,云之多變等,人們從美的形、色、聲中不但可以悟到美好的情感,達到美好的意境,還能悟出一種哲理的美,邏輯的美。周敦頤見蓮花就悟出“出淤泥而不染”的做人之理;朱熹:“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是講做學問的理。又像練氣功常說的精、氣、神,煉精化氣,煉氣化神。在散文寫作上就是美的三個層次:描寫美、意境美、哲理美。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山、水、樹、木、草、石都有產生美感。大自然如人群一樣。美人罕見,好景難求。因為美是一種巧合。不管人,還是自然,是由無數因素隨機地排列組合而成,最佳的組合機會只有那一瞬。在人,便有傾城之美,絕代佳人;在景,便有了奇峰秀水、天下勝境。貴州的黃果樹和天星橋就是這樣。自然美景不可多得,不能再造。我們都知道文物古跡很珍貴,就是因為宏觀世界不能重復,自然美景也是這樣,失去了就永不再來。

  大自然就是一個最大最好的美育課堂。山水會像綠樹釋放氧氣一樣,不停地為我們釋放美感,會像書本潤澤我們的心田一樣,不停地潤澤我們的靈魂。

  (取材于梁衡《山水為何有美感》,有刪改)

  14.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 自然萬物給人以無窮無盡美感的原因之一,是其本身包含著對稱、和諧、奇巧等諸多美的要素。

收藏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京ICP備10033062號-2 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備案編號:1101081950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762110     舉報郵箱:wzjubao@tal.com

高考網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5-2022 0v2773b.cn . All Rights Reserved

知識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