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授:新生如何面對大學學習和教學上的轉變
2012-08-17 13:43:54信息時報文章作者:易江教授
作為一位長期在大學工作的教師想對新生說幾句話。我想說,希望需要播種,播種希望,則需要我們共同擁有那一份超越時間和空間的情感。
學習掌握四個轉變
在大學里把握機會實現(xiàn)夢想,首先,在學習過程中注重四個轉變:
一是學習內(nèi)容的轉變。中學注重有定論的知識,而大學涉及有爭論的知識。老師常把多種不同且有爭議的觀點擺出來,然后再歸納說出自己的觀念,有的甚至不說自己的觀點而讓學生自己去思考,留下一個你自己的思考天地。對此,我們的理論觀點不僅能有修正的發(fā)展,而且是健康、更具創(chuàng)新的。
二是學習目標的轉變。大學不僅僅要求學生學會知識,更要求學生去探索。從對老師負責轉向大學生對自己負責,大學學習過程,需要具備以下5種知識與能力:(1)廣博知識,即專業(yè)的學習、倫理、文學藝術、哲學文化、創(chuàng)造力的欣賞;(2)掌握難以替代的知識,如數(shù)學、電腦、寫作能力、表達能力;(3)盡快使別人認識自己和盡快認識別人,關心人類及個人生命的意義;(4)通過換位效應,通過學習,使自己身臨其境,產(chǎn)生共鳴;把自己的價值尺度、生活方式、生活歷程融入知識之中;(5)通過升華效應,學習歷史、時間、地理、文化、民族差異,去體驗理解人類共同關心的課題和價值,對待災難和死亡,實踐愛情和理解體現(xiàn)道德標準,突破肉體和時空的限制。
三是學習過程的轉變。中學的過程一般是“書本—書本”;而大學注重的是“書本—實踐—書本”,使學生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受。大學學習是:(1)建立聯(lián)系世界的橋梁;(2)重視實踐經(jīng)驗;(3)學習人類優(yōu)秀文化精華的入口,文化是一個民族在自己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獨特風格和傳統(tǒng);(4)重視思維碰撞。
四是學習方法的轉變。從中學的注重記憶、反復背誦到大學的記憶基礎上對方法的探索;從以老師的授課為主轉向以自學和實踐為主。讀書一般有三個層次。第一遍囫圇吞棗讀就叫嘗味;第二遍靜下心讀叫品味;第三遍想著讀稱之為深究,是從X光到CT掃描的轉變。
教學方式三個不同
其次、在教學方面把握三個不同。
一是教學要求。中學為了應付高考,強調(diào)倉庫式積累知識,到高考時再提出來。大學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老師會主張滾動式積累,隨著社會發(fā)展講授新的內(nèi)容,考試也注重解決實際問題。
二是老師授課。以前中學教學是一章章、一節(jié)節(jié)的循序漸進式;大學教育是循序漸進和跳躍式相結合,有的一天講幾頁,有的重點發(fā)揮,有的輕描淡寫,如果不加強自習,時間就會很快過去。因為老師已經(jīng)預設:你已不是一張白紙,你已經(jīng)懂了一些,于是采取相應的方法。我們還需要了解老師授課的類型。如有:邏輯型:論證嚴謹;長者型:循循善誘體驗人生;大師型:創(chuàng)新、意想不到的火花;知識型:以廣博知識,產(chǎn)征博引,使你心服口服。
三是教學考查。教學考查著重三個方面的能力。首先是說,能用通俗、簡明的語言的表達能力;其次寫,理解、認識、體會各門知識,寫成論文的能力。最后是活學活用的能力。必須會舉一反三,運用因果規(guī)律建立系統(tǒng)的思維方式,把握事物間的相互聯(lián)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