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時評:改名改不出高校的未來
2016-02-15 11:26:47北京青年報
瀘州醫(yī)學院想更名為四川醫(yī)科大學,但在過去的一年中一直受到四川大學的抵制。近日,瀘州醫(yī)學院又悄然更名為西南醫(yī)科大學,但此舉又遭遇反對。昨日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發(fā)表官方聲明,表達強烈憤慨和反對,要求瀘州醫(yī)學院立即停止其不當更名行為。(1月27日《北京青年報》)
高校更名,猶如自然人換個馬甲,內在并未發(fā)生本質變化,然則,當下很多高校卻熱衷此道,究竟意欲何為?針對瀘州醫(yī)學院一年內兩度改名遭抵制,教育專家熊丙奇一語道破天機,從學院更名為大學,無論在政府項目、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方面都能獲得更多的支持。
學院改名,稱謂關鍵詞由“學院”至“大學”,由“瀘州”到“四川”再到“西南”,雖得到教育部支持,但基于同行間的利益及競爭關系,屢 屢遇挫,當下仍被迫陷入一片爭議之中。我們不禁要問,對于廣大學生及家長(微博)而言,局限于通過校名稱謂等感性認知高校并不奇怪,而國家及有關方面對高校的資 金、師資力量等各種形式的支持和投入,何故也看重一個與實力并沒有必然關聯(lián)的虛名呢?“以名擇校”的功利價值觀及思維定式之下,學校被人為用名稱(而不是 專業(yè)評價)劃分為三六九等,實在太荒唐。此外,令人費解的一點是,對瀘州醫(yī)學院的更名訴求,教育部首次同意后遭到四川大學反對被迫擱置,之后,學院另辟蹊 徑再次申請改名“西南醫(yī)科大學”,不料很快又得到批準,卻又遭抵制。如此反復折騰,我們不得不問,對于高校命名及名稱更改確認,到底有沒有明確的執(zhí)行意見 或標準?教育部門批準或拒絕高校更名到底有沒有政策依據(jù)?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放眼現(xiàn)實,欲通過改名換姓提升學校知名度、美譽度,從而為爭取生源、贏得社會關注鋪路的策略,若無相應硬件及軟實力的得力配 套,遲遲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長久來說,這樣“避實就虛”,無異于華而不實的廣告,不但宣傳效果十分有限,遲早也會原形畢露,實屬鼠目寸光之舉。學 校與其把精力花在“改名”之類的表面功夫上,倒不如靜下心來、戒驕戒躁,立足自己的優(yōu)劣勢好好謀劃一下未來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