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教案:《定風波》教學設(shè)計(二)(2)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2018-11-22 10:35:15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然后推舉發(fā)言人。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作品的曠達意境以及詞人豁達灑脫的個性和淡定從容的人生態(tài)度,體會詞人儒道兼容的豐富而復雜的精神世界。
3.再談對《赤壁懷古》中“人生如夢”的理解。思考:現(xiàn)在你認為蘇軾的這句感慨是壯志未酬的無奈悲嘆,還是看透世情的妙悟?由學生在感悟全詞、走近蘇軾的基礎(chǔ)上自主發(fā)表見解。“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可見功業(yè)易逝,自然永恒。周瑜、曹操,一切風流人物,都將被時間帶走,在蕩滌一切的自然偉力面前,得失雨晴都是微不足道的,所以詞人“一尊還酹江月”,與自然達成和解。覺悟了人生,參透了生命,才能詩意地棲居,以達到“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
五、評價遷移
1.學習評價。投影一段話:“他開辟了一個波瀾壯闊的人生境界,其中有苦難,嘆息,笑噱,但更多的是一種佛陀拈花似的微笑,一種由高貴品性和苦難人生歷程鍛鑄的寧靜和澄明,一種凡人難以步趨的瀟灑和從容,一種在苦難中體證生命價值的深沉,一種飽經(jīng)憂患對人生與社會保持熱情的豪邁與豁達。”請借鑒這種評價方式,寫一段你對蘇軾其人的認識和評價。
2.化用詞中語句,寫一句標題式的話,要求與自己的人生相觀照。
教師示例,如“莫聽風雨,我且徐行”,提示學生注意語言的涵蘊與靈動。教師以自己化用的句子與學生交流,例如:
在人生的穿林打葉聲中吟嘯且徐行吧
化千般風雨為萬般晴明
我有竹杖芒鞋,何懼風霜雨雪
智者人生無雨晴
一蓑煙雨,幾許人生
若無雨晴,我們將如何書寫人生跌宕的劇情
結(jié)語:我們化用的不但是句子,也是東坡的人生智慧。愿我們在人生的風風雨雨中,有東坡這樣的大家相伴,以使我們的精神不蒼白,靈魂不枯竭。
方案B
教學目標
一、研習品鑒,理解作品的意境。
二、拓展提升,體悟人生之雨和人生之歸。
教學過程
一、由“雨”開篇,設(shè)疑導入
由“雨”設(shè)疑:請同學們比較“人生就是一場雨的工夫”和“人生就是躲一場雨的工夫”兩句話,簡單說說自己更喜歡哪一種說法?為什么?
點撥導引:前者有寓意偶然、短暫、不幸、客觀存在等意思;后者加個動詞,多了層如何面對的意思,即多了主觀意愿、行動過程、生命痕跡等。人生有雨,有雨而躲,這是不是所有人的生活態(tài)度、人生準則呢?我們來看看蘇軾的回答。
二、初讀感知,梳理詞意
1.粗通大意:齊讀小序和詞,看看這首詞敘述了一件什么事以及蘇軾在這件事情中是什么態(tài)度。引導學生在小序、正文以及注釋中尋找答案,學會梳理內(nèi)容和概括大意。
點撥要點:這首詞主要寫蘇軾一行人往沙湖相田,途中遇雨后的感嘆;蘇軾沒有躲雨,他認為風雨無妨(以“余獨不覺”“莫聽”“何妨徐行”等詞語來印證)。
2.初識詞人:自由誦讀這首詞,結(jié)合詞的內(nèi)容,簡單說說詞人給你的最初印象。引導學生粗略感知詞人形象,可根據(jù)學生發(fā)言來梳理點撥,不必求全。
三、品讀賞析,領(lǐng)略詞境
1.蘇軾是怎樣表達自己“獨不覺”,即不愿躲雨的人生態(tài)度的?你認為哪些詞語直接表達了這種態(tài)度?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詞作,把握提領(lǐng)性詞語。點撥思路:如“莫聽”“何妨”“誰怕”“竹杖”“芒鞋”“一蓑”。(答案參見“方案A”)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