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教案:《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教學設計(二)(3)
來源:網絡整理 2018-11-22 10:58:16
六、比較閱讀
面對同樣的時事,愛國詩人陸游又是怎樣的情懷,《訴衷情》與此詞在感情上有何相似之處
訴衷情
陸游
當年萬里覓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州。
七、布置作業(yè)
結合自己的領悟,展開想象,把這首詞改為散文。要求想象豐富、合理,內容與詩歌一致,語言流暢,三百字左右。
【板書設計】
上片:借景傳情:楚天、秋水、遠山、落日、斷鴻
動作傳情:看吳鉤、拍欄桿
下片:典故傳情:張翰 -- 樂于歸隱 歸未?
許汜 --謀取私利 怕應羞見
桓溫-- 嘆時光流逝 壯志未酬
【教學反思】
《物種起源》導言
達爾文
教學目標:
1.了解達爾文及《物種起源》;
2.理解課文主要內容,篩選達爾文對物種起源的主要觀點。
3.繼續(xù)訓練并提高篩選文章主要觀點,篩選關鍵詞語、關鍵語句的能力。
4.學習達爾文堅持真理、珍重客觀事實、謙虛謹慎、嚴肅認真、深入細致的科學態(tài)度和鍥而不舍、刻苦鉆研的奮斗精神。
教學重點:
整體把握、理清思路、篩選主要觀點。
教學難點:
準確把握信息,篩選關鍵語句。
課時安排:一課時
課前預習:請同學們課下自己查找達爾文及其《物種起源》的相關資料進行歸納、整理,回答下面兩個問題:
。. 達爾文是個怎樣的人?
。.《物種起源》是一部什么樣的書?
一、導入新課
大家一定還記得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一文中,把達爾文發(fā)現(xiàn)有機界的發(fā)展規(guī)律和馬克思發(fā)現(xiàn)人類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相提并論。一百多年前,達爾文的思想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看法,一百多年來,這思想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作為跨世紀的新一代,你了解達爾文嗎?你知道進化論嗎?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打開達爾文的進化論之門。(播放視頻:達爾文與《進化論》)
二、解題:
1.辨析下列句子標點使用正確與否。
(1)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2)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3)我們學習《<物種起源>導言》。
。ǎ矗┪覀儗W習《物種起源導言》。
2.關于《物種起源》
英國杰出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所著《物種起源》(全名為《依據(jù)自然選擇或在生存斗爭中適者生存的物種起源》)于1859年11月24日問世。這是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科學巨著。該著作批判了創(chuàng)造論的錯誤,闡明了進化論的思想。
3.關于“導言”。
導言即緒論。是一種用來說明著作的編寫經過、出版意圖、編寫體例、資料來源和作者情況等的文體。一般放在書的前面,目的是讓讀者了解全書的要旨,引導讀者更好地理解全書的內容。
三、檢查預習
由學生介紹作者及寫作背景,教師根據(jù)情況肯定、糾正和補充達爾文的科學事跡。
達爾文學說是生物界歷史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的學說。由英國博物學家達爾文所著《物種起源》一書奠定科學基礎,以后為生物學上的成就加以論證和發(fā)展。達爾文通過環(huán)球考察,搜集了大量有關動植物演變和發(fā)展的科學資料,指出生物進化的主導力量是自然選擇,即遺傳、變異與選擇三種因素綜合作用的過程。認為生物發(fā)生的微細的不定變異,通過累代的選擇作用,適者生存,并逐漸累積有利的變異發(fā)展成新種。不適于外界環(huán)境條件的就被淘汰。他總結了用人工選擇方法獲得家畜和農作物新品種的實驗成果,進一步論證了自然選擇學說。達爾文的學說是人類對生物界認識的偉大成就,給形而上學、神造論和物種不變論以沉重打擊,在推動現(xiàn)代生物學研究的進展方面起了巨大作用。馬克思和恩格斯對達爾文的學說給予很高評價。(播放視頻:達爾文與《物種起源》)
四、研習課文
1.指導學生通讀全文和注釋。
。1)學生速讀課文,找出自己理解有疑難的詞語,先利用工具書自行解決。
。2)理出文章結構并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段意;
明確:
。1)本文需要注意的詞語。
瑣屑:細小而繁多。
審慎:周密而謹慎。
趨向:①動詞,朝著某個方向發(fā)展;②名詞,事物發(fā)展的動向。
札記:讀書時摘記的要點和心得。
探討:研究討論。
傳布:廣泛散布。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